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oKJf4v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言夸了两句,话锋一转,脸色一肃宣布道:“着即提升中书侍郎岑文本为中书令,即日起,任太子少傅,负责教导太子功课。”
“皇上,皇上”岑文本神情一振,老泪纵横,举着笏板,五体投地的伏在地上,身体哆嗦不已,他是万万没想到,李承乾会如此看重他:“老臣何德何能,竟蒙太上皇如此赞誉,皇上如此褒奖,臣”
“臣受之有愧啊呜呜呜”
这段时间大家都知道他要完了,就连岑文本也上了辞逞,准备打点行装,回江南老家养老的。只是宫里没批复,他也只能每日继续当值,等待随时砍下的铡刀。
此时竟被新帝如此重用,岑文本心里悬着的巨大的压力顿时一泄而空,竟然激动的趴在地上失声痛哭起来。
“轰”的一下。
整个朝堂炸开,都是一脸震惊的看向岑文本,又诧异的看向李承乾,不少人都不明白,怎么会出现这样变故?
这新皇帝的想法,真是出乎大家的意料啊
很多人看向岑文本,也是一脸的羡慕和嫉妒,原本以为这个老家伙之前没有提升,要不了多久,就要被冷落了。
谁知竟然在皇上第一天上朝的时候,就被如此重用。
中书令是三省之一中书省的最高负责人,之前一直是房玄龄兼任。房玄龄身体也不好,再加上这次推举新太子的过程中,房玄龄旗帜鲜明的支持晋王李治。
在李言出现后,房玄龄就想以此为由,急流涌退,以避免新君的猜忌。
李言当然知道,房玄龄在朝堂中并无明确的支持某位皇子的态度,虽然出于各种考虑,几个子女与各个亲王走的比较近。但支持晋王,确实是奉了李世民的命令。
所以在李世民面前多加挽留,毕竟,李言虽然被扶上马了,还需要这些个老臣送一程的,真正在处理朝政上,若是有房玄龄在,自己只需要虚怀纳谏就可以了。
真出了事,大家不会怪自己,都会怪房玄龄这个老臣没掌好舵。
若是辞了老房,自己权力是大了,可出点儿纰漏,那责任可就在自己身上了,连个背锅的都没有。
见李言确实没有怪罪,房玄龄就留任左仆射继续为新朝发光发热,只是辞掉了中书令的职位。
如今,李言把这个职位给了岑文本,即在情理之中,也在意料之外。
房玄龄智慧超绝,一见这个任命,稍稍一想,顿时满脸笑容,首先站出来附合。很明显,他想到了李言的意图,就是要笼络以前魏王吴王齐王晋王等派系的官员们,他们所占的数量并不少。
通过一个岑文本,能起到汉高祖封雍齿效果,一下就安定了朝堂上众多不同派系臣子的心,不可谓不高明。
李言慢慢走下御阶,将岑文本扶起来,亲切的说道:“岑大人是股肱之臣,朕早就知道。卿前段时间递上来的辞逞,朕都看见了,朕的意思是,不准。”
“朕知道,岑大人是因为前段时间的诸皇子争夺储位之事给连累了。”
诸子争嫡,一直都是朝堂群臣和诸王中的禁忌话题,而李言这时却毫不客气的把这件事情在大庭广纵之下给揭了出来,在众臣疑惑不安的神情下,李言转而对众臣们慨然道:
“诸子争嫡,非诸位皇弟之过,过在于朕。”
“若是朕一直在长安,储君明份已定,定然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但自贞观三年朕出使突厥以来,一直流落在外,不曾回京,也没有任何消息传回。”
“储位长期虚悬,对国家是何其不利?”
说到这里,李言看向李恪、李佑和李治等几位亲王,一脸诚肯的说道:“在朕这个太子生死不知的情况下,需要一个新的太子,诸位皇弟为社稷考虑,展现各自的才华,以争取被父皇和群臣们选为新的储君,这并没有什么过错?”
“而在朕回来后,诸位皇弟第一时间承认了朕的地位,并各安本份,这已经说明了各位弟弟并无与朕相争之意。”
“所以,朕又有什么理由去怪罪自己的弟弟们呢?”
“诸王无罪,朕的弟弟们无罪,那些为了大唐欲选出一个杰出储君的臣子们更无罪。”
李恪、李佑和李治见状,更是激动的跪下表态:“多谢皇兄宽恕,臣弟等以后定忠心辅佐皇兄,决无二心。”
李言微笑的点了点头,上前将诸位弟弟一一扶起,又温言抚慰,勉励了一番,让几人都安了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