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oKJf4v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待到那时,皇帝还会专宠自己吗?
站在御书房外,眼神闪烁了想了一阵,许尽忠下定决心,即然皇帝没有属意,那自己再也不参和世族那一摊子破事儿了。好不容易简在帝心,要是丢了圣宠,以自己年纪,就再也没有机会了。中书省的新任中书舍人李义府很得皇帝信任,那也是一个精明的家伙,是自己最大的竟争者。自己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他身上,别被他给挤了下去。
御书房空无一人后,李言拿起一本奏折看了起来,只是心思却不在折子上。
在对付世族上,李言有自己的想法,许尽忠的大局观还是太弱了,只考虑到了关陇世族。却没有考虑到,要砸倒一根柱子的时候,就要提前树立起另一根柱子,用来支撑大殿。
几百上千年流传下来的世族政治,不是那么容易被取代的。
不管他是不是正确的,都存在了那么多年,人们也都习惯了,这种模式根深蒂固,绝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
世族真的倒下了,这个天下又靠谁来撑着呢?
寒门和百姓们并没有成长起来,他们想取而代之的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李言可以毫不客气的说,他们撑不起这个天下。这个时代真正的人才和扛大梁的人,还是在世家大族之中。
别说整个世族群体了,就算改变现在一家独大的格局,也要慎之又慎,进两步,退上一步。看看情况,踩踏实了,再谨慎的走下一步,调整天下格局的事情,绝不能急。
关陇世族虚弱,其他两家世族群体就想上前分食好处。
一个控制不好,引发关陇世族的强力反弹,朝局就会动荡,自己威望不足,一个驾驭不住,局面就会失控。
以前自己做太子,李世民做皇帝的时候,自己恨不得一夜之间,就改变大势;现在论到自己做了皇帝,背后再也没有了那个擎天支柱,自己变成了那个撑起社稷的人。
他就不得不小心再小心,谨慎再谨慎,宁可慢一点儿,也不要操之过急。
再说了,无论任何时代,总有那么一小拨人,享受着高人一等的待遇,这是永远也无法改变的。
干掉了他们,再换另一帮人上来,不是一样吗?
世族还是有功绩的,尤其是这次,不仅是为了他们自己,也是为了替朝庭分忧。自己做为皇帝,不但不安抚,还联合其他两大世族,趁机下黑手,那会让关陇世族心寒的。
说到底,他们才是自己真正的支持者,能做稳皇位,也离不开他们。
出于个人感情,自己需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出于江山社稷的长远考虑,不得不对付他们。
目前来看,对他们只需要消弱,不需要斩尽杀绝。把他们逼回到他们理应待的位置上,控制好他们占普通人的比例,缩小他们操纵皇权的力量就可以了。
封建王朝,还是要靠他们治理的。
在从施罗叠的视角,看到几十万陇西飞骑,和那些世族子弟们战死沙场后。长安城中各大世族,家家带孝,户户举哀,李言对待世族上,就又有了一些不同的思考。
权力就是个金字塔,皇帝处在最顶尖。
下面的皇后、皇子、宗室、世族、百官、百姓,缺一不可,任何一环的缺失,都会造成江山的不稳。
想到这里,李言又想到了史上第一个皇帝赢政,他身上有太多东西可以借鉴了。李言认为,秦始皇太可惜了,他的一生是炎黄子孙的骄傲,大秦的猝然而崩,也是所有人心中挥之不去的遗憾。
祖龙太过自信,上面没有太后,中间不设皇后,下面不立太子,赢氏宗族不掌权。他对身边人的防范太严厉,所有大权集于一身,这也从根本上把江山社稷置于了危险的境地。
以至于在江山出现危险的时候,身边的那些人,根本无力去扶持社稷的倾覆。
在他死的那一刻,诺大的秦帝国,出现了短暂的权力真空。
赵高的出现,只是在艰难维持的平衡上,添了一把打乱局势的稻草而已。
否则,赵高一个区区阉宦,就是给他天大的能耐,他也祸乱不了秦朝。反过来,一个大一统的强盛帝国,被一个区区宦官就给击垮了,这不是笑话吗?
这说明,始皇帝设计的模式,存在巨大缺陷。
封建王朝的最高权力格局,就是皇权和臣权的相对平衡,皇权虽重却仅有皇帝一人;臣权较轻,满朝文武功臣勋戚却成百上千,一个人就是再有精力,也不可能斗得过那么多人。
一颗心再睿智,也不是抵挡不住千百颗心的算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