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1060章 李言的失败(上)【2 / 2】

作家oKJf4v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些人虽然品级不高,却是实实在在的军方中坚力量,个个都亲自掌握着实际军权。李言也不敢轻动,万一调来调去,品秩是提起来了,实际权力反而降低了,那就完蛋了。李世民的安排就十分稳妥,李言不需要轻动。

李言关注的是另一股十分庞大的力量,就是皇族宗亲和贞观旧臣,这些都是李世民一手带出来,经营了二十年的基本盘。若是李言能接手这批力量,那自己这个皇帝也不会太弱势。

可经过这次和世族的博弈后,李言终于发现,在李世民倒下后,他原本的那些势力并没有凝聚在自己身边。

而是脱离出去,在世族的纵容和支持下,有些自成一体的意思了。

比如李道宗和李元景,尉迟恭和李绩这些人,宁可和皇太后走得很近,也没有全面倒向自己。

最明显的一个代表就是程咬金,这个在贞观三年,被自己推上去做了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的人,在那时都明确表态投入了自己麾下,和自己渊源也深。

按理说自己回京登基后,他应该是那个最积极靠向自己的。

实际上,程咬金是多拜访了自己几次,话里话外的,也是十分亲切和激动。那种和自己隔着一层的感觉还是很明显的,甚至可以说,与其他没有旧情的臣子们,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李言知道,这里有几个原因。

一是自己多年不在长安,沧海桑田,世事变幻,这些人为了在权力中心生存,肯定也有自己的立场。不可能因为与自己的一些旧情,就改变他们长期以来形成的方向。

权力场上立场的改变,对于任何一个势力来说,都是关乎其权力生命和家族兴衰的大政方针,决不可能那么容易更换的。

自己东宫臣属和侍读群,之所以还心向自己,也不是因为李言有多大的魅力,经营半年,就能保证一辈子的忠诚?

而是李世民在这十多年中,为了保持朝堂的势力平衡,一直把这些人归属东宫一系,并防着其他势力插手。这才能让这些人长达几十年,都保持着原来的立场。

若非如此,李言真的是一点儿根基也无,仅靠一个嫡长子或者旧太子的名份,也实难保证顺利继位。

当然,这也是李言一直放心待在草原的原因。

要是自己在长安的力量都被清理干净了,李言也决不会置之度外,恐怕也会很早的回到长安,继续发展自己的势力了。

第二个,就算投向自己,也需要一个过程和时间,若是这个时间太快了,所获得的好处,就会太少。稍微拿捏一下,即能体现自己的重要性,又能观望下一局势,更加稳妥。

要是李言自己来选,肯定也会是如此。

水深流缓,人贵语迟,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也是为人处事的精髓,李言也不能急,急了反而让人看轻。

这些人原本是要投向自己这个皇帝的,可转向长孙无垢这个皇太后,就十分智慧和巧妙了。

你说他们背叛了自己,他们并没有投向世族;说他们投靠了自己,这些人却又都在皇太后的掌握中,自己并不能直接指挥他们。

皇太后是自己的亲生母亲,是自己帝位最坚定的支持者。

他们投向皇太后,其实就等于投向了自己这个皇帝,至于皇太后没有转交给自己。那就是自己母亲和自己之间的考量了,自己要怪,只能怪长孙无垢,怪不了别人。

在别人眼中,母子一体,肉烂在锅里,反正人家的态度表明了,皇太后有其他考虑,也不能怨人家。

实际上,这两者还是有差别的。

这种做法无疑于噎脖子,让李言吃不下去也吐不出来,有火也发不出,以后还没法怪人家。

在世族和皇权长期对立博弈的政治环境下,这种做法并不算过份。毕竟,相对于直接投反对票的人,那些中立的弃权票,还远不能做为首要打击对象。

李言反而还要下大功夫去拉拢,这就是这些人现在选择的有利处境。

第三个是最重要的,也是李言最担心的,就是这其中蕴含着很大的风险。

长孙无垢虽是皇太后,却没有长期掌权的经验和高超的政治手腕,更没有没明正言顺管理这些臣子们的权力。这些人投向皇太后,表面上看是以长孙无垢马首是瞻。

实际上,就暂时游离了出去,长孙无垢并不能完全掌握他们,而是反过来,这其中的主动权都在那些人手中。

短时间没问题,可时间一长。

为了在这种不确定的环境中生存,他们会慢慢形成团体,并推选出新的领头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