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他认真的。
有了这么个前车之鉴后,所有人等也都纷纷老实。
就怕如意日行一善,也给他们搭配个福晋上峰。
咳咳。
这种苦,五弟/五哥自己受就够了。
谁让他有眼不识金镶玉,一度宠妾灭妻呢?
现在风水轮流转了吧!
不管众人心中是个怎么样的想法,这个事儿是彻底定下来了。
被取名清报的报纸正式开办,五福晋他他拉氏婉月作为总负责人,五阿哥胤祺副之。
各种取笑非议声中,谁也没有想到这报纸会成为朝廷掌握民间舆论,百姓知悉朝廷政策的重要工具。
甚至天下各国有心了解大清,都要备上一份。
现在在大清最火最热的,就是大阿哥一手调配,亲自看着扎扎实实种了几个月地的土法化肥。
还有亩产三四千斤,顶饱又美味。可菜可饭,能多种方式烹调的土豆和红薯。
当日有幸在现场,跟皇上在一个锅里品尝土豆红薯美味,田间地头亲眼瞧着那东西有多高产的百姓一传十,十传百。
说得唾沫横飞,也成功让消息以京城为中心,正飞快往全国各地发散。
伴随而来的,还有大明当灭,大清当兴的童谣。
为什么这么说?
呵呵。
外了吧?
这红薯跟土豆,还有那虽尚未收获,但棒子尺余长、粒子有好几个大米大,产量必然不低的玉米啊,都在明朝万历年间便已经从国外流进中原了。
可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个皇帝加起来七十二年啊!
七十多年里,无数次水旱蝗灾。
红薯跟土豆这么能济灾度厄的好东西,就没有哪怕一次被大面积认真推广过。
一直就这么明珠蒙尘着。
直到大千岁研究出了土法化肥,把各种嘉禾都种到了皇庄上相互比对着,实验这土法化肥的效果。
这才不但鼓捣出了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的土法化肥,还发现了这两种嘉禾的超高产量。
两相对比之下,这不是天意是什么?
而事实上么,康熙明面上说百姓的眼神是雪亮的,私底下却赏了五福晋一套番国进贡的南红玛瑙头面。
五福晋谢恩,并问可不可以换一套文房四宝。
她现在也是有差事在身的人了,更需要这个。
康熙大乐,还换什么换?
直接加赐一套文房四宝。
原还笑话五阿哥给福晋打下手的皇子们齐齐酸了酸了,都说往日未曾注意,今日才知五福晋竟还有这般玲珑心思。
当差日久,再无往日悲苦怯懦,通身自信光彩的五福晋笑:“婉月一直是婉月,只是以往未曾有施展自己的舞台而已。若有机会,各位嫂子弟妹们肯定也比婉月有过之而无不及。”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