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48章 冬至祭祖]【3 / 3】

闲石人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雪又下大了,却不再寒冷。祠堂的铜铃在风中轻响,应和着远处炭火炉的