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12章 住庙里的捕快【1 / 1】

穷兄极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天色尚早,李若芒走在回山神庙的路上。

整整一个下午,李若芒都在跟萧柏学习推拿技术,另外两个“教练”,一个忙着照顾客人,另一个忙着找大夫照顾自己(杨止水出手好像重了点儿)。老萧虽然寡言少语,但他似乎更习惯用肢体语言来表达他的意思,两个人语言上的交流不多,但李若芒却可以很默契的理解他的想法。老萧为了教他,整个下午都没做什么活儿,李若芒很过意不去,想谢绝他的好意,却被他用一句“今天的钱已经赚够了”拒绝。

李若芒很感动,但甄玄更感动,压在自己身上的两座大山终于暂时性的移除了(老萧在忙着“培养下一代”,韦之然则给人抬着出去了),没了竞争对手的他忙得不亦乐乎,同时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李若芒的到来预示着一场全面的改朝换代,自己终于也要咸鱼翻身了。不过,以他目前的思想觉悟,他还很难意识到:他这条咸鱼即使翻了身,也还是咸鱼。

阿玟很细心,时不时就出来陪李若芒说几句话,或是送上一杯热茶。

总而言之,此次打工的遭遇比之上次有着天壤之别,李若芒深深地感觉到:自己终于在这个不起眼的小店里,迈出了让本已扭曲的留学之路逐渐步入正轨的第一步。

伴随着一路快哉风,李若芒热情洋溢的回到山神庙,入得庙门,他的热情之火马上就被一股四处弥漫的冷战之气给彻底熄灭:马邀友和范云风好像完全找不到人生的契合点。马邀友仿佛要刻意跟范云风保持距离似的躺在角落里,眼睛半开半合,一幅半死不活、爱理不理的样子,而范云风则坐在地上,一脸愁容。

李若芒刚一进庙,马邀友业已“冬眠”了许久的精神状态立刻就如凤凰涅磐一般的欲火重生了,赶紧张罗着让他吃饭。李若芒不想让这场冷战无休止的打下去,便主动邀请范云风一起入席,却被对方婉言谢绝了。

但是他没有放弃,还在寻找着打破坚冰的机会,在和马邀友聊了聊今天的遭遇后,便开始主动找范云风搭话。

当被问及“从事什么行业”这一敏感话题时,范云风很无奈的长叹了一口气,说道:“说出来二位都不会相信,在下其实是京城‘都不怕’里的一名捕快。”

李若芒完全不知道“都不怕”为何物,于是便满脸疑惑的找马邀友求援。

马邀友本不想掺和进来,但久居京城,早就对“都不怕”如雷贯耳的他还是忍不住“喔”了一声,随即又看到了李若芒那张挂满无知的脸,只得为他解释道:“‘都不怕’是一个专门为精英捕快所开设的机构,据说能够加入的都是高手。”

范云风谦笑道:“马兄弟过奖了。”

马邀友冷冷的回应:“你误会了,我可不是想夸你,我只是想让我大哥多了解些真实情况。”

李若芒觉得战火的硝烟又开始弥漫了,连忙插嘴道:“如此说来,范兄到此是为了查案拿人了。”

范云风一声叹息道:“能遇见你们,也算有缘。也罢,就跟你们讲讲我这两个月有家不能回的倒霉事儿吧。”

李若芒屏息以待,马邀友装作漠不关心,但好奇心极强的他还是不由自主地竖起了耳朵。

范云风道:“我这次一路向南,从京城追到杭州,确实是在追一个犯人,可是直到现在,我都还在矛盾着到底能不能抓他。”

李若芒和马邀友都听得大惑不解,范云风继续说道:“这点破事儿,还得从头说起。我们作捕快这行的,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没俸银,一年下来只有个十几两银子的伙食补贴,我们行内叫‘工食银’,可这么点儿银子哪里够我养家糊口啊,唉。一些同僚倒是有办法,坑蒙拐骗、敲诈勒索,无所不为,可是这些东西我是万万学不来的。”

说到愁处,范云风情不自禁的拿起自己随身携带的酒葫芦,舍不得喝太多,只泯了一小口,继续说道:“你们别看我工钱少,工作强度可是一点不小,每个接手的案子都有个期限,我们行内叫‘比限’,一般的案子五天为一‘比’,重大命案则三天唯一‘比’,比限之内结不了案的,都会得到相应的责罚。”

范云风顿了一顿,神色愈发黯然:“可最要命的是,捕快这一行属于‘贱业’,子孙后代都不得参加科举考试,这么一来,我就真成我们范家的千古罪人了。于是,当时我就立志,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无论如何都要在‘都不怕’谋求一席之地。”

李若芒奇道:“去了就不用做捕快吗?”

