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oKJf4v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937章 父子相见不相识
做为锦衣卫统领,这样的职位本来就会被帝王忌惮,经常会面临信任危机,被帝王有意考验,确定对方的忠诚度。若是再夹在自己和李世民之间,稍有纰漏,王玄策就会折戢沉沙。
对于李言来说,这些人一时半会儿用不上。
自己有系统赋予的能力,无论在哪里,都能混得风声水起,也不缺少可用之人。
若是不戴面具的情况下,或许能瞒过很少打交道的李靖、李绩等人,可房玄龄曾经兼任过东宫詹事,出于对历史名人的好奇,李言在少年时也借着请教学问和他打过一段时间交道。
他对自己印象很深,一定会认出来的,更别说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王玄策了。
大唐众臣看到来人戴了一个虎头面具,都很惊讶。
不过城外的八十万大军和侯君集,都可以证明,眼前之人,肯定是右贤王无疑,只是为何不肯真面目示人呢?
来不及思考,房玄龄带着礼貌的笑容,上前拱手道:“大唐皇帝钦命使者,左仆射房玄龄,携大唐文臣武将在此迎接突厥右贤王。”
侯君集作为中间人,先给李言介绍了房玄龄、李靖、李绩、王玄策等人。
听到侯君集对王玄策的介绍是从六品的鸿胪寺丞,正是以前权万纪干过的差使。
李言微微点头,以王玄策的出身,短短五六年,二十五岁不到,就升任朝庭中级官员体系,也算快的了。
就这样,恐怕还是搭帮负责锦衣卫的光了。
人群末尾中还有一个不太起眼的儒雅中年文士,一身书卷气息,得到侯君集的提前透露,李言知道,这就是大唐将作少监,被称作当世第一画师的阎立本。
李言心中一凛,看来侯君集的转述,还是太不靠谱了,李世民将此人带来,一定是想亲自留下右贤王的样貌,以做详细的探查。
“这位就是名震塞外,新突厥汗国的右贤王了。”侯君集介绍完大唐的文臣重臣后,又指着李言说道。
李言收回思绪,拱了拱手,笑着应对道:“辅助大唐皇帝打下中原的第一谋士房相,和大唐有着军神之称的李卫公,本王早已听闻,今日得见,实是平生幸事。”
众臣纷纷揖手回礼
侯君集转过身对大唐诸臣笑着说道:“右贤王以前每次出征,都要戴上虎头面具,以激励三军,奋勇杀敌。今次出使,虽然没有刀枪箭雨,却也是另一类的出征,是一种高度的重视。”
“草原部族习俗与我中原不同,本着相互理解的原则,我们也尊重右贤王的习惯吧!”
侯君集脸色尴尬,强硬的解说了一番。
毕竟,这是两国最高级别的外事会晤,一言一行,各种礼节都要体现大国风范,侯君集也是向众人表示右贤王戴面具并非是突厥对大唐的不尊重。
房玄龄则是一脸征询的看向李靖、李绩这些熟悉突厥的大将,眼中疑惑之色显而易见,突厥有这样的习俗吗?
李靖和李绩也是一脸的不解,面面相觑。
不过草原部族众多,各种稀奇古怪的习惯也是乱七八糟的,两人也不是很清楚。
见问不出所以然来,房玄龄只好笑着说道:“当然,我们大唐地大物博,海纳百川,中原民族众多,也各有独特的习惯。这并不妨碍我们和诣相处,互相理解。”
虽然没能看到右贤王的真面目,有些让人遗憾,可对方的身份和所代表的力量,才是大唐君臣最看重的。
右贤王长什么样子,并不重要。
何况,侯君集几次往来,早已将李言的真实相貌,绘成图画,挂在了承庆殿李世民的内书房中。
若是亲眼见到本人,房玄龄肯定能认出这个昔日的太子殿下。
只是如今看不到长相的情况下,李言从一个懵懂少年,历经塞外的风吹雨打,加上多年征战,沙场磨砺,气质和作风早已与曾经的李承乾相差极大。
更不用说李言三世为人,气度就算不放开,也不在李世民之下。
李靖捋了捋须,眼神凌厉的说道:“右贤王莫不是怕我们大唐兵力不足,还叫了那么多人在城外保护?”
“哈哈哈,卫公玩笑了!”
李言转过身向外看了看,爽朗的一笑,右手一摆,手中折扇倏的打开,轻轻摆动了两下,左手负于身后,垂于鬓角的发丝被扇面带起的微风卷起向后浮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