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oKJf4v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普通百姓是王朝的基石,他们不需要与皇帝共天下,只需要朝庭提供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让他们平安生活,一家老小,守着一亩三分地儿,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就心满意足了。
若是朝庭能时不时的照顾一下,不要让外面的敌国和内部的权贵肆意的欺辱。轻徭薄赋少发些劳役,不要敲骨吸髓的压榨,他们就已经是生在盛世了。而读书人,就是百姓中的精华;世家大族,又是读书人中的精华,与士代夫共掌天下,其实就是与百姓共掌天下。老朱偷换了一下概念,就显得格外的伟光正。
卑天下而尊一家一姓,独占了整个大明。
若是大明真的与百姓共天下,那在大明亡的时候,为什么百姓不站出来维护,士大夫也弃之如履。
还是李靖有句话说的对,当整个草原都变成颉利一个的草原,那战争也就成了颉利一个人的战争。大明上下都把天下看成是朱家的天下,那大清取代大明,也就和外人无关了。
即然无关,那谁还会拼着命的出来守护,做谁家的官不是做,做谁的顺民不是活着?
人心不附,这是大明没有像汉晋唐宋一样死而不僵的根本原因。
从浩荡的历史长河来看,大明是开了历史的倒车,治理方式也格外的原始和落后,透着一股小家子气。到汉唐时,统治者已经开始注意到,气节和仁义在维持统治、治理天下中的重要作用了。
到了明朝,又开始行霸道,动用严刑峻法来维护统治了。
和李世民、赵匡胤相比,老朱父子还是出身太低,见识有限,不把读书人当人看,自然也不在乎精神文明的建设。更不明白,这些无形的东西,就像一个人的魂魄,对王朝有多重要?
一旦没有了精神、信仰和灵魂,小到一个人,大到一家国家,哪怕疆域再广,国力再盛,体魄锻炼的再强健,也不过是沙上的浮塔、空中楼阁,难以持久。
终究是认知不足,朱棣始终把草原上的异族当成心腹大患。孰不知,真正的隐患在内而不在外,一个人或者国家真正的敌人从来都是自己,而不是他人。
晋朝若不是内部不靖,何来五胡有机可趁;唐朝若不是隐患未除,何来五代十国的历史重演;宋朝若不是只顾强干弱枝,防军中大将远甚于外敌,何来靖康之耻?
明朝若不是自己腐朽不堪,小小女真,又岂能凌驾于泱泱大邦之上。
哪有什么外敌,真正的敌人从来都是自己。是自己心中的私心、恐惧、欲望和贪婪,限制住了自己的脚步。防自己人更甚于外敌,宁可自毁长城,便宜外人。
只要君臣一心,君爱民来民拥军,再强的外敌也只能干着急而不敢越雷池一步,真正的驭外之策,就是宁靖已身。
后世的中原,凭着落后孱弱的基础工业,照样打赢世界头号强国带领的联合军,让全世界不敢小看华夏,靠的是什么,就是军民一心,团结一致。
胜就胜在十几亿人劲儿往一处使,心往一处用,拧一股绳,这才让最强大的工业国望而生畏,最终选择了妥协。若是仅凭武器和综合国力,是吓不退鹰酱的。
真正让鹰酱畏惧的,是那十几亿颗滚烫的,紧紧抱成一团的不屈之心。
有强大精神信仰和傲然风骨的国家,与徒有其大没有内核儿倚仗霸道的国家是不同的。
李言要重朔大唐的正气雄风和凛凛风骨,追赶强汉,给江山社稷注入一道强劲的精神灵魂,让大唐如大汉那样屹立在历史长河中,不但要妥善的解决世族的问题。
最重要的一关,就是要面对玄武门之变。
在李世民有生之年,李言会替李建成翻案,逼迫李世民下罪已诏,承认自己杀兄弑弟的错误行径,以此来改变玄武门之变带来的血腥霸道和杀伐酷烈之气。
天地自有正气,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功是功,过是过。
虽然这对李世民来说,是十分难以面对的,可即然当初你干了这种禽兽不如的腌臜事儿,就要面对旧日伤疤带来的难堪,隐太子李建成,需要一个交待。
天下人,更需要一个交待,这也是李言纠正风气的必然,再铸大唐魂魄绕不过去的一环。
这是李言在十多年前,冒充李建成之子时,就隐隐产生的想法。他知道,做这种纠错的事情比重新打下一个江山,还要难,可这却是高维国度的必经之路。
如今,他已经有能力可以办到这些了。
现在,李言常常对李世民的身体调养,就是为了让他有一个好身体来面对这些事情。李言觉得,若是李世民在有生之年,下一个罪已诏,为自己的兄弟平反。
非但不损天可汗的威严,反而还会让他的形象更加高大和升华,有可能成为古往今来,最伟大的帝王。如此帝王镇压之下,大唐的寿数,也必然随之延长。
要知道大汉亡而复起,就算三国乱战,也撑了足足一个甲子,这才是死而不僵。
只有深深的扎根于人们心中的帝国,才会让人们始终留恋,不忍失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