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76章 军户制度及退伍老兵安置【1 / 1】

不吃甜粽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朱标此言一出,朱元璋也反应过来。如果按照朱厚熜的方法设立军校,必然会有大量军官产生,如此一来必然会打破大明如今的军户卫所制度。

朱厚熜点了点头说道:“太祖爷,您当初设立军户制度,乃是寓兵于农守屯结合,通过卫所将大明军队驻防与屯田相结合。

这样既可以供养军队,又不用耗费国家财力,如此养兵百万却不耗国家一粒米,确实是前所未有之创举。”

但是太祖爷规定军户卫所制度下的士兵乃是世袭制度,也就说一日是军户,世世代代都是军户,除非皇帝特赦几乎无法脱离军籍。(夏言脱离军籍乃是个例,整个大明朝也没几个人能做到)”

朱元璋疑惑地问道:“这不是好事吗?咱定下的军户制度,让他们世世代代有田种,有饭吃,这还不好吗?”

朱厚熜摇了摇头说道:“太祖爷可知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人心会变、时代会变、国家制度也需要因时而变。

大明立国之初,经历了元末战乱,百姓流离失所,大片的土地荒废无人耕种。

太祖爷定下的军户制度在此时既能够开拓荒地,又能够安置百姓让他们填饱肚子,同时也解决了士卒供养的问题。

这时的军户制度对大明而言同时解决了开荒、安民、养兵三个问题,可谓一举三得。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老百姓吃饱了肚子就会想要追求更好的生活,比如能不能多添一件衣裳?

能不能隔三差五吃上一口肉?甚至让孩子读书当官,这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合理追求。

然而身为军籍的他们却什么都做不了,只能世世代代当个军户。这使得往日的满足和对朝廷的感激渐渐变成不满。”

说到这里朱厚熜叹了一口气道:“若是朝廷能够一直严格执行军户制度,他们虽然会有不满,但也能够接受。

毕竟作为军户除了地位低一些、缺少自由,但总体来说他们的日子要比普通的老百姓好过一些。”

听到朱厚熜的叹息,朱标似乎想到了什么,于是开口问道:“嘉靖帝,你的意思是军户制度会出问题?”

朱厚熜看了一眼朱标,没想到他反应得这么快,于是点了点头回答道:“不错,军户制度会出问题,或者说必定会崩坏。”

朱元璋张了张嘴想要反驳,但想到朱厚熜乃是大明后世皇帝,估计朱厚熜是亲眼见过崩坏过的军户制度。

见朱元璋欲言又止,猜到了朱元璋心思的朱厚熜笑了笑说道:“太祖爷想的没错,军户制度崩坏之后的样子我是亲眼见过的。”

朱厚熜伸出两根手指说道:“军户制度的崩坏有两大原因,第一个就是土地兼并,随着时间推移,地方士绅会越来越强大。

几千年来刻在我华夏子民血脉深处的土地情结必定会促使着这些士绅不断地兼并土地。

当他们发现自己身边已经没有土地可以兼并的时候,就会把手伸向军户。”

闻言,朱元璋无奈地点了点头表示认可,别说几十上百年后的大明,即使是洪武一朝,那些开国功臣都已经开始不断地购置田产。

他朱元璋虽然制定了鱼鳞册制度,甚至可以靠杀戮去解决那些疯狂兼并土地的勋贵士绅。

但是朱元璋不得不承认,随着时间推移鱼鳞册制度会变成摆设,后世子孙也不可能都学他大开杀戒却解决问题,土地兼并永远无法停止,除非种地不再赚钱。”

朱厚熜没有理会朱元璋的失落而是继续说道:“第二个问题就是内部腐化。军户制度下从指挥使到千户、百户、小旗几乎都是世袭的,他们都是军官,有句话说得好叫做‘是官强过民’。

军户是军队中的最底层,而军队的制度有多么严苛太祖爷应该心知肚明,军户对于上级几乎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

如此一来,喝兵血、吃空饷,都不过是家常便饭,更可怕的是到最后这些军户就会成为卫所中那些军官的奴隶,并且是代代为奴。

想想吧,不是一个,而是几十万上百万的军户沦为奴隶,不是一代,而是世世代代做奴隶,对于那些军户来说,这是何等绝望的地狱!”

朱厚熜说到这里停了下来,静静地看着朱元璋。而朱元璋也被朱厚熜的话吓得一身冷汗。

一旁的朱标抬手擦了擦额头的冷汗说道:“这……这……这该如何是好?”

朱厚熜没有理会两人而是继续说道:“这个时候,军户们要么选择继续在绝望的地狱中挣扎,甚至家破人亡,要么选择逃亡成为流寇,要么逃亡之后选择卖身富户为奴。

更可怕的是一旦遇到战事,朝廷就会发现卫所已经空了,无兵可用了。”

“这种情况,若是朝廷发现得早还有机会募兵应敌,若是发现晚了只怕后果难料。”

朱标这时问道:“嘉靖帝,后世皇帝不会修改军户制度吗?”

朱厚熜看了一眼朱元璋后说道:“改?怎么改?太祖爷立下的祖训谁敢改?既得利益集团又会允许后世皇帝去改吗?

不,他们会千方百计的阻挠,而且理由都是现成的,高喊祖制不可违就行!”

听到朱厚熜阴阳怪气的话,朱元璋冷哼一声转过头去表示不满,但那竖起的耳朵却出卖了他。

朱标第一次看到自己老爹这副生气又不好意思的模样,嘴角不自觉地勾起。

片刻后,朱标轻咳一声出言打破了现场有些尴尬的氛围问道:“嘉靖帝,依你看来这军户制度该怎么调整?莫非跟你说的军校有关?”

朱厚熜点了点头说道:“自然跟军校制度有关,首先对于军户制度我建议不要搞成世袭制。

军户们可以选择让自己的下一代子承父业,也可以选择让自己的孩子去读书、去经商、去做其他事情。

与此同时,朝廷把辅导员派到卫所,用《洪武拼音》去教这些军户识字、去给他们讲述岳武穆、文丞相这些忠臣的故事,灌输忠君思想。

然后军校再单开一个班,每年给出一定名额让军户能够来军校学习一段时间培养军户军伍能力。

当军户或者军校培养出来的基层军官到了一定年龄或是受了伤,朝廷就可以安排他们转业。

把这些更加忠诚的军户和军官安排的乡里、村里协助朝廷管理地方。如此一来既安置了他们又可以将皇权向乡下延伸,打破历朝历代以来皇权不下乡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