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6章 绝望的鲜于银【1 / 1】

会飞的狍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刘华将钱的事搞定,相信田畴不会令人失望,有钱才能保证一切。接下来就该筹划去酸枣会盟了。

刘华寻思着,自己手里只有一个四流武将,三百精骑兵,就这牌面倒是能赶到酸枣,可到了以后怎么办,还不得让便宜老爹给赶回来。

如果自己不能在酸枣立住阵脚,还如何搜罗人才。必须再骗两个,啊呸,再招揽两个一等武将,一同前去,震慑群雄,最好是把自己老爹也唬住,不能让老头小觑自己。

刘华甚意淫想着自己和老爹一同坐在盟军大帐内,老爹满眼冒火,又拿自己没办法的场景。

先把这个鲜于银搞定吧,瞧着他那副牛批哄哄的样子,咱就来气。

于是,刘华用了对付田畴类似的手段,让头脑简单的鲜于银自己也写了一张手书,还是一封骂刘虞的反文。

当这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敦厚将军反应过来时,造反文书已被刘华收在屁兜里了。

此举,当真是把这个武将吓个半死,伏地不断磕头,求小主子刘华饶命。

最后,这五大三粗的武将很是没品,鼻涕眼泪一大把,老主公刘虞也不要了,直接就改了口,认八岁刘华为主公。

这弄得刘华也是呆愣许久,我就想拿个把柄,你怎么自己就认主了。心里十分怀疑,自己第一个武将是否靠谱,到底能不能要。

无暇多顾了,刘华骗过娘亲和大娘,又跟哥哥刘和打过招呼,说是带三百卫队去郊游。

一个八岁孩子贪玩,这有啥好说的,众人无疑有他,放他们离去。

出了幽州蓟城,一路风驰电掣。路上,刘华又逼着鲜于银伪造了几份求贤信,信上那是一阵胡诌,老的将军冷汗直流。

刘华又从背后小包袱里边取出那立了大功的两方大印,啪叽就盖上了,看得鲜于银嘴角又一阵抽抽,也不敢多言。

刘华一点也不担心,都是你鲜于银干的好事,与我八岁小儿何干。

三百骑兵速度极快,幽州公子出行,手持刺史大印,随便造假文书也无人敢阻拦。

鲜于银一手拉着缰绳催动战马疾驰,一手牢牢抱着怀里的小主公,心里是百味杂陈,咱要不要掐死这个妖孽。

想想还是算了吧,自己家人还都在幽州呢,也没有办法,打算跟着小主公一条道走到黑。

十日后,三百人马多方打听,几经周转,终于赶到青州东莱郡黄县,在一处简陋的村舍停下。

房舍内一俊美青年听得院外兵马躁动,紧张得走出院来,此人就是三国一流武将之一,东莱太史慈,字子义。

刘华和面前青年四目相对,太史慈一脸警惕,小崽子确实无比激动,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停止,众人的目光皆被那道身影所吸引。

太史慈身着素衣,宛如一抹空灵的孤影,悄然出现在众人的视野之中。

那素衣在风中微微飘动,看似质朴无华,却更衬出他的不凡气质。他身形挺拔,宛如一杆标枪般笔直地伫立在那里,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坚毅与果敢。

