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窗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明忽然想到了什么:“你姑姑有多大了?”
汪玲:“三十五了?”
李明:“这个年纪,应该有她的家庭了,她的爱人和子女是什么情况?怎么没来医院。”
汪玲幽幽地叹了一口气:“别提了,我姑姑至今还是单身呢。”
李明:“她的条件这么好,为什么不结婚呢。”
汪玲:“姑姑的男朋友是她的大学同学,毕业后在欧洲留学,出国后分手了,听说已经成了外国人,不会再回来。
姑姑受了沉重的感情打击,以后就没有音讯往来。
两年前,姑姑辞掉了银行里的铁饭碗工作,做起了风险很大的个体生意。”
李明大惊:“你姑姑在银行里是干什么的?”
汪玲:“中层行政领导。”
李明更加震惊了,肯定地说:“你姑姑绝不是因为受到感情打击才辞掉公职下海经商的,或者是有让她别无选择的其他原因?”
汪玲叹了一口气,若有所思地说:“好象是有点其他的原因,你的眼光很毒啊,这也看的出。告诉我,是怎么看出来的?”
李明:“凭直觉吧。她和我说话不多,却给了我理智、沉稳、高智商的感觉。加上她是高级知识分子出身的官吏,却搞起下海经商的事,而且是从摆摊做起,绝大部分的人都不会理解的。
但事实证明,她现在挣到的这份财产解决了多少个小工厂的产品积压的大问题,解决了多少民众的生活需要。也就是为工厂分忧,为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出了一份大力。
我感觉的到,她就是个商业奇才,要是在公职上奋斗,不一定能达到这份成就。
她的胆识,她的眼光让我钦佩。白手起家,在两三年内能把生意做到这一步,那市场眼光和经商运作技巧难以琢磨。
希望下次我来还钱的时候,她的身体已经康复,我要好好地向她讨教。我是个刚下水的雏鸭,在经营方面是一张白纸,如果得到一个名师的指点,将会受益无穷。
我唯一的优势就是年轻、身体好,这是她所没有的,我真盼望有一天能与她合作,成为时代的风云人物。”
李明暗忖,有了这批货,自己的从商之路一开始就起飞了,距离理想近了一大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看来弃学经商比预想的还要顺利的多。
汪玲大惊,但马上就嘲笑李明:“你这个野心家,臆想狂,炼摊的生意才开始做,就想做上海滩的老大了。你没听说过《一个鸡蛋的家当》这个故事吗?
这个故事说,有个商人拾到一只鸡蛋,就对他老婆说,要把这个鸡蛋孵出一只小母鸡,小母鸡长大后一天下一个蛋。把这些鸡蛋孵出来小鸡,变成越来越多的母鸡,若干年后就有很多的母鸡了。
等到有了足够多的母鸡,就卖了换成小母牛。小母牛长大后每年生一头母牛,生下的母牛再生母牛,就成了母牛生母牛,三年九头牛,收获循环无穷的小盭牛,无穷无尽的大母牛……
想到这里,那个商人陶醉地说‘到那时候,我就是腰缠万贯的大富翁,还要娶个年轻漂亮的小老婆侍候我幸福的晚年。’
这个商人的老婆一听老公说还要娶小老婆,不由得妒火中焚,抢过老公手里的鸡蛋狠狠摔在地上,骂他老公说:“小老婆没了,你去哭吧!”
说到这里,汪玲忍不住哈哈大笑:“李明,希望你别像那个捡到一个鸡蛋就做春秋大梦的人,从一个鸡蛋就想到了娶小老婆!那个想象力使人不服都不行。”
李明大窘,继而豪气干云:“放心吧,我不是那个只会吹牛的人,我只会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干。一入商海,就时刻观看天象,见风使舵,趋吉避凶。
母牛生母牛,三年九头牛,只是自然现象,算不得奇迹,只能说是事如人意,做得顺利,岂可与我同日而语,我要的是创造奇迹!”
李明的话让汪玲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想了一会说:“你与我姑姑说的话真有些相似之处呢。愿你事如人意,千万别辜负了我姑姑对你的厚望。”
两人谈到十一点多钟,李明才回旅社睡觉。
第二天天一亮,李明就跟着王玲到汪霭的另一个出租房,把汪霭安排给李明的货物和李明清点数目。
汪玲对这些程序驾轻就熟,只用了一个早晨就把货物清点交割完毕。结果正如汪玲预计的那样,一共是六十七万二千三百元的货物,抹掉零头,计数六十七万元。
李明写了个欠条给汪玲,这六十七万元的货物就是李明的了,加上自己的一十五万元货物,一共就是八十二万元商品!
吃了早餐,就地喊来几个零工打包,接着叫了几辆大卡车。将货物装车,拉到火车站托运。
汪玲又拿出一千元钱借给李明,对李明笑道:“奉姑姑的命令,这一千元钱借给你的作运输费用。
进货时你把钱都用了,还有许多想不到的开支,这点钱借给你,以备途中不时之需。不要乱花,以后还钱的时候,别让我们吃亏,记得加上利息!”
李明感动地连连说“谢!”。
完成托运之后,李明在火车站候车,汪玲返回到医院去看汪霭。
到了医院,王玲把李明写的欠条给汪霭看了,再把清点货物的情况向汪霭作了汇报。
听完汪玲的汇报,汪霭问道:“李明对你说了些什么?”
汪玲没有隐瞒,把当晚与李明的谈话复述了一遍。
汪霭听的笑容灿烂,似乎早有预料,有种果然如此的感觉,高兴地自言自语:“与我所想的一样!”
汪霭甚是欣慰,点点头喃喃自语:“但愿我没有看错!”
这时候医生通知王霭,已经找到了相匹配的肾源,七天后做移植手术。得到这个好消息,汪霭心情更好了,话也多起来。
汪玲不知道姑姑的意思,忍不住说:“姑姑:这个李明与我们相隔一两千里,你就那么相信他,谁知道他说的话是真是假。
他倒是好,拿着这些货,一下子就是百万大富了,真是天上掉下个大老板,让他不费吹灰之力就捡到了。
可是,如果把这些货全部卖完之后,得到了一百多万元钱,他这一辈子吃喝不愁,从此隐居不出,钱也不还给你,我们到哪里去找他,六七十万元钱不就打了水漂?”
汪霭笑道:“李明是个刚从学校出来的孩子,纯洁善良,富有正义感,我从他的眼睛里看出来了,他说的都是真话。
你是看不出,当然不知道他的野心有多大,我可以告诉你,他的雄心是要建立起一个商业帝国。我是堂堂硕士中的翘楚,都不及他一个高中生的才学,他是个什么样的人物,还看不出来吗?他不是一般的人啊。
金鳞不是池中物。以他之才,考上一流名牌大学不成一点问题,读完大学出来,不是大腕人物,也是著名的学者、专家。
而他没有选择稳妥可靠、轻松成材的上大学之路,而是选择一条充满风险的弃学从商之路,其图谋之大已经显而易见。
而且他的运气也特别好,经商几个月,就赚了五六十万。
我在这样雄心勃勃而又运气大好的人身上投资,还需要有什么迟疑吗?还担心他为了这区区几十万元钱而放弃建立商业帝国的宏图大愿吗?
这个人的将来必定是商界巨擘、泰斗,与他搞好关系百利而无一害。在他身上投资那是一本万利啊,哈哈哈……”
汪霭像捡到了一个宝贝,得意地呵呵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