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不好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奇楼诡事》,著于1945年春。作者姓名不详,生卒年不详。仅以奇楼先生自称,用样式雷家族最后一任还明确知晓之传人第一人称视角描写传奇故事。
扉页之上,奇楼先生如是写道:盖因年老健忘,唯恐遗失。故著此书,以慰平生,不忘故人。
故事很简单,以雷家后人的视角杜撰了一个神秘的地下世界和古老的大家族。
传闻雷家一夜弃官,举家搬离四九城。那之后雷家不见踪影,样式雷似乎就这样消失在人世间,只留下工部所藏的那些模具。
然而事实上,雷家是主动搬离四九城的。甚至离开的方式也不大光彩,是以吊丧扶灵的方式回乡。
样式雷到达江西祖宅后,大办丧宴。流水席办了三天三夜。
等到老爷子下葬,雷家几个老爷夫人并小主子一夜之间全部消失,仿佛从未存在过。在雷府当差的奴仆没了主人家,各自拿着身契离去。据他们所说,雷家人可能早就死了。
只是这些人放不下临死前的执念,不能送老爷子还乡,所以变成行尸抬棺归乡。又念及此地乃是故土,亲朋邻里都是熟人,故而摆下宴席。以此来感谢大家的照顾。
只是雷家设宴后不久,全国就爆发了一场瘟疫。
当时信息闭塞,百姓并不知晓外界如何。
只知道城中忽然大疫。此病与雷家诡异消失一事前后脚发生,便被人联系在一起。百姓是没有“子不语怪力乱神”的概念的,人民的智慧让他们以自己仅有的认知来解释这场灾难。
这本书也提到另一种可能。
在旁白中,作者如是写:有人认为雷家是扶灵太远,老爷子太久没有入土为安,所以阴气过重发生尸变。
传说狐狸栖坟,有些修炼邪道的狐狸精便趁机上身,吃了雷家子孙。而后叫狐子狐孙套上人皮,抬着自己附身雷老爷子尸体的老祖宗进了雷家祖宅。
而后为了获得更多的人气,便设下只有妖怪才能参加的鬼宴。活人吃了这群妖怪的饭食,就要遭到报应。所以才会疫病横生,人间炼狱。
这两个说法小徐都不认同,只觉得扯谎。他往后翻去,果然看见作者还在写这件事。
……
时人众说纷纭,其实都忽略了一件事。
那时候尚且没有进入科技发达的时候,大清国仍旧有许多习得祖上本事的能人异士。
这些人虽说不能力劈天地,却也变化无常,妙手法华。
雷家世世代代参与清帝国皇陵建设,晚清的统治者必然不会让他们安然回到家乡。就像历史上那么多帝王诸侯,无一不担心自己死后被人挖坟盗墓。
这种下九流勾当自古络绎不绝,屡禁不止。当时的统治者很明白帝陵的富裕,在这些人眼中无异于肥肉。
倘若雷家人没有职业操守,或者受人胁迫不得不做出盗墓行径,那对于帝陵绝对是重大打击。
于是,雷家人在回乡的路上不出意外遭到了截杀。
而这个时候,能人异士就出场了。
接下来的情节看的小徐后背发凉。
这本书的作者这样写:正是残阳如血、西风苍凉。山腰河谷草木低伏,归雀促鸣。雷家主正吃饭食,刹那间阴风阵阵。山林间人影树影混杂,一时冷刀如月,碎裂风声,刺死一雷氏族人。
正是这一刀,引出刺客。原来那雷氏族人已经被掉了包,脸上戴的是人皮面具。
其中凶险此处不表。
小徐看的热血沸腾,又十足畅快。只觉得拍成动画必然好看。
他飞快翻过两三页。笔者大量描述那出刀人及其部曲,神秘、强大、不可反抗、令人着迷。这四个词语几乎是笔者对他们的所有描写。
光是相关内容,笔者就写了两三页,比他们如何杀人还要多。
在刺杀事件收尾之时,作者如此描述:那些人必然经过很残酷的且成体系的训练,他们的手指很长,爆发出的力量可以瞬间让人瘫痪。这种操作对于这些人而言非常轻松,稀疏平常。
我称呼他们为“张家人”。
这里的我,就是主角雷家主。
在原文中,雷家主是这样评价他们第一次见面的:领头之人名叫张海桐,弓长张,海桐花的海桐。此人擅使刀,且准头极好,杀人不眨眼。他很年轻,似乎话很少。看起来浑身杀气,应当常年过刀口舔血的日子。不过这个人脾气却意外的好,不是不讲道理的人。
饶是如此,原文的雷家主内心独白还是很诚实的反映了他真实的想法。他认为张海桐这种利落的手法应该去杀猪,绝对很干净。说不定他还会买很多。
……
刺杀事件后,就是下葬事件。
根据书中描述,雷老爷子属于假死。出城也只是个幌子。他们进到祖宅办完丧礼后,就借助这些张家人的手段逃出了江西。
并且此后再也没有回过祖宅。
这些人承了张家人的情,便要还恩。他们带着雷家人到了一个地方,这个地方被原书和谐了,只知道代称。
他们在一处荒郊野岭——一个古城遗迹之上安营扎寨。在那里,雷家主看见了他从未知悉的宏伟建筑。
这个被深深掩埋的地下,竟然潜藏着一栋巨大的古楼。那栋建筑的历史应该很悠久,古朴至极。
他们要做的,则是给这座建筑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测绘。而后在遥远的另一个群山地下复刻这栋建筑。
这听起来不可思议,于那个时候的人而言就像上天一样难以置信。
但这个工程根据记述来看应该是完成了。
关于张家人,尤其是那个贯穿全篇最特别的张家人。雷家主非常遗憾。
在复刻那栋建筑之时,这个张家人便与他匆匆分别。
之后他们本来有机会再见面,但是两次都错过了。那之后余生匆匆几十年,他都未曾再见此人。其中遗憾,成了此人执念。直到弥留之际,仍旧在说他的姓名。
其后代以为雷家主念叨的是海桐花,便花了些力气栽了两株于坟前相伴。
颇有些此恨千载空悠悠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