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其他村民跟着一起来采山货后,从他们手上收回来的新鲜木耳,按一角钱一斤收。
这样一斤干木耳的成本就降到了五毛钱。
其他后边的什么清洗之类的,不用他们管。
刘大贵他们接手后边的活,完成了一包一斤干木耳后,给两角五分钱的工钱给他们。
山里采山货其实很累,因为要背着篓子爬山,到处翻找木耳。
但只打秤,清洗,晾晒,等这些,效率更高。
所以本质上,刘大贵他们的收入只会越高。
这几天大家都在这里干活,这个利润他们是算的出来的,所以赶紧去借大秤过来。
这个过程中,潘云民一直在听着黄东胜的安排。
听的那叫一个毛骨悚然。
这小子,年纪轻轻的,怎么安排事情条理性这么强?
任何一个人的利益都考虑到了,也提分工合作,提高了生产效率!
他哪里懂这个。
其实黄东胜这里已经成了几十年后的加工厂。
模式自然也比现在国营厂,大家有事一起上,没事坐下来闲聊的效率高的多。
十多分钟后。
四牛大队各处树梢上挂着的广播里,传来了方太军的声音。
“同志们,紧急通知,接到县合作社领导的任务安排,我们村需要一万一千斤干木耳。”
“有价从各户手里收,有兴趣的到黄东胜家里听安排……”
村里炸开了锅。
田头各处的劳动力,全都抬头听着广播里的内容。
木耳一毛钱一斤?
那玩意儿山里都泛滥了,县合作社收这东西干嘛。
四牛大队有两百多户人家。
共计人口一千多人。
全密密麻麻到了黄东胜家里问情况。
这时候他们才知道,这几户人家偷偷赚大钱呢!
一天几十块啊,什么概念。
城里的干部听到他们收入估计都要手心冒汗,然后直接帽子一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