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oKJf4v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世民的话还没说完,人群中又一名臣子站了出来,坚定的站在侯君集身后,跪在地上,高举笏板,不输中原公主的俏脸上一片严肃:“望皇上三思。”房玄龄眼神一缩,心里一个咯噔,暗叫一声糟糕。
此人正是漠南大都督府大都督,北平郡王阿史那云,这是一个比侯君集更难缠的对象。
阿史那云不但是先太子侧妃,还为先太子诞下了一子,虽然跟了阿史那氏的姓氏,却是大唐经略草原最重要的一颗棋子,是大唐万万不能损失的。
若说侯君集是最有可能抵制李世民立新太子的,阿史那云就是仅次于侯君集,不愿大唐更换太子的,可以说,朝庭在先太子遗失在草原上这十六年里。
之所以没有新的储君产生,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考虑到阿史那云的态度。
这些年朝庭一边加大对漠南部的渗透,一边对阿史那云不断拉拢,就是为了增加漠南部和大唐的融合。
漠南大都督府麾下有民数十万,控弦之士有二十多万,是大唐最强大的一支骑兵力量,漠南即是大唐伸入草原的一支触脚,更是大唐抵御突厥汗国最重要的一支力量。
这且不说了,阿史那云更是朝中草原势力的代表,这些草原人一向抱团,同进同退,一块儿在朝堂上生存。
即然阿史那云站了出来,就不会只有她这一个人。
果然,阿史那云话音刚落,朝中形势骤变。
紧接着,漠北大都督府大都督葜必何力,左武侯大将军阿史那思摩,已经做到左屯卫勋府中朗将的阿史那忠,颉利老部下执思失力等突厥一系的各个将领也纷纷站出来,依次跪列在后,请奏道:“望皇上三思。”
随后,如同多米诺骨牌般,呼啦啦,倒下一片人影。
左监门卫大将军常胜,右屯卫亲府中朗将薛仁贵,右屯卫翊府中朗将刘仁愿,右屯卫勋府中朗将孙仁师,左监门卫中朗将席君买,右领军卫中朗将高侃。
漠南大都府左领军萧嗣业,右领军李敬玄。
东宫内率府内率李谨行,东宫太子宾客兼左府率率正将苏定方,太子宾客兼右府率翊府中郎将梁建方,鲁王李元昌的大舅哥,左威卫大将军刘仁轧。
在这一刻,东宫一系开始显现他庞大的力量,在侯君集身后,密密麻麻的跪了一串人,其中多半都是手握实际军权的少壮派将领,他们都是大唐军方的中坚派力量。
更是李世民也不敢忽视的存在
见东宫真正的底蕴开始发力,刚刚正在观望的东宫文职官员,还有三省六部的官员们,见状大受鼓舞,要是晋王上位,他们这些人做为前太子旧部。
多半都会被打入冷宫,多年心血付之东流。
若是长孙能上位,那他们的利益不但可以保证,说不定还能更上一层楼。
于是太子傅张玄素,东宫右庶子孙颖达,东宫左庶子于志宁,给事中杜正伦,治书侍御史,兼知谏议大夫马周,尚书左丞令狐德棻等也跟着出来站队,跪列在侯君集身后:“请皇上三思。”
局势翻转,就在瞬息之间。
韦挺一看,不好,稍微犹豫了一下,第一波已经赶不上了。眼看第二波已经发起,也不敢再耽搁,更来不及去权衡利弊,连忙跪下举起笏板:“臣御吏大夫韦挺,请皇上三思。”
韦挺的声音中气十足,生怕前面的侯君集和东宫系的将领们不知道他的善意。
不过,说完后,韦挺老脸就是一红。
因为大家都没有报官职和姓名,就他一个人把自己名字和官职都报出来,显得很是做作。
弄得不少人都把视线放到了他的身上,要知道这可是逼宫啊!展现的那就那种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气势,简洁短促而有力的言辞,能把那种源源不绝,一浪接一浪的决心,持续不断的推向高潮。
报出拗口的官职和姓名,有些画蛇添足,反而降了气势。
当然,也有一个隐晦的意图,就是不报官职和姓名,局势混乱,随大流之下,皇帝也不会专门去记某一个人。若是人数众多,眼僚乱,最后甚至不会被人记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