一头黑发随意束起,几缕发丝在风中轻轻飞舞,为他增添了几分不羁。

他的脸庞轮廓分明,剑眉斜飞入鬓,双眸深邃而明亮,犹如寒星般闪烁着锐利的光芒。

古铜色的肌肤在阳光下微微泛着光泽,仿佛是经过千锤百炼的钢铁,蕴含着无尽的力量,当真不凡。

他的背上,斜背着一张雕花大弓,弓弦紧绷,仿佛随时都能发出致命的一击。腰间佩着一把长剑,剑鞘古朴,却隐隐散发着凛冽的寒气,让人不敢轻视。

尽管身着素衣,太史慈却散发着一种强大的气场,仿佛他就是这片天地的主宰。

此时的太史慈还未出山,名不见经传,在家练习武功,侍奉老母。他静静地站在那里,不发一言,疑惑得看着三百精锐骑兵。

刘华对太史慈这个一流武将,甚是敬佩,挣脱鲜于银的怀抱,翻身下马,拱手作揖,很是礼数周到。也是将太史慈看得一愣,哪里来的小公子,当真是有趣。

刘华开口:“壮士当面,贸然来访,实属唐突,还望勿怪。吾乃刘华,幽州刺史刘虞次子,受父亲所托,今番前来,实是怀揣着万千恳切与热望,盼能得壮士相助啊。”

太史慈见来人没有敌意,自己也没有出世的想法,回道:“家中老母尚在,恕我无法远行,还望小公子另寻他人把”。

刘华就知道,事情没这么容易,当即开始了表演,后世情景剧看多了,那是演技飙升,张口就来:“吾听闻壮士之勇,可力敌千军,壮士之孝悌,更令人敬佩。每念及此,吾便心生敬慕。

如今这天下,战乱频仍,苍生蒙难,尸横遍野,饿殍满地。

吾久居幽州,家父本欲凭一己之力,护一方百姓周全,让他们免受那战火之苦,能在这乱世寻得一处安宁之所。

可苦于没有良将相助,面对那如狼似虎的各方势力,诸多艰难险阻如重重高山,难以逾越。

家父深知,唯有如将军这般武艺绝伦、心怀大义之人,方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如今董卓乱政,社稷飘零,家父身为汉室宗亲,每每思及此事,心痛如绞,却又常感无能为力。

吾刘华也曾无数次在心中祈愿,盼能有上天垂怜,赐下一位能臣良将辅助,若壮士肯出山相助,吾必以兄弟相待,与您携手并肩,共抗这乱世的诸多磨难。

我愿与将军同甘共苦,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只求将军能看在这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份上,看在我父亲对将军敬重有加的份上,出山吧!让我们携手,为这乱世重新燃起希望的火种,还大汉一片朗朗乾坤呐。”

言至于此,刘华已是泪湿衣衫,满心的诚挚与渴望皆凝于这声声恳切的话语之中,即是为自己逆天改命,也是为大汉谋得生机,情真意切,众人无不共情。

刘华本想说是自己想招揽人才,后来又感觉一个八岁孩童让一流武将臣服,太过扯淡,于是就假借了老爹刘虞的名义,那份提前伪造的招贤书也派上了用场。

太史慈,听完刘华之言,又看到盖有幽州刺史大印的招贤书,心中也是澎湃无比。

没想到自己这山野村夫,籍籍无名之辈,能得到幽州刺史大人注意。

同时,太史慈也感叹眼前这八岁孩童,不远千里亲自前来招纳,能有如此胸襟毅力,又谈吐不凡,绝非池中之物,心里也有些感动,但迟迟下不了决心。

此时,又见一妇人走出门来,说道:“字义啊,我等微末之人,出人头地何其难也,你身怀武艺,想要建功立业何其难也,既然幽州刺史大人赏识,还是投奔而去吧。老娘我身子还算硬朗,莫要拖累于你”。

此时,村落里许多乡邻也都凑了过来,用无比羡慕的眼光看着太史慈,太史慈也与有荣焉。

村中里正也是激动无比,我们村可是出了人物了,把那份幽州刺史“亲书”的招贤书找人装裱,悬挂于祖宗祠堂,派人值守上香,一时轰动十里八乡。

这一幕幕,也是把刘华看的发呆。

此时的太史慈还不到二十岁,正是雄心勃勃,年少轻狂的时候,虽然武艺还不像后世那么厉害,但已经超越同龄人许多了。

众人不断劝说,母亲也大力支持,还有几个发小想要一同随行。

场面有些失控,刘华一点作假坑人的觉悟也没有,不断在旁边煽情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