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oKJf4v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过,从明面上来看,皇帝有此想法,也是一番拳拳之心。还不是因为他们这些臣子辅政不力,出了这么大的纰漏,这才让皇上放心不下。
虽然都知道皇帝已经妥协,只是该走的形式还是要走,过场也不能少。
“皇上的心意,臣等明白,天下万民更是感佩,想来河北军民知道了皇上要亲往御敌,心中也会无限安慰。”
萧禹上前奏道:“只是现在战事还没有到非需要皇上出面的程度,若是突厥人一闹,我大唐的皇帝便亲自前往,那不是高抬了这些突厥人吗?一隅之乱,只需派出一员大将即可,不必陛下亲动?”
长孙无忌也假意上前劝道:“施罗叠虽为突厥大可汗,实际上现在就是一个割据地方的叛逆,也就是右贤王遇刺,一时顾忌不到,才给了他可趁之机。”
“他冒险进入大唐一博,正是为了积攒对抗右贤王的资本。”
“此时的突厥人,就是狗急跳墙,皇上坐镇长安,自然能从容调兵消灭,一旦东出,反而还给了突厥人可趁之机。若他集中所有力量,来个直捣黄龙,岂不危矣。”
“是啊,皇上。”
岑文本也是旗帜鲜明的劝道:“河北虽乱,只要我们大唐不乱,他就翻不出大浪来。相对于右贤王,施罗叠不过是一个丧家之犬,而右贤王才是盘据北方的猛虎。”
“皇上坐镇长安,正是为了稳住右贤王部,若是一旦东出,右贤王再南下,大唐就真的危险了”
随后众人纷纷劝说,这些天来,众人已经翻来覆去的想到了所有的反对理由。
看时机差不多了,李言顿时叹了口气:“可大军出征,总需要有人坐镇统筹啊,昔年定襄战役的时候,还有卫公主持。卢国公和英国公都是沙场骁将,打仗自是没什么问题。”
“只是朝中还需派一名重臣协调后方,统一指挥。”
呃
众臣心中恍然,最开始他们推出程咬金也好,李绩也好,就是为了主持大局的。谁知道皇帝借着众臣纷争不下之机,顺水推舟,把两名大将都派了出去,这样实际上把两人压成了副将。
随后又抛出了亲征的想法,其实这几天,已经有臣子们推测,原先抵御突厥,中枢已经筹集了五十万大军。现在又多上二十万骑兵,合共七十万步骑大军。
这样空前的力量,交给一个将领,做为皇帝确实也不放心,这才有了亲征的想法。
群臣们私下也讨论过,若是只派一员大将,确实太危险了,皇上的顾虑也不是没有道理。即然这样,把两人都派出去,到时候大军分别交由两员上将指挥,也能起到制衡之效。
只是,两人要都去,就得再派一人,主持大局。这样的人,除了皇上,大概也就只能在亲王中来选了。
此时,文臣前方的齐王李佑已经无比激动了。
突厥人在河北一打响,他就知道他的机会来了。果然,一封封的边报,情势的不断危机,朝庭打算派出大将前往。只是在这种情况下,他李佑无论经验,还是资历,都不如两位国公。
谁知真是天公作美,皇帝竟然要御驾亲征?
这时候,正打算出来毛遂自荐的李佑又缩了回去,满朝文武都在想办法劝阻皇帝,唯有他心中,迫切的希望皇帝能够犯险。
凭着自己和施罗叠的关系,只要皇帝出了潼关,他就可以把皇帝的情况泄漏出去,让突厥人来个突袭。群龙无首之下,自己做为在朝中最年长的亲王,自然能脱颖而出。
现在看皇帝的态度,明显已经有些知难而退了,李佑在心中暗暗怪满朝文武多事后,觉得还是要按照原来的计划来,此时正是他借口前往河北的机会。
“皇上,臣弟李佑不才,若皇亲信得过,臣弟愿代皇兄出征。”
李佑果断站出来,大义凛然的道:“臣弟知道,若论杀场争锋,臣不如两位国公。臣也是太上皇的骨肉,值此国家危难之际,臣愿替陛下坐镇前线。”
“皇兄放心,臣弟自知才疏学浅,不会胡乱指挥,一切军务,都有两位国公处理。臣弟只需摆明一个态度,让河北百姓知道,朝庭对他们的重视。”
众臣唰的一下把视线全都集中在李佑身上,一时间,都踌躇了起来。
李佑一翻话说的声情并茂,入情入理,再加上李佑从小就和李承乾关系极好,后面的诸子争嫡,李佑也从来没有真正进入群臣的法眼,前段时间李佑借病拖延就藩。
皇上也直接批准了,还派出太医前去照看,就从这点儿来说,李佑和皇帝的关系也没得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