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东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晏如斯从丰乐楼门口开始,一直望到丰乐桥上,满眼是齐戳戳地太学生、武学生,至少三四百人,硬生生地把橘园亭书坊到丰乐桥的街巷堵了个水泄不通。
丰乐楼是个老酒楼,据说是当年南渡之后,原汴京丰乐楼照搬过来的。当时行在建造之初,不管是君还是臣子,都扣扣巴巴地能省就省。那时候杭州叫“行在”,不叫“京都”,大宋君臣望汴梁、望燕云,都还指望能打回去的。
汴京的那个丰乐楼八个楼体,每个楼体五层,楼与楼之间有栈桥相连,极其辉煌庞大繁华,而眼前这个丰乐楼,只算是有两间门面的旧酒楼罢了。
后来江南臣民安逸度日,一日复一日就在杭州安营扎寨了,丰乐楼就又在涌金门外西湖之畔造了一个与当年汴京差不多的八角连体酒楼,辉煌依旧,照样也属于官办的。
此刻沿街的酒楼上,房顶上,甚至大店招的旗杆上,都趴着人。
后面人潮不停地赶上来。
晏如斯郁闷极了,丰乐桥下那个紫胖子到底还能不能找到了,她用力跺跺脚,示意正在挤过来的两个年轻儒生最好离她远一点。
那两个儒生哪里管她,磕了药似的挤着她往前冲,他们着了魔一样,奔向丰乐桥的方向。
桥上一个浑身缟素、五十岁上下的长须纱冠文士,手扶桥栏,对着桥下乌泱泱的人群慷慨激昂地吐沫横飞。
当晏如斯看到那人身后几个太学生,举着一张大白幡写着血书时,一刹那忽然感受到激动的人潮里流动的悲伤,只见那块大白幡上面涂着几个大字是:誓守半壁山河。
晏如斯被人流推着,只得跟着人潮往前走,当人流停下来的时候,她听见桥上传来的声音:“……大宋国泱泱百万军民,偏安江南苟且偷生一百五十年!靖康之耻犹在,徽钦二庙之恨未绝,度宗薨逝尚未入庙,朝中幼主未安,蒙贼二十万压境江北!大宋危矣!民生危矣!赵家朝廷危矣!今时今日凡大宋子民者,为国请战!吾等生为宋人,死为宋鬼,吾以命报国,血洒山河!恳请贾相率吾等出征!……”
桥下一块空地上坐着一片白衣素缟太学生,振臂高呼:
“恳请贾相率吾等出征!”
“恳请贾相率吾等出征!”
……
晏如斯在杭州内转了半个多月,头一次听见杭州城民对蒙古发动的这场战争的清晰反应。
此前,整个城市平静的像冬天的西湖,没有一丝关于战争的波澜。除了度宗驾崩,全民国丧,不得丝竹饮酒作乐娶妻婚嫁以外,没有半点颓丧之气。
其实就国丧这些定例规矩,也早就解禁了。朝廷的官办的酒楼要经营,民众要生活,物价飞涨,民生货物却又紧缩的厉害,流通铜币越来越少,全国米粮油碳民生物资也逐渐流转不畅,大家担心的还是下一顿饭的事。
看着身周这些臆想着贾秋壑出征,对岸的蒙古大军就会落花流水哭爹喊娘的滚回草原吃草的民众,晏如斯暗自算了算,还有几天和平日子了。
宋朝廷上坐着一对老妇幼童——太皇太后谢道清,和四岁还在念幼稚园的小孩皇帝。
当朝太师、平章军国重事贾秋壑,近十几年来权倾大宋,再无旁人。
晏如斯发现,尽管坊间绯闻无数,这位被杭州城百姓称为“周公”的贾相,确有几分群众基础,老百姓认为,只要贾秋壑在杭州城,杭州城乃至大宋就是安全的,事情就没那么坏!
现在他们需要贾秋壑领兵出征,不去?不行。
却不想想,这位高权重养尊处优的老人有多少年没摸过兵之刃了,多少年滚爬于权力场没掌过兵帅了?面对战场上的风云变幻残酷艰苦,这位太师还有没有一颗坚韧磨砺的帅将之心应对蒙古铁骑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