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oKJf4v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891章 承庆殿议政一
想到右贤王的可怕,房玄龄脸色一肃,断然道:“皇上,此子决不能再留,从这次他毫不犹豫就侵入葜必何力的地盘,就可以看出来,此人野心勃勃,行事霸道,毫无顾忌。”
“不能再让其成长下去了,我大唐需要马上发兵,剿灭突厥。”
李世民却是十分犹豫,大唐现在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蜕变期,内部改革如火如涂,仅有的军力除了经略西域之外,就是派往东北的辽东半岛,深陷其中。
就连长孙无忌和侯君集,尉迟敬德等将都还滞留在那里,主持大局,配合文官的治理。
李靖、程咬金、李绩、李道宗和长孙顺德等将开赴河北后,待长孙无忌大军进行三韩之地,就打道回府了。毕竟他们出兵本来就是做做样子,立立牌坊。
一个小小的辽东半岛,还不值得陷入那么多大唐名将。
大唐地域辽阔,还有其他地方需要镇慑,这些将领也不能长期待在辽东,需要坐镇长安。
在侯君集‘大意’失荆州之后,李世民怒不可遏,恨不得立马招侯君集回京治罪。但长孙无忌以辽东之地还需大将镇守,不如让侯君集留在前线戴罪立功。
众多大臣们也是从旁相劝,毕竟满朝的臣子们都找不到侯君集半点故意纵敌的任何动机,侯君集和右贤王更是八杆子打不着,只能归结为军前失策。
而知道内情的李世民和房玄龄也找不到侯君集帮‘隐太子长子’的理由。
李泰和李恪一方的人更怕侯君集回京后再护着东宫,给他们找麻烦,也就顺水推舟,帮了侯君集一把。
让他安然过关,继续留在前线。
李世民后来下旨,解除了侯君集右卫大将军的职务,以做惩戒,继续在军前效力。
如今,在大唐凤凰浴火的关键时期,很明显打不起这么一场耗日长久的远征。
之前的定襄之役,之所以在李世民登基后三年就匆匆展开,不是因为国家力量多强,更多的是突厥自始毕可汗时期起,就统一的草原,而为了了外扩。
早已经将重心南移到了漠南,与大唐接壤。
后来中原大乱,前隋在河北辽东一带军力损失严重,后来改朝换代,北方更是空虚,颉利进一步挤压,将突厥的势力推进到了黄河南岸的关内道一带。
定襄之战实际上就在大唐的家门口儿打的,若是颉利重心还在漠南,或者更北之地,大唐根本就不会打这一仗。因为立国不久刚刚稳定下来的大唐,经不起一场深入大漠的举国之战。
现在的突厥虽然分裂后偏安一隅,却远在乌尔格和呼伦海,离长安直线距离就有三四千里。
劳师远征,恐非易事。
再加上突厥人也不会就在那里等着和大唐打阵地战,大可以利用极大的纵深进行周旋,大唐的军队需要强大的后勤和辎重力量,一旦不能速胜,等待自己的就是败亡。
漠漠的草原上,游牧民族才是那片土地的主人。
“皇上不可!”
见李世民露出若有所思的犹豫神色,而房玄龄却有倾向出兵漠北的想法,李靖连忙阻止,并且分析道:“老臣今日在朝堂上就有些疑惑,夷男桀骜不训,向来不服王化,对朝庭也是敷衍。”
“不过,一向都是小打小闹,从来没有过这么张狂。”
“现在看来,漠北离薛延陀更近,想来夷男一定是知道了北方的情况,这才趁火打劫,提出这么过份的要求,来要胁皇上。”
“右贤王打仗不输当年的颉利,兵贵神速,只用短短两个月就打了败葜必何力,将其赶到了郁督军山附近,再退一步就到漠南和金山大都督府之间了。”
李靖脸色凝重的说道:“皇上,在此情况不明之际,万不可轻易出兵。现在东西两边都是蠢蠢欲动,若是攻打突厥,则夷男趁机做大;若攻夷男,恐怕突厥袭我后路。”
“在定襄之役后,草原一半落入我大唐,实际上分为了四部份,漠南的阿史那云部经过这六年的经营,已经纳入了大唐的管辖,不管草原如何变动,这部份已经可以算做我大唐的本土了。”
“是我们的核心利益,万没有再放手的可能了!”
“而北方大漠分成了三部,东边的突厥汗国,西边的薛延陀,两部都是实力强大,还有中间实力稍弱的葜必何力,夹在中间做为缓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