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一章 余切的决定一【1 / 2】

小时光恋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1983年夏天相当炎热,万县太白岩脚下,一株黄桷兰树前围着一群市民,大家都仰着脸瞧着树干上粘贴的布告。

布告上说:《红岩》杂志社征求文学作品,每千字五元起,下面盖有鲜红的大印。

五块钱,可以买三斤猪肉,或是十斤鸡蛋。

作为川东门户,万县地区的月工资水平在30元到60元之间,这是城镇里的水准,乡村地区更低。

一本《红岩》杂志要四毛钱,并不便宜,但布告面前,却有不少定期购买《红岩》杂志的市民,当然也包括其他文学杂志,《当代》、《昆仑》以及《川省文学》等等……

这是一个《安娜卡列尼娜》这种严肃文学动辄卖出几百万册的时代,大量“纯”文学杂志得以畅销,广大群众对文学的热情难以想象。

即便物质再怎么贫乏,人们也舍得购买一些消遣。

不少家庭省吃俭用也要买收音机和电视,它不单是人的饥饿问题,而包含了对精神世界的复杂追求。

——

余切从人群中挤出来,找到他那二八大杠,拨了下铃,匆匆往邮局骑去。

他要寄送的,正是这次征文的投稿,一篇名为《天若有情》的中篇小说,十来万字。

得益于刊物和出版条件的变化,大量二三百页页码的文学期刊创办,中篇小说很吃香。

比如管谟业的《红高粱》、李存宝的《高山下的花环》,阿成的《棋王》,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稿费也很不错。作家在这时候是有钱人。

余切有个四十年之后的灵魂。

上辈子他是小有名气的网文写手,正在攻读自己的经济学博士学位;前身则是复读两次考燕大却总是棋差一着的同名同姓倒霉蛋,于高考前夕眼前一黑,挂在了自己的课桌上。

余切继承了这位的遗愿和记忆,前几天,他如愿拿到了燕大的录取通知书。

读书和写作在这个年代的性价比很高。

大陆今年毕业第一批完全本土培养的博士生,这些人后来成为学术界的泰山北斗。

文坛则诞生了一系列知名作家,正处在有史以来的最好时代,产生了和读者前所未有的亲密关系。

这次投稿的《天若有情》,是一个后世看来普通的商业故事,剧情、人设相当程序化,放在眼下却会有奇效:

【华弟挟持了港地来投资的富家女乔乔,两人意外生情。】

【尽管身份悬殊,乔乔仍选择跟随华弟。然而他们的生活陷入危机,被迫走上逃亡之路……】

原剧情出自7年后的1990年在港地上映的同名电影,余切保留了其中爱情的主线,删去了过多的暴力和涉黑元素,华弟不再是个社团人士,而充其量只能算个争狠斗勇的小混混。

故事的最后一幕,富家女正准备和华弟结婚,然而华弟却在当晚搏斗中大脑受钝物击伤不治。

说明啥?

混黑不得好死嘛。

它写成小说会吸引人,不因为余切的文笔和润色,而因为符合了1983的政治正确:

当个老实人,别作死。

要是真有小混混看了小说,改变了人生轨迹,那我就功德无量了。

不求娶到港地富婆,至少不会吃花生米。

余切想到这里,使劲儿蹬了两腿自行车踏板!

“让一让!”

眼下万县城区遍布的大马路还没有出现,经过邮局的是一条狭长泥土路,时不时遇见少量客车、货车和自行车。

万县城区和乡村之间的运输更多依赖渡船或小型货车,长途运输则主要通过长江的水路航运。

本地人南下鹏城打工,抢到火车票之前得先抢到船票,哪怕是十年后,如果有冒险家去往魔都,得先祈祷水底下无数暗礁不让你船毁人亡。

这种现状,要等到三峡工程的提出,炸了从万县到临省的无数暗礁,才能够得到大幅改善。

这就是他现在的家乡,诞生过何其芳、刘孟伉的地方,如果把下边儿管辖的广大区县也算上,那还有个文坛大哥马识途。

作为小地方,此地似乎有点大帝血脉,然而,如今大帝血脉已有枯竭之势。

据他所知,四十年后,最有名的本地人是直播网红冯提莫。

文学?

四十年后还有文学吗。

去邮局的路格外漫长,天色渐黑,余切扭开手电筒取亮。

路灯?

别做梦了。

迎面的人不觉得他是远光狗,倒觉得他舍得用电池,天还没全黑呢。

白象牌电池两毛钱一个,两节叠起来才管三四小时,多么奢侈啊。

现如今,自行车是他家里唯一的大家当,不仅如此,家里唯一的手电筒也被借走,留给余切赶夜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