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30724669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朱棣微微皱眉:“若富商乡绅不愿出资呢?”
杨溥坚定地说:“陛下,若有富商乡绅不愿出资,草民也不会强迫。但会向他们阐明,民生工程的改善最终也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对他们的生意也有益处。同时,朝廷的支持和百姓的努力,也会让他们看到工程的前景和意义。若实在无法说服,草民也会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合理规划资金使用,通过节约开支等方式,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朱棣露出满意的笑容:“你能考虑到这些细节,甚好。除了水利,若百姓在其他方面还有需求呢?”
杨溥接着说:“陛下,若当地交通不便,阻碍了物资的流通和百姓的出行,草民便会着手修路架桥。便利的交通不仅能让百姓更方便地前往集市买卖物资,还能吸引外地的客商,促进当地商业的发展。在修路架桥的过程中,同样要注重工程质量,选用合适的材料,确保道路和桥梁能够长期使用。”
朱棣听后,不禁感叹道:“你心系民生,考虑周全。朕期待你能将这些想法在实际中得以实现。”
这时,一直静静在屏风后聆听的徐妙云轻移莲步,从屏风后缓缓走出。她身着华丽端庄的凤袍,头戴凤冠,步摇轻颤,气质高贵而典雅。徐妙云面带温和的微笑,眼神中透着慈爱与睿智,走到朱棣身旁微微站定。
朱棣看着徐妙云,笑着对三人说道:“皇后一直心系朝堂之事,也关心人才的培养,你们且听听皇后有何教诲。”
杨荣、杨士奇、杨溥三人赶忙再次跪地行礼:“见过皇后娘娘,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徐妙云微微抬手示意三人起身,声音温婉却不失威严地说道:“三位皆是陛下看重的人才,哀家今日也有几句话要问你们。你们既入仕途,想必都怀揣着为国家、为百姓效力的志向。但这官场之路,布满荆棘,人心复杂难测。日后你们或许会面临诸多诱惑与困境,若在为官过程中,遭受到误解和诋毁,你们打算如何应对?”
杨荣率先抬起头,目光诚挚地说道:“皇后娘娘,草民以为,为官者应以忠诚和公正为本。若遭误解诋毁,首先不能自乱阵脚。草民会保持冷静,反思自身行为,看是否真有做得不妥之处。若确有不足,便虚心接受,加以改正。若纯属无中生有、恶意中伤,草民也不会退缩逃避。草民会寻找合适的时机,向陛下和朝堂众人阐明事实真相,以正视听。同时,草民会更加专注于自己的职责,用实际行动和政绩来证明自己的清白与能力。”
徐妙云微微点头,眼中露出一丝肯定:“能保持冷静,以行动自证,这是难得的品质。杨士奇,你又是如何想的呢?”
杨士奇恭敬地回答道:“皇后娘娘,遭人误解诋毁,心中难免委屈。但草民深知,为官不能只图一时畅快。此时若急于辩解,可能会适得其反。草民会选择隐忍,在隐忍中默默努力。一方面,更加谨言慎行,避免再给人留下把柄;另一方面,积极为百姓谋福利,为朝廷效力。相信只要自己行得正、坐得端,时间会证明一切,那些不实的诋毁终会不攻自破。”
徐妙云微笑着说:“懂得隐忍,以时间和行动化解危机,是个沉稳的想法。杨溥,轮到你说说了。”
杨溥神情肃然,语气坚定地说道:“皇后娘娘,面对误解诋毁,草民会坚守自己的初心。这些挫折和困境不能动摇草民为百姓做事的决心。草民会将其视为一种磨练,更加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同时,草民也会借助身边正直的同僚和朋友之力,让他们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为自己提供支持和帮助。众人拾柴火焰高,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能够驱散阴霾,还自己一个清白。”
徐妙云听后,满意地笑了笑:“你们三人都有着自己的见解,且都能从大局和长远考虑,哀家很是欣慰。这官场之中,难免会有风浪,但只要你们坚守本心,秉持公正廉洁,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朱棣在一旁笑着对三人说:“皇后所言极是。你们要时刻牢记,朕和皇后对你们寄予厚望,整个大明的百姓也都盼望着你们能有所作为。”
朱高炽也上前一步,温和地说道:“三位日后在朝中,若遇到困难,也可与本太子交流。本太子定会尽己所能,为你们提供帮助。”
杨荣、杨士奇、杨溥三人感动不已,连忙跪地谢恩:“多谢陛下、皇后娘娘、太子殿下的关怀与教导,我等定铭记于心,不负厚望。”
朱棣接着说道:“朕今日还有一个问题要考考你们。如今我大明国力渐盛,但周边仍有一些势力对我大明边境虎视眈眈。若你们负责边防事务,如何在保障边境安宁的同时,促进与周边地区的友好交流?”