范云风自嘲道:“这道理其实很简单,就像一个被阉过的人在宫外或许就是废人一个,可一旦进宫做了宦官可就大大的不同了。”

他的这一比喻虽然粗俗但却通俗易懂,李若芒不觉莞尔,马邀友也觉得颇为有趣。

范云风解释道:“‘都不怕’里是按劳取酬的,有时候接一个案子的赏银足够我们全家吃喝半年。‘比限’也延长了许多。不过最可贵的是,后代子孙们终于可以自由参加科举、求取功名了。”说到这里,他的脸上终于多少流露出了些欣慰的表情。

李若芒问道:“范大哥,这‘都不怕’究竟是个什么机构,为什么总觉得那么另类。”

范云风道:“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那个创始人的身上。表面上看,他是刑部特批的,专门为管理京城治安所开设的一个捕快集中营。但实际上,很多人都知道,那个真正的幕后创始人,正是当朝的首席内阁大臣,现任首辅,张卫都大人。”

他一说出张卫都的名字,李若芒就忍不住“喔”了一声。这个张卫都可是他目前唯一一个见过面的中土大人物,自己将要前往的月阳书院,正是张卫都专门为各国贵族子弟一手创办的。而这个张卫都,也曾作为天朝上国的外交大使,来流洲国友情访问过。李若芒一直都对那一次的招待宴会记忆犹新:因为那一天的鲍鱼做得特别好吃。

范云风继续着:“其实‘都不怕’这个名字,也还是有它内在的涵义的,据说当朝皇上还曾当面问起过,张大人的解释是:这些精心挑选出来的捕快,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都不会有丝毫的畏惧的,之所以叫这么个名字,主要也是为了鼓舞大家的士气。这是记录在案的官方的解释,可私下里,大家都清楚他的意思,这个‘都’其实就是代表他本人,张大人这是在向大宦官归元简公然发起挑战:你掌控着东厂和锦衣卫又能怎样,我不怕你。”

李若芒还没搞清楚状况,马邀友终于忍不住抢先问道:“这里面还有归元简的事?”

范云风皱了皱眉,言道:“最麻烦的人就是他了,以归元简为首的内廷和以张卫都为首的外廷一向不睦,双方积怨已久,而他们俩儿更是视对方为心腹大患,都一心想致对方于死地。归元简旗下有东厂和锦衣卫,可谓兵强马壮,张卫都当然不能坐视不管了,于是就组建了‘都不怕’与之分庭抗礼。斗争的结果还不甚明朗,唯一比较清楚的是,我这个无名小卒,马上就要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了。”

范云风长叹了一口气,黯然道:“我也只能自认倒霉,不瞒二位说,我其实是个胸无大志的人,自从进了‘都不怕’,我就觉得人生的奋斗目标已经达到了,接下来要做的,只是保住饭碗,侍奉好双亲,再把两个儿子养大成人,我就可以安心的告老还乡了。所以,进得‘都不怕’以来,我从来不跟别人抢着立大功,每次也只接一些风险不大,收入也还算说得过去的任务,只求平平淡淡的终此一生,吾愿足矣。”

李若芒很能理解他的感受,因为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想的。

范云风愈发黯然道:“三个月前,又来了一批新任务,当时正值年末,我只想接一个短期之内就能办妥的差事,好赶上和家人一起过年。挑来挑去,也不知道当时是中了什么邪,就挑了这么个差事:归元简府上的一个家丁让几个地痞流氓给打伤了,想托我们去查一下。唉!这是那批活儿里,难度最小,油水最少的一个,同僚们对它根本无视之,我当时一犯浑,就选了它。”

李若芒奇道:“我怎么看不出来这差事有什么问题啊?”旁边的马邀友也附和:“单从字面上看,没问题。”

范云风道:“当时我也是这么想的,归府虽然不好惹,但这案子不大,况且归府的家丁们个个都是富的流油,到时候说不定还能收点赏钱,贴补家用。可当我到了归府,真正开始调查的时候,我大吃一惊,这个平平无奇的案子里面其实大有文章:那名家丁其实根本不是被什么地痞流氓所伤,而是被一个夜入归府、企图盗宝的贼人所伤。这贼人所盗之物可是非同小可,乃是当朝皇上御赐归元简的一件国宝级茶器。”

“什么?!茶器!什么茶器!是菩提根、虚弱无?还是大方口山,难道是”李若芒一只手捂住马邀友的嘴,另一只手把激动得想蹦起来的他生生的按了回去,说道:“范兄不必惊慌,我这兄弟就有这点毛病,范兄请继续说。”

范云风被这个茶器爱好者吓得不轻,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具体是什么茶器,我也说不上来,只知道每年五月份皇上都会举办大茶会,当年御赐归元简国宝时,就曾指定他每年都要携宝参加。可如今御赐的茶器丢了,这可是杀头的罪啊。”

李若忙越发得奇怪:“这么要命的案子,为什么会给加上个完全驴唇对不上马嘴的名字?”范云风道:“这个案子最早是交由锦衣卫北镇抚司负责,与大臣谋反弑逆或忤犯皇上的大案归为一类,可过了几天,竟然降级为转交东厂负责,定性为宦官及公门中人的案件,可最后谁也不知道为什么,几经周折之后,这个案子居然交给我们捕快来办,还给起了这么个狗屁名字!这里面明显有人在幕后指使,企图把这个案子大而化小、小而化无。我的那些同僚们也都很配合,一个个都哭着喊着要接大案子,眼看着这个案子就要被人遗忘了,我却主动又把它挑了出来,哎!真他妈的倒霉!哎,就这样,我们‘都不怕’自成立以来最大的一个案子居然让我给接了,哎!真无奈啊!”

一番诉苦,令马邀友不由自主地在心中默念着“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诗句;李若芒自打上次经历了一句诗文引发的血案后,已基本放弃了附庸风雅的念头,只是在心中感慨着:“原来无需留学的生活也是可以这么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