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1154章 朝堂议举主帅【2 / 2】

作家oKJf4v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言在龙椅上坐下道:“经过中枢的几位重臣商议,紧急调配,朝庭已经从北方调集二十万骑兵赶赴河北,配合河北道周边的五十万步卒,围剿突厥人。”

“现在需要确定的是这支大军的领兵人选。”

“大家畅所欲言,推选出一位能堪当大任的主帅出来,尽早平定河北,让北地百姓能过一个安稳的新年。”‘嗡’

大殿内迅速热闹起来,群臣们也激动起来,军权可是重中之重,朝中各派都想把自己派系亲近的武将推上去,以增加已方的力量。谁不知道突厥人别看现在闹得挺大,实际上就是瓮中之鳖。

皇上建立了财政寺后,朝庭不缺钱粮,兵力也筹集到了,突厥右贤王也老老实实的待在西部草原,没有南下落井下石的意思。仅仅只是一股孤军,只要大军一到,自然能碾成齑粉。

这简直是白捡的功劳,谁不想争一争,就是争不到的,也想蹭一蹭。

“启奏皇上,臣推荐英国公李绩。”

兵部左侍郎李德卿立马先声夺人:“大家都知道,英国公随太上皇征战多年,久在北方戍边,参予了多次与突厥人的战斗,对突厥人的作战风格更是熟悉无比。”

“贞观三年定襄会战时,更是立下大功。”

“英国公年富力强,正是扛大梁的时候。是以臣建议,这次河北之战,交由李绩统率。”

如今大唐老将凋零,跟着李世民打天下的那批人,要么伤病横死,要么垂垂老矣。而李言东宫侍读群体虽然包涵了新一个时代的杰出将领,只是这些人年龄最大的也才三十多岁。

在一个讲资历和功绩的和平岁月,他们还早着呢?

李言回到长安继位后,这些出身东宫的武将们也不着急了,在李言的安抚下,多半都在中郎将的实权位置上,留在长安掌兵。

他们离着统率大军,主持大局,至少还差十年光景。

而李绩正好处在青黄不接的关口,无论是各方派系,都是极力拉拢。其中许尽忠就向李言推荐过李绩,让皇上借这次战事,施恩于大将,把李绩拢入怀中。

只是世族们对李绩也很看重,抢先举荐,李德卿是陇西李氏的族人。他先声压人,皇上若是答应,则为他们做了嫁衣,人情是他们的;若是不答应,那就会得罪李绩,把这员骁将往他们一方推。

龙椅上的李言微微皱眉,无论怎么样,他拉拢李绩的成本与收获都不成正比。

“若论起资历来,恐怕朝中还能战的将领无人能胜过卢国公。”

礼部侍郎崔本善随后道:“李大人说到定襄之战,那时卢国公还是定襄战役的副帅,对于调派各方,统筹全局,卢国公更加有经验,在军中的威望也更高。”

“可以说除了卫公李靖之外,再没有能胜过他的。”

“况且,卢国公只比英国公大了五岁,也是正当壮年的时候,以是臣觉得卢国公更加合适做河北战役的统帅。”

程咬金的第二位夫人,正是出自崔氏,虽然是清河崔氏,可两崔源自一脉,程咬金自然也是他们崔氏在朝中的自己人。再加上河北传来消息,突厥起大军南下,正冲着恒、定二州而去。

崔本善迫不及待的想让这个崔氏的女婿前往为崔氏保驾护航。

其实李绩和程咬金两人都是能征善战之将,无论谁前往,想必都能轻松应敌,取得胜利。

表面上看起来,区别不大,实际上却有天壤之别。

不同的人,在具体指挥的时候,侧重点也不同,李绩代表的是关陇贵族的利益。战场临机决断时,稍稍‘慎重’一下,就能借用突厥人,大大消弱他们的力量。

而程咬金则会不惜代价的保护河北世族的利益,崔氏当然不希望打败突厥人后,崔氏也被突厥人给抄了,或者被关陇世族给捡了便宜。

“皇上,臣举荐”

陆陆续续,又有好几名老将被推了出来,不过力度都不大。

中枢的几位重臣都没有说话,不过他们也都推选了自己亲近的武将,只是没有亲自出面,都是让下面的小弟们代劳的。中枢重臣要注重脸面,万一赤膊上阵没拿下来,就丢人了。

朝中议事都有心照不宣的规则,大佬们遇事多半都是让亲信出马,即表明了态度,又留下了余地,不管成与不成,他们都能做到进退自如。

每个重臣都有‘白手套’,熟悉内情的,只要看是哪家的小弟出马,就知道其背后大佬的真实态度了。

推选的人虽然多,不过力度最大的,就是李绩和程咬金了。一个背后站着关陇贵族,一个背后是河北门阀。若是不出意外的话,最后的结果肯定是在这两人中选出。

李言看了看文臣中的张玄素,老头儿低着头一言不发,神情很是低落。侯君集不出,他也没有出面主持大局的机会了。他根子太软,摘不了这么大的桃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