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oKJf4v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国家危亡之际,辽西军头养寇自重,导致纵虎为患;北地豪商私通敌国,大发横财;南方士族勾结倭寇,劫掠乡里;京中百官,刮地三尺,贪婪无度;四方百姓苦苦哀嚎,民不聊生。面对内忧外患,臣子们想的不是平息内乱抵御外敌,而是加紧敛财。先迎闯王李自成,后投女真多尔衮,头发一递,官服一换,摇身一变,成为新朝的开国功臣。
个个争先恐后,取悦新主,恨不得把崇祯给捆了送到满人面前;人人出谋划策,智计百出,帮助女真人统治华夏,生怕明朝死而不僵,卷土重来。
为何大明和大宋,有如此大的不同,恐怕原因还要从开国之初找起?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跟着自己的老兄弟们虽然受了些委屈,大都能平稳落地、安享富贵、颐养天年;朱元璋则兴起大案,把一同打江山的老兄弟和功臣全都处死。
就算是退休致仕的也招回京城,迁连进去,更有甚者,砍头剥皮,诛连九诛,斩草除根,冤死者无数。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不是只靠老朱一个人的功劳。就算没有他,陈友谅和张士诚也未必不能把这事儿给干了。何况,化家为国,荣登九五之尊,子孙尽皆为王,这么大的回报,也足够了。
那些刀山火海趟过来的功臣们更是付出了一辈子,哪一家没有父兄子弟战死沙场、为国捐驱。
就算国家太平后骄横跋扈,有些瑕疵,一时收敛不了匪气。那么犯到哪条治哪条,实事求是就行。
不指望能网开一面,也不能罗织罪名,处置太过。
执法要有法可依,过于宽纵不行,滥用严刑,层层加码也不行。这些骄兵悍将开国功勋,或许有杀头的罪,却没有诛连九诛,连子孙后代也不留,血脉被断绝的理儿。
这些都是功臣,再造汉家衣冠,恢复华夏正统的人物啊!
被老朱如同屠猪宰狗一般,动辙剥皮食草、凌迟处死、夷其三族、诛其九族、妻女充入教坊司、子孙后代永远为奴。与其这样,当什么功臣啊,连普通百姓都不如。
普通百姓尚能苟且偷生,做了朱家功臣,反而要死无葬身之地,连累子孙后代。
李言都觉得无法接受,他是没穿越到明朝。
若真是回到老朱那个年代,他死活都要阻止,肯定要和老朱站到对立面,暴发激烈的冲突。
说实话,李言所在的大唐贞观年间,也很少见到这些酷刑,一个腰斩,就已经很重了。至于凌迟、剥皮和诛族,更是鲜见,甚至李言都没有听说过汉家王朝有这么重的惩罚。
总感觉这是奴隶制时代的产物,在李言有限的印象中,在此之前,大规模出现这种刑罚,还是东周末年,秦朝严刑俊法的时代,后世也就是雪域高原那些原始部落中存在。
很难想象,这是千年之后,更为先进,拥有璀璨文明的大明朝所施行的酷刑。李言都有些奇怪,老朱一个赤贫出身的农家子弟,从哪儿学的这些陋习?
莫非是元朝统治遗留下的产物?
赵匡胤强干弱枝,重用文臣武将,派出臣子们镇守各地;而朱元璋,分封诸子为王,把整个江山,都当成了老朱家的庄子,只要是流着他的血脉,人人有份儿。
只要是他的儿子,每人都能封得一块领地做威做福,每年国库还要发下数万两的薪奉和各种补贴。而朝中官员,哪怕做到正一品,月奉也不会超过百石。
他的儿子犯了罪,哪怕是杀人取乐,也不过被训斥两句。
而百官贪得超过六十两,便要剥皮食草,全家连坐,这种对待儿子和外臣的标准,着实有些太过双标了。试想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臣子,面对这样的君王,谁能忠君报国?
谁又愿意为了这样的君王而死
朱棣靖难成功后,把洪武一朝仅剩不多的臣子和建文朝旧臣大都弃之不用,连大哥朱标一脉的子嗣也全都处理了;而赵光义继承兄长皇位后,不但善待开国的功臣,就连大哥留下的子嗣也没怎么下手。
斧光烛影暗喻是赵光义贪图帝位,杀了哥哥赵匡胤。
在李言看来,赵光义贪图帝位或许有之,可弑兄之举,纯属子虚勿有。只从赵光义如何对待大哥的子嗣们就知道,若是赵匡胤真是赵光义所杀,那赵匡胤的子嗣们是一个也留不下来的。
杨广就是这么干的,李世民也是这么干的,朱棣还是这么干的,杨勇、李建成和朱标的儿子,没留下一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