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1119章 各怀心思(上)【2 / 2】

作家oKJf4v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归根结底,世家所掌握的众多权力的核心,还是军权,枪杆子里出政权嘛!

李言隐隐有种感觉,那些从乱世中走过来,屡经朝代更迭而不衰的世族们,靠的决不仅仅只是他们盘根错节的关系,堪比王侯的财力,还有世代辈出的人才。

这些固然重要,可是真正在乱世中,能依靠的还是最直接的暴力机器。反正换成李言自己若是某一世族的话,绝对要养一支在短时间足以扭转乾坤的强军,只有这样,才足以让他们在面对皇权的时候,依然保持面不改色的底气。

李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示弱,让世族门阀把从皇权身上的关注力,放到外面去。用突厥大军,把这支力量给逼出来,然后消灭掉,这才能从根本上摆脱世族对皇权的捆绑。

对于皇帝隐隐的失态,众臣没有人觉得有什么问题。

皇帝本就年轻,还不到三十岁,骤临大事,有些慌乱再正常不过了。目前皇帝也正是学习理政的阶段,朝中的大局,实际上也都是靠他们在撑着的。

这样的大事,自然也要他们来处理,皇帝只要不添乱就行了。

不过还好,现在大唐还处在开国不久的上升期,李世民在位时,对外扩张,对内改革。这批他留下的臂膀,都是共同开创贞观盛世的贤臣,治理经验无比丰富。

朝中能征善战之将也不缺乏,加上漠南的存在,和这些年与突厥的通商,就算骑兵也不少。

若真的打一场大战,他们唯一顾虑的只有钱粮了。

皇上别出心裁的创建了财政寺,让他们不用担心后勤问题。即有丰富的经验,又有可以统兵出征的大将,还有数之不尽,用之不绝的钱粮,那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他们见惯了大场面,倒也没有太过紧张,注意力都放在军报上,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王德刚刚拿过绢布,长孙无忌就迫不及待的上前,从他手中接过,迅速展开,一目十行的看了起来。他是首辅,真正扛大梁的人是他,是以这时候他当仁不让的站了出来。

看完后,长孙无忌心里提了起来,随后迅速把军报传给萧禹、岑文本、马周、刘泊、禇遂良。

等所有人都看过军情后,大家的神情肃穆了起来。

军报是辽州大都督府长史长孙顺德亲自写的,他也是辽州之地最高的军事主官代理人。原剧中,长孙家族一直是李世民的坚定支持者,长孙无忌退出朝堂后。

长孙顺德做为武将,一直都在洛阳镇守,率领重兵,替李世民稳住山东局势。

后来辽州收复后,此地成了东北边疆更加重要的地方。

当初收复半岛,长孙无忌和侯君集一块儿统兵,后因侯君集放跑了右贤王部,而长孙无忌立下大功。做为统兵大帅,长孙无忌在这块安插了很多亲信部旧。

外人很难插手,所以李世民又把长孙顺德调到辽州镇守,一来安抚长孙无忌,二来也算进一步消弱长孙家族在朝中的影响力,免得再度培养一个世族出来。

三来,也趁此机会,把洛阳的权力拿回来,进一步加强皇权。

李言对此也十分头通,中原王朝的核心权力运转实在是太复杂和诡谲多变了,很多力量即要团结又要斗争。稍不注意,前一刻还是自己人,后一刻就可能变成对手。

在中枢的敌人,放到地方上,就可能成了自己人,远不如草原势力来得泾渭分明和痛快。

军报上写了半个月前,突厥大可汗施罗叠突然率领铁勒、靺鞨、室韦三大部族二十万骑兵南下,在辽东北部的粟末部停留了三天,又集中了契丹和女真十万大军。

总共三十万骑兵,迅速越过辽河南下,攻破扶余、南苏、金平等地,朝着新城而来。

辽州大都督府设在以前的高句丽北方重镇辽州城,在新城南部约两百里的地方。以新城和国内城为核心的白崖城、次安城、乌骨城等一系列城池,是半岛北部的一道重要的防线。

新城若破,则辽州城岌岌可危,辽州城下,大唐将会再次失去半岛。

看完军报后,众人都看向长孙无忌,他即是首辅,又是当年指挥收复辽东三国的亲历者,在这里打了好几个月的仗,这几人中,没有比他更了解这里的内情。

再加上辽州大都督府长史是长孙无忌的叔父,在这里经营了近十年的时间。可以说,半岛就是长孙家族的地盘,于公于私,长孙无忌都最有发言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