杨荣略作思考后说道:“陛下,草民认为首先要加强边防军队的建设。训练出一支纪律严明、战斗力强的军队,是保障边境安宁的基础。要确保军队装备精良,定期进行实战演练,提高士兵的战斗技能和应变能力。同时,修建坚固的防御工事,如城墙、堡垒等,抵御外敌的入侵。在促进友好交流方面,可在边境设立互市。允许双方百姓进行贸易往来,互通有无。通过经济利益的纽带让双方更加珍惜和平的局面。在互市的管理上,派遣得力官员进行规范,保障交易的公平公正,避免因贸易纠纷引发冲突。另外,也可邀请周边地区的首领或使节到我大明内地参观访问,让他们亲身感受我大明的繁荣昌盛和友好诚意,以此增进彼此的友谊与合作。”
朱棣微微点头,示意杨荣坐下,又将目光投向杨士奇:“杨士奇,你对此有何看法?”
杨士奇向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杨荣所言甚是。草民觉得在加强军事防御的同时,情报工作也至关重要。在边境广布耳目,密切关注周边势力的动向,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对于友好交流,除了互市和邀,还可以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派遣我大明的学者、工匠到周边地区,传播我大明的文化、技术;同时也欢迎他们的学子、艺人等来我大明学习交流。通过文化的交融,能消除彼此的隔阂,从思想层面促进友好关系的建立。”
“并且,对于周边势力,可采取分化拉拢的策略。对于那些有友好意愿的部落或势力,给予适当的支持,增强他们与我大明合作的意愿。而对于那些妄图侵犯我大明边境的势力,则要给予坚决打击,让他们知道我大明的威严不可侵犯。恩威并施,方能保障边境长治久安。”
朱棣抚须沉思片刻,然后看向杨溥:“杨溥,说说你的想法,莫要与他们重复了。”
杨溥恭敬行礼后说道:“陛下,草民以为,保障边境安宁与促进友好交流可双管齐下。在军事方面,除了加强常规防御,还应注重培养熟悉边境地形和周边势力情况的将领。这些将领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灵活的战略战术,应对各种复杂局面。”
“在友好交流上,我们可以利用宗教的力量。我大明有多种宗教信仰,且教义大多倡导和平、友善。可以鼓励宗教人士与周边地区的宗教界进行交流,举办宗教活动,通过宗教的纽带增进彼此的认同感和亲近感。另外,还可以建立边境学校,为双方边境的百姓子弟提供教育机会。让不同地区的孩子们一起学习、成长,从小培养他们的友好情谊,为未来的和平共处奠定基础。”
朱棣听完三人的回答,不禁放声大笑:“哈哈哈哈,你们三人各有高见,且相辅相成。朕心甚悦。这边防之事,看似简单,实则关系重大。既要展现我大明的威严,又要以和平友好为导向,促进共同发展。”
刘伯温此时也笑着说道:“陛下,此三人见解独到,思路开阔,实乃我大明之幸啊。假以时日,必能为陛下分忧,为大明的繁荣稳定立下汗马功劳。”
朱棣点头称是:“朕也如此认为。如今朝堂之上,正需要你们这样有见识、有能力的人才。朕希望你们日后能够齐心协力,辅佐朕和太子,将我大明治理得更加昌盛。”
杨荣、杨士奇、杨溥三人连忙跪地,齐声说道:“陛下放心,我等定当竭尽全力,肝脑涂地,不负陛下重托!”
朱高炽微笑着对三人说:“三位皆是饱学之士,日后还望多多与本太子交流治国理政之道,共同为大明的江山社稷出谋划策。”
三人恭敬回应:“太子殿下客气了,我等定当听从太子殿下吩咐。”
这时,朱棣神情变得严肃起来:“不过,朕也要提醒你们,权力越大,责任越重。为官者,切不可贪污腐败、结党营私。一旦发现有违法乱纪之事,朕绝不姑息。”
三人神情凛然,齐声说道:“陛下教诲,我等铭记于心,定当廉洁奉公,坚守正道。”
徐妙云也轻声说道:“你们三人都是从民间走来,深知百姓疾苦。希望你们在为官过程中,始终心系百姓,做一个清正廉洁、为民请命的好官。”
“皇后娘娘教诲,我等永记心间。” 三人再次谢恩。
随后,朱棣站起身来,缓缓走到宫殿中央,目光望向远方,仿佛看到了大明未来的辉煌:“我大明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有着无限的潜力。你们作为朕选拔的人才,要胸怀天下,为了大明的千秋万代,努力奋斗。朕相信,在你们的辅佐下,我大明定能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