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裱糊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云阳县,隶属大周国山河郡,位于国都永安城南二百里。
郑九已在县城外的大营里待了整整三日。
经过严格的训练、筛选,郑九和一批新征募的流民被通知,将要编入失血严重的南府军。
这貌似是破天荒的大好事,四府府军在整个大周国军制系列中的地位颇高,仅次于皇城禁军,军饷也要高于各郡常备军和边军。
身边的同伴欢呼雀跃,郑九却知道不是好事,可能很快就要被送往北胜关前线,说明那里战事激烈,伤亡巨大。
从银州城逃离后已经半个月有余,借着李默鱼的手下与那些伪捕快的厮杀,郑九总算是顺利脱身,然后一路北上。
在李黄县,郑九遇到了可怕的灾民潮,十多万人滚滚南下,拖家带口,挤满了官道及两侧的山坡。
之所以会有灾民潮,主要还是饥荒,以及那道人人唾弃的征募令。
官府虽竭力弹压,驱赶,也拦不住如此规模的灾民,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口中还念念有词,阿弥陀佛,千万不要在本县滞留,没那么多粮食赈济。
这种状况倒是便宜了兵部派来强行征兵的丘八们,小股马队不停的在灾民中穿梭,见到精壮男子便立刻拿下,强行用麻绳捆绑,串成一串被战马牵着跑,但有反抗者,不是皮鞭便是雪亮的弯刀招呼。
官道上时不时的会传来哭喊声,厮打声,一阵混乱,往往随着鲜血飞溅骤然止歇。
郑九曾不动声色的出手惩治了几名极为过分的兵痞,反而招来更多如狼似虎的丘八,于是可怜的人们更加倒霉。
看来动手基本是没什么卵用了。
惨祸时有发生,又哪里能管得过来。
一不留神差点将自己暴露,郑九反倒是被当作逃避征募令的流民抓捕,然后集体向北押送。
郑九原本计划在半路上逃走,可转念又一想,反正是要去北边见识见识罗刹人,不如就混迹在流民中,或许更省事、更安全一些。
于是一路来到了云阳县。
说不上是时运不济,还是因祸得福,郑九和这批流民在经过层层筛选后居然被编入了连一些丘八都羡慕的南府军。
十个百人队,便是一个千人队,郑九这批人足足有二十个百人队,两千人,再多也挑不出来了。
府军的要求极高,身体健壮,没病没缺陷,脑袋瓜反应快,一口气绕着演武场跑上十圈不带停的,能举膝盖高的石锁等等。
一路折腾下来,不能说百里挑一,也是相当冒尖的了。
半饥半饱的捱了十多天,总算吃上了白面烙饼,分了营帐就算是正式的府军军爷了。
“官长大人,我等是不是还要在云阳待些时日?”
一名南府军的老爷兵成为郑九所在营帐十一人的小队长,大周军制里其实没有小队长一说,最低一级是录,三十三人为一录,三录为一个百人队,百夫长便是基层军官了。
之所以每一座营帐安排一名老兵做小队长,便是因为这些新征募的泥腿子实在狗屁不通,超过半数都是在流民中抓来的,莫说打仗,刀枪拿在手里都不知道怎么砍人。
没办法,时局所限,兵源奇缺,只能先凑数。
有老兵带着,甭管如何吹嘘调教,总好过把一帮啥也不懂的流民轰上战场强,强那么一点点。
“做梦吧,最迟后日一早开拔,前线吃紧,咱们南府军成建制的千人队没有几支了。”
老爷兵姓孙,叫孙德冒,莫看他流里流气,一副兵痞嘴脸,其实为人还真没什么架子,喜欢吹牛聊天,见谁都能说上几句。
“啥叫成建制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