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你也知道一匹布就能做12件汗衫,按着你给我的价格我忙活半天,估计连个辛苦费都赚不出来。”
按照张建民给的价格,他制作出汗衫来卖,一件连一块钱都赚不了,这么低的利润他可没兴趣。
“我也是小本买卖,这个价格太高,我不敢拿货啊。”
叶景川跟张建民开启讲价极限拉扯模式。
不得不说两人都是老油条,叶景川都感觉脑子累的慌,不过废了点嘴皮子也是值得,最终以10块钱一匹的价格拿下。
不得不说般阳这边的价格还是非常不错的,如果在江浦那边低于12块钱根本想都别想。
叶景川心里忍不住嘀咕,赶紧把个体经营放开吧,只当个倒爷也能发家致富。
随后叶景川又询问张建民其他花色的布料,他倒是厉害,又跑去仓库拿出几匹布料给叶景川看。
只要是棉布,上面不弄些花里胡哨的花样,他这边都可以生产。
叶景川虽没多言,心里倒是对张建民这个纺织小作坊非常满意。
两人经过商量,明天下午去张建民那边看样品,如果样品没什么问题,叶景川会先定100匹海军蓝条纹布,100匹军绿色,100匹浅粉。
“我想打听一下,你们这边除了纺织厂,有没有制衣厂什么的,可以对外接订单的。”
“有的,隔壁南汇大队就有合作的制衣厂,他们大队干部前几天还跟我说他们接不到合适的订单,如果你想找他们生产衣服我可以带你们过去看看。”
“我们这边各种衣服上的辅料也很多,扣子啊,花边啊,还有一些手工花都有生产的,不过都是大队合作的小作坊,生产量不行。”
张建民倒是没瞒着叶景川,把他知道的事情一股脑的说出来。
在他看来如果叶景川能在南汇大队生产衣服,对于他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叶景川的买卖做的越大,他就能卖更多布。
叶景川很是爽快的答应下来,三人一起骑着自行车去了南汇大队,不过叶景川的目的可不是来找合作,而是来学习的。
因为在短时间之内,个体经营工厂依然比较难,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过渡期需要很多年,叶景川想放开膀子大干一场怎么也要82年之后。
不过现在也不是完全没一点机会,当前合作形势的会工厂逐步放开,国家也鼓励农村除了种田外,在多一些赚钱的路子。
也正是在这些政策下,才有了般阳大集的名声,也有了像普平大队的纺织厂。
叶景川想着他总不能一直偷偷摸摸的在家搞制衣,他得想办法过明路,当然这个过明路并不是在小河大队办制衣厂,他的最终目标是当下京城三环外。
而现在他需要先看看人家玩的什么路子,多学习一下,回头去京城开制衣厂也不至于两眼一抹黑。
至于为什么不在小河大队搞制衣厂,原因很简单,他不会去赌人心,越是穷的地方人心越是难测,特别是在他制衣厂赚钱之后,不说老叶家人,就说那些平日对他笑脸相迎的人,说不定都会在他背后捅刀子。
与其自找麻烦,不如直接把麻烦扼杀在摇篮中。
【关于大队联合办厂,我查资料有些地方78年就有,不过在我记忆中当年我爸在村里办印刷厂是80年代中后期,村里人际关系复杂,最终印刷厂倒闭,不过我从小学到中学从来没缺过笔记本,我爸给我留了n多本子。特此说明,大家别杠我男主开厂啊,我男主也是有背景的人,大部分事件我都有查资料,不过有时候为了故事性也会有所改动,如果是大改,我会尽量标注,不传达错误信息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