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1062章 御书房论政(一)【2 / 2】

作家oKJf4v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皇上,皇上?”一阵大声的呼唤在耳边响起。

“呃,什么事”

李言一愣,回过神来,看到长孙无忌和岑文本等众臣,都是一脸神情怪异的的看向自己。这才发现,自己一时思绪飞扬,陷入了沉思当中,时间已经过去好一会儿了。“哦,朕看到这幅图,一时触景生情,想到了游历西方的一些情景,有些失神了。”

“各位卿家,现在我们言归正传。”

李言晃了晃脑袋,来到在众人看来十分怪异的地图前,介绍道:“众位,这幅图其实很简单。”

“大家看,最底下这条直线是代表了时间,最初是前隋文帝开皇初年,每年一个节点。最后直到大业十四年,隋朝结束,也就是高祖进入关中,建立大唐武德元年,共三十八年。”

几位重臣好奇的围拢上前一看,马周还仔细数了数。

果然,下面的一条直线上,有密密麻麻的几十个点儿,代表了隋朝的三十八年历史。

见众人理解了,李言又指着左边竖着的一条线,说道:“这条线代表了数量值,大家可以理解为每年国库收入的钱粮总量。”

众人连忙把视线移过去,只见左边的线上也划了二十个点儿,只是每个点儿上不再是时间,而是标上了繁体大写的数字。五百万贯是一个节点,最上面达到了一万万贯。

长孙无忌尽自聪明,皱眉思索了半响也不明其意,很是好奇的问道:“陛下,这个年份和钱财是什么意思?”

“大家看看,这幅图是要看中间范围的,其中还有两条线,一蓝一红。”

李言指着中间的区域解释道:“这两条线也是由一个个的点儿组成,每个点的位置都要参考左边和下面,代表了当时的国库情况。蓝色的线代表国库历年的收入,红色代国库相应年份的支出。”

“大家看看,这是大业元年,隋朝的国库收入情况。”

李言指着其中一个蓝色的点儿,顺着直线拖下去,众臣的视线紧紧追随,生怕错过一点儿信息,弄不清皇帝想表达的意思。

果然,这个点儿最下方,就是大业元年。

李言又让众臣顺着这个点儿水平往最左边移,大家看到在左边对应的数字是七千万贯。

马周比较年轻一些,思维也十分灵活,眼神一亮,瞬间明白了其中的意思,连忙兴奋的说道:“陛下,这个点儿的意思,是不是说,隋大业元年,国库总收入为七千万贯?”

“不错。”

李言赞赏的点了点头:“这个图就是要看每一个点儿,这其中每一个蓝色的点,都对应着隋朝当年的国库收入情况。”

“萧老大人,你是前隋萧皇后亲弟,也是炀帝身边的臣子。这里您的资历最老,对前朝也最为熟悉,对隋朝文帝和炀帝时期的国库开支情况,应该也是最了解的。”

“朕这些数据,都是找人调查了前朝资料,应该没什么太大的出入吧?”

萧禹年纪大,反应慢,经过两人的解说,此时也大概明白了此图的含义,急忙上前,顺着蓝色的线条,找了几个他印象中比较深刻的年份,最后点头道:“皇上英明,大概数字都还是对得上的。”

说到这里,萧禹仿佛触动了往事,走上前伸出颤颤巍巍的手指,顺着蓝色的线条,从开皇初年的四千万贯,到开皇十七年,蓝色线条尤如一道拔地而起的抛物线,冲到了山顶。

随后一直徘徊了好几年,直到仁寿四年,略略开始下降。

直到进入大业年间,蓝色线条不断向下走。萧禹明白,其中伴随着开运河修东都,还有三征高句丽,直到大业后期,这条线如同一枚炮弹,头也不回的扎了下去。

从此再也没有起来,大业十四年,隋朝亡国。

最后的数据,也停留在五百万贯的地方,这也就意味着,隋朝最后一年,整个国库的收入,只有五百万贯。

看到这里,长孙无忌和岑文本也激动起来。以前大家对于隋朝亡国,都是从军事,政治,还有形势上去做道理上的分析,却从来没有用数字的方式去解释。

如今,皇帝把国库收支情况直观的画了出来,很容易就能让人发现其中的规律。

几位重臣都意识到,原来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竟然能从这方面去解释。几条简简单单的线,竟然能展现出一个王朝的发展和衰落,这不是比分析大局更靠谱一些?

若是这样的话,这种角度对于治理天下,就太重要了,它能抛开重重迷雾,让人提前发现王朝所处的状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