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残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1906年圣诞节前夜,费森登和亚历山德逊成立了一个广播站,并进行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广播。
广播的内容是两段笑话、一支歌曲和一支小提琴独奏曲。
1910年开始,无线电领域掀起了一次自己设计和建立属于自己的电台的风潮。
两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红利让大家尝到了甜头,因此,全世界人民对于拥抱并传播新技术拥有极大热情。
而在神州,因为技术限制原因,并没有任何官方的广播站,但在民间,特别是沿海地区活跃在海内外的商人中,这样新式的无线电收发设备却有不少。
借这些人的手,清澈的童声和轻快昂扬的旋律迅速传播着。
信号飞到干净的电离层,让那悠悠白云之上的蓝天,传遍了那充满童稚和天真的:“玉盘玉盘~”
当然,相比刚刚开始发展的广播设备,电报和报纸的传播效率更高。
即使没有旋律,《玉盘》的词也是令人回味无穷的。
更何况还可以在报纸上画乐谱。
让钟明没想到的是,最推崇这首歌的,竟然是辉光教区的华人报社。
月亮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用来寄托对家乡的思念,但在洋人占领的教区中,其他人种都自动被开除了人籍。
白人老爷眼高于顶,连每粒坚果都看不起,怒斥他们是暴发户,乡下脑壳。
至于黄种人是什么?
抱歉,真不知道。
外地华人受尽了世间冷眼,岂能没有思乡之情?
于是一份份的报纸横空出世,并迅速向内地传播。
《聆听古人击缶而歌——祖先的祭祀之歌》
《惊艳!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月亮,月亮!一咏三叹,为华夏而歌》
《这就是我神州四万万人最充沛的生命力》
……
钟明实在没想到一首歌而已,能搞出这么大的轰动,事实上他当时准备了两首歌,另一首是自行车厂的工人们唱的,它更雄浑,也更壮烈。
可惜百姓们并不买账,或者说另一首歌完全被《玉盘》这首歌给打败了,一败涂地。
年后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有孩童在哼唱“玉盘玉盘~”。
茶楼里,勾栏中,说书先生和妓女们不约而同的唱着同一首歌。
每一次唱,都会有听众潸然泪下。
是的,就连嫖客也挺伤心。
清末的这半个世纪,神州经历了多少苦难?受了多少委屈?
他们有太多的问题想问了。
月亮啊月亮,大圣取经什么时候回来?
月亮啊月亮,孩子何时能越过万重山?
“玉盘玉盘,那孩子已经拂去风霜~”
“玉盘玉盘,那孩子正抬头凝望~”
所有心怀疑问的有志之士,都在抬头凝望。
这月亮,是不是有所不同。
钟明有些受宠若惊,他不敢做什么承诺,只能尽力去做。
这时候,爱迪生还没死呢,没错,就是那个闻名遐迩的发明大王,每粒坚果的手工耿。
他除了发明电灯,还在1877年发明了留声机,只是神州百姓太穷了,出来了三十年的技术,很多人都没听过。
但没关系,钟明听过,他甚至知道,新媒体的舆论战如何打。
他找人买了洋行里所有的存货,录制了孩子们唱的《玉盘》之后,分发向粤省的各大城镇。
还组建了庞大的宣传队伍,带着留声机免费巡回演唱。
毫无疑问,这这种全新的旋律和全新的宣传手段所造成的轰动是现象级的,任何手段都比拟不上。
于是,各种留声机就频频失窃、损毁。
真是可恶。
钟明只能继续向外商订购,继续分发布置留声机。
……
天子脚下,四九城。
这里有个人,姓周,名字很霸气,叫天子。
这周天子是谁呢?
没错,是我幼儿园同桌。
这货听说我写了本小说,就非要参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