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oKJf4v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953章 唐版推恩令上
“三年?”
李世民收回看向地图的目光,又看了看须发皆白的房玄龄,似乎看到了自己现在的衰老模样:“以前承乾常常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那时候,朕还年轻,不以为然。”
“可近来,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时常想起这句话,越来越感叹时光的宝贵。”
李世民感慨的说道“玄龄,朕现在还能想起,那一年,在渭河北岸,秋高气爽,旌旗林立,马步连营。朕当时还是秦王,中军帐外来了一位温文儒雅的中年男子。”
“男子才华横溢,学贯古今,要辅佐朕成就一番大业。”
“我们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从此近三十年,君臣相得,不离不弃,一晃,咱们都老了”
房玄龄脸上露出一丝回忆之色,眼中充满着莫名的神彩和光芒,激动的说道:“老臣记得,当初的陛下还不到二十岁,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神采飞扬。”
“言谈举止中那种蓬勃的朝气,深深的感染了臣,也折服了臣。使得臣心甘心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近三十年来,陛下栉风沐雨、虚怀若谷,对臣深为信任,委以重任。若是没有陛下,臣如何能有机会见证,并亲自参与这贞观盛世的缔造。臣要感谢陛下,是您成全了老臣啊!”
君臣两人如同老友般的回忆起往昔的峥嵘岁月,怀念了一番,都是唏嘘不已。
房玄龄借着李世民刚刚的话劝荐道:“不过陛下,臣有一句话,不能不说了。”
见李世民疑惑的神色,房玄龄谏道:“臣知陛下深爱太子殿下,可这一转眼,都过去了十五年,太子殿下恐惧再也不会回来了。大唐天下,却是需要代代传承,延绵万世的。”
“储位一直虚悬,人心不定啊,这立新太子的事情,陛下也要拿定主意了”
李世民一听,脸色凝重下来,前些年,自己还年轻,可以压住此事不提。
可这几年,随着自己年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议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御史言官提起此事,每次都被自己给压了下去。可明显的,大臣们议立新太子的呼声是越来越高了。
自己尚且如此,房玄龄就更不用说了。
做为首辅之臣,无论是出于对国家长远未来的考虑,还是受群臣委托,房玄龄都要对此事有个落实。
“玄龄,那你觉得,若是立新太子,朕的那些皇子皇孙中,谁比较合适?”
房玄龄一怔,脸上露出十分为难的神色:“陛下,若是别的事情,臣都可能替皇上谋划。唯有此事,需皇上乾纲独断,岂是臣能妄议的,您就别为难老臣了?”
“臣等只能劝荐皇上早日立下储君,以定国本,至于要立谁,非臣臣所以置喙的。”
房玄龄人老成精,知道此事一旦说错,非但自己难以善终,还会祸延子孙,哪敢随意开口推荐?
李世民看着一脸谨慎的房玄龄,理解的笑了笑,挥了挥手,门口的王德连忙退出御书房,守在门外,并将附近待侍的宫女和太监都赶走了。
“玄龄啊!”
李世民坦诚的说道:“在朕心中,你不仅是大唐的左仆射,更是朕的老友,一路走来,朝中之事和朕的处境,没有人比你更清楚的了。此事关乎大唐的未来,于公于私,你都不能置身事外?”
“朕想听听你的意见,此时这御书房中就我们两人,出得你口,入得我耳,不管对错,朕都不会责怪你的。”
房玄龄见状,又是犹豫一阵,做为宰辅之臣,贞观治世也有他的心血,后续之君,他又怎么能不关心呢?
踌躇良久,才小心奕奕的试探道:“其实,皇上的儿子们,个个都是人中龙凤,允文充武,无论选择谁,都必不会辜负陛下重托,承担起社稷的重任?”
如今的大唐,李世民的儿孙们虽多,可真正有望竞争储位的,也就是那么三个人。
在朝中也分了三个派系。
首先,最大的派系是东宫,虽然李承乾不在,可东宫系的力量没有缩小,反而因为太子的缺失,东宫系俨然成为了帝党,被李世民倚重,支持者众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