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晓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孙明脚下生风,一步数米,赶在了亥时末回到溪城。
推开房门,孙明迫不及待地取出那颗四阶珠子。月光下,珠子泛着莹莹光泽,仿佛蕴含着无尽生机。
“衍二气运当真不同。”孙明轻声自语,手指摩挲着珠子光滑的表面。若是在衍一,别说摸到这等宝物,恐怕连影子都见不着。
将珠子小心翼翼地锁进箱中,孙明躺在床上,却毫无睡意。今夜的收获虽然非常惊喜,但更重要的是即将到来的白露考核。
次日清晨,农政监如常开课。处暑已过,秋意渐浓,老司农卓明远开始集中讲授理论知识。
“诸位可知,为何要在白露时节举行考核?”卓明远环视众人,目光深邃。
台下学子面面相觑,无人应答。
“白露时节,万物将敛,正是检验一年所学的最佳时机。”卓明远捋着胡须,“况且,这也是北陵郡定下的规矩。”
“老司农,能否透露些考试重点?”有人按捺不住问道。
卓明远笑而不语,片刻后才道:“药物全书、草药大典、天象详解、农家要术、时令指南”
众人听得头大,这哪是重点,分明是把所有典籍都列进去了。
“清河州南部的泉阳县,春种五嘉禾,夏种百血藤”王子谦坐在角落里默默背诵,额头已见汗珠。
“金秋时节长满珍贵豆荚,冬可挖续骨参。”孙明随口接道。
王子谦一愣,“兄长连这等偏僻之地都如此了解?”
“梦里去过。”孙明笑道,目光却飘向远处。前世经历让他对这些典籍烂熟于心,但考核从来都不是单纯的背诵。
接下来的日子,农政监内外一片紧张气氛。有人废寝忘食地钻研典籍,有人四处打听考题。
孙明却显得格外从容,每日按部就班地复习,偶尔还能抽空到城外的农田走走,观察各类作物的生长情况。
“孙兄就不担心考核?”同窗郑亮满脸焦虑地问道。
孙明正蹲在田埂边查看稻穗,闻言抬头道:“担心也无用,不如实地看看。你说这稻穗,为何有的饱满,有的却干瘪?”
郑亮一头雾水,“这这与考核有何关系?”
“万物生长,皆有其理。”孙明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泥土,“考核不过是检验我们是否真正懂得这个道理。”
终于,白露节气到来。
这次考试从农政监改到县衙,倒不是场地出了问题,而是农政监实在找不出这么多桌椅来。虽说县尊张德明没露面,但主考官和监考官都是熟面孔,让孙明多少安心了些。
百余名考生分批入场,孙明走进考场时,看到案上放着一个木盒,里面装着各式各样的种子。
“第一题,辨认种子品类,并说明其栽培要点。”考官宣布道。
孙明拿起第一粒种子,手指轻轻摩挲。这是一粒普通的谷子,但从其形状和光泽,能看出是北方旱地所产。
“此为谷子,宜种于疏松土壤,春分播种,需注意”孙明一边写一边回忆着前世的经验。
考试持续了整整一天,从辨认种子到分析土壤,从判断节气到制定种植方案。最后一题是论述题:如何在一亩地内实现四季轮作?
孙明提笔疾书,将自己的见解娓娓道来。这些都是他前世实践过的经验。
夕阳西下,孙明抬头望了眼窗外渐暗的天色,轻轻吐出一口气,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到面前的试卷上。
“诸位考生注意,”一名监考官踱步至前方,“天色已晚,待会会有仆役送来烛火,诸位莫要惊慌。”
孙明微微颔首,目光落在面前摊开的四十张试卷上。三十张考题,十张空白,这种考试形式他再熟悉不过。指尖轻轻摩挲着纸张边缘,他决定先看看送分题。
前十五道题确实简单,都是些死记硬背的内容。孙明提笔蘸墨,笔尖在纸上游走,如驭云流水般写下答案。周围传来此起彼伏的翻页声,偶尔夹杂着几声叹息。
“这些送分题倒是给得痛快。”孙明暗自思忖,手上动作不停。待写完这些基础题,他才稍作停顿,活动了下有些发酸的手腕。
一旁的考生已经开始焦躁不安,有人不停地翻动试卷,发出沙沙的响声。孙明瞥了一眼,那人额头已经沁出细密的汗珠。
当翻到情景问答题时,孙明眼前一亮。
“城南有风,暴虐而行,春秋多干旱,城东有河,雨量过载,夏冬多洪涝,庄稼寸草不生,何解?”
读完题目,孙明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丝笑意。这道题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那些只知道背诵法术的考生,恐怕要在这里碰壁了。
“咳咳——”不远处传来一声轻咳,打断了孙明的思绪。他抬头望去,只见一名考生正满脸苦恼地揉着太阳穴。
孙明收回目光,重新专注于试卷。这道题需要从地利入手,不能只看表象。他沉吟片刻,笔走龙蛇:
“此乃地利之题,非天时可解。南风暴虐吹散春秋云雨,东河水汽又致洪涝。需养地脉于南以调风,修渠道于东引水绕城,择洼地蓄湖,建聚灵水轮”
写到这里,孙明稍作停顿。他知道,光是提出解决方案还不够,还需要详细阐述实施步骤和可能遇到的问题。
“聚灵水轮建成后,需选址得当,既要避开主要风道,又要保证水源充足。同时,还要考虑”
烛火被风吹得轻轻晃动,在纸上投下摇曳的影子。孙明抬手挡了一下,继续书写。周围的考生有的已经开始焦躁不安,不停地用袖子擦拭额头的汗水。
一题接一题,孙明的思路越发清晰。每道题都要从多个角度思考,既要考虑实际操作,又要兼顾理论基础。有时还需要在答案中加入一些细节,展现自己的实践经验。
“第二十题,"旱地生泉,泉水浑浊且带腥味,何解?"”孙明轻声念道。这道题虽然描述简单,但涉及到地脉、水质和环境变化等多个方面。
他略作思考,提笔写道:“此乃地下水脉受损之象。泉水浑浊带腥,说明地下水脉与腐殖质相混,需先查探周边是否有”
时间一点点流逝,考房内的气氛越发凝重。有人已经开始焦躁地翻动试卷,似乎在寻找容易答的题目。
直到一道情景题,孙明才遇到真正的挑战。
“地阴寒,春木不用,夏阳蒸,蝗虫茂生,何解?”
短短十二个字,却涉及五行四时宜忌。这不仅要考虑季节更替,还要思考地气变化对农作物和虫害的影响。孙明闭目沉思,脑海中浮现出《四时五行说》的内容。
“这题要从地脉入手”他睁开眼睛,凝视着试卷,“地阴寒乃地气郁结之象,春木不用是因地气不通,阳气难升”
孙明的笔尖在纸上快速移动,将脑中的思路转化为文字:“其解需三步:其一,疏通地脉,引地气上升;其二,择时布阵,助春木生发;其三,夏日前需布下避虫阵法,以防蝗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