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1166章 被忽悠的李绩【2 / 2】

作家oKJf4v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难道告诉世人,河北那么多的城池都形同虚设,士卒们为了贪图土地,甚至暗中纵容突厥人,不做抵抗,放突厥人入城?不可能的。

这是人们心照不宣却无法说出口的秘密,因为一旦把这些放在明面上,那朝庭就要讨论。

百姓为什么会帮助突厥人,而反对自己?

甚至会因此掀起一波反思潮,一些朝中有识之士更会置疑世族无节制的对土地兼并,必然带来朝庭根基的空心化,使得民心向背发生逆转。在此压力之下,很可能会对此时行纠正。

就连世族中也会有人站出来,毕竟江山社稷的稳定,才是他们维护自家利益的根本保证。由其是那些大唐王朝的实际控股股东,自然不会坐视朝庭被掏空。

这个时代拥有远见卓识的人才,基本上都在世家大族中。

若是真的因为土地问题动摇到朝庭的根基,众人就会针对这种状况商量出一些改良性的政策。比如分析一下土地在世族和百姓之间的分配,保证多少比例。

即可以满足世族的需要,又能确保百姓最低的生存保障,把失控的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这样无疑会造成世族豪门们的损失。

其实这一点儿,李言现在就可以办到。

世家大族和朝堂中的有识之士,也都知道土地是有限的,无止境的兼并必然会导致自取灭亡。只是土地的归属变化是相对缓慢无形的,你不占别人也要占。

这个过程可能拉长到几十上百年,直到心中有数的祖辈们一个个逝去,新一代的人不断上位,这种‘有数’,也会慢慢遗忘,最后撤底失去对全局的把控。

大唐前期的世族实力明明更强,为什么就能稳住大局,打造盛世;后世为什么不可以了?

就是因为从魏周齐隋走过来的世族们,选择了待在幕后,掌握所有权,而交出管理权。他们知道,再进一步,看似君临天下,实则是灭亡,所以选择退后一步,留下余地,永保优势。

而一代代的传承后,他们的子孙后代辈辈接力,已经忘记了祖先为什么不‘化家为国了’。不再控制自己的欲望,能吃多少就吃多到,能做多绝就做多绝。

于是盛极而衰,出了黄巢这么一个狠人,把几百年传承的世族,直接给一锅端了。

天街道踏尽公卿骨,内库烧为锦绣灰,事儿是黄巢干的,可这个结果都是他们自找的。

现在的臣子们,对于土地的比例划分没有一个宏观而明显的认识。

若是李言能画出一张历代土地分配相对国家兴衰灭亡的图表出来,必然能引起众人的重视,然后商讨出一个硬性的红线出来,保证国家可以收取税赋的自耕农的数量。

一旦红线被突破,国家就处在危险之中。

只要这个决议能获得通过,得到世族的拥护,他们也会控制对土地的慑取,然后将扩张实力的需求,往其他领域转移。另一方面,朝庭也就有了‘依法’扼制土地兼并的权力。

只是,若是现在来划这道红线,其比例肯定无法让李言满意。

现在大唐能用以耕种的土地大约是三七分,普通百姓占不到三成,世族豪门超过七成。

在李言的计划中,自耕农要占到八成以上,世族勋贵的田庄被压缩到两成以下。

只有这样的土地分成,才是一个健康盛世王朝的基础。

不过这样的分成,只能在开国初期,上一个王朝的即得群体被清洗,土地大部份回归到百姓手中的时候,才能做到。

大唐本就是继承隋制,李渊为了快速完成江山的过渡,承认了前隋遗留世族的所有利益。是以隋唐之间的改朝换代,本就没有完成那种脱胎换骨的改变。

若是现在提起土地分成的问题,要么不会被通过,要么被通过的比例也是十分尴尬的。哪怕是一半,也不会让李言满意。而一旦形成决议,比如朝庭用法律确定世族合法的占有五成,那反而成了皇帝的枷锁。

是以李言把这一切,都放在这次动乱之后。

在河北逃京官员和世族的隐瞒下,李绩并不知道河北战事的真实情况,实在也是这次突厥人打的仗前所未闻,军事手段为辅,配合主要的‘分田地’的政治攻势。

是以突厥人打下的地盘虽多,大军却没有受到什么损失。

河北世族们夸大了一些,长孙无忌再夸大一些,轮到李言的时候,再‘灭灭他人的志气,长长自家的威风’,也不为过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