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oKJf4v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834章 长孙无忌到来
侯君集神经骤然绷紧,心弦也提了起来,看着脸色无比凝重的唐俭,手中的信涵霎时间沉重了几分,对信中的内容也好奇了起来,嚅嚅的张了张口,似乎想要询问。
“快去吧,刻不容缓,等你回来,我再和你详说。”
“你啊,故弄玄虚”
侯君集立马堆上和缓的笑容:“行,待会儿我准备几坛好酒,晚上咱们好好聊聊。”
见着侯君集离去的背影,唐俭又有些激动起来。
这次的信息太过重要,本来应该自己亲自向皇上汇报的,尤其是里面涉及世家们的内容,更是无比敏感,一旦被他人得知,恐怕立马就会掀起风波。
只是四千里路程,自己年事已高。
从长安赶来这近一个月,几乎都要把自己一身的老骨头给颠散架了,若是再来来回回的折腾,实在是受不了了。
自从贞观四年之后,唐俭就不在深入草原了,薛延陀和葜必部都是年轻一辈的鸿胪寺官员在跑,阿史那云部的漠南大都督府设在在阴山以北的诺水附近。
出了关内道就到了,不然唐俭也是无法兼顾的。
颉利也就是在辽水北岸,真要是在草原腹地的乌尔格,唐俭无论如何是办不了这差使的。
何况这次涉及的机密可不仅仅是一个高句丽,而是整个三韩之地,若是顺利的话,大唐将获得东北方向一大片领土,这可是开疆拓土之功啊,其影响力不下于又打了一个定襄之战。
不
唐俭沸腾的心里暗道,三韩之地比之还要重要。
定襄战役收获的草原和西域离中原都太远了,那里环境恶劣,藩国林立,土着众多,再加上文化复杂,思想混乱,极难统御,时降时叛,很难像中原之地那样去掌控。
而三韩之地就在河北道毗邻,这次突厥又将原住民给迁走了,朝庭只需派遣军队去接收,从内地迁些人口,然后设置府道官吏,就可以全完纳入大唐的管辖,不留一点儿后遗症。
也不用担心与土着发生冲突,可以说是白捡的地盘。
炀帝时期三征高句丽,耗资弥费,死伤无数,硬生生拖垮了隋帝国,虽然原因复杂,但也能从侧面说明高句丽的难以攻克,这里是整个中原的心魔。
大唐要证明比前隋更强,早晚是一定要收服这里的。
朝庭做事也是先易后难的,从李世民先突厥而后高句丽,也能反映了在他心里,高句丽比突厥更难收拾。
出兵三十万,就得动用两百多万的民夫,千里之地,运送两百石粮食,民夫来回就得消耗一百五十石,可见征伐高句丽对民力财力的损耗是何等之大。
而现在只需袖手旁观,就能得到这里,而且还不是以前的那种打服,而是彻彻底底的纳入朝庭,成为大唐的一部份。
此时的大唐对外有三种征服的方式:
最好的自然是将对方的土地城池人口等全部收入大唐管辖,朝庭设置各级行政架构,派遣官员进行管理收税,驻扎军队宣示其主权,国内领地都是如此;
其次就是像夷男、葜必何力等,设置大都督府,朝庭可任命大都督,并派遣官员任大都督属官,名义上管理各部族首领,实际上只有一个名义,无法具体管辖。
就连大都督也得任命草部大部族首领来任职。
最后一类是,本来就是一国的架构,摄于大唐的权威,依附大唐,被大唐封为属国,其国主受朝庭敕封,认大唐为其宗主国,但大唐对其领地内的军权财权治权都无法涉及。
纯粹的只是一个虚名,只是为了维护天朝上国的面子。
高句丽、新罗和百济都是这最后一种,因为同属农耕民族,文化相似,地域相接,这些地方对中原都抱着极为警惕的心态,宁可跪舔草原部族,也不愿亲近中原大国。
他们仰慕中原文明,却又将从中原引进的文字语言习俗等先进的文化进行改造扭曲,以制造人为的沟壑。
唐俭更清楚,征服一个地方,最难的不是城池,也不是距离,而是人心。
人心不服,就会陷入征而不服的泥潭中,整日为各地此起彼服的叛乱焦头烂额,最后就算吃下了,也得吐出来。
可这次不同,颉利会将人口都迁到草原上去。
别说全部迁去,只要迁去大半,剩下的就不足为虑了,大唐自然能消化。
也不知道颉利这次是得了什么失心疯,为了交好大唐,不惜将土地城池送给大唐来换取对他们征伐的袖手旁观,唐俭心中的惊喜仿佛要爆炸了一般,在密奏中用了大量的措词来分析利弊。
务必要说动皇上,抓住这千载难逢的良机,把三韩之地收入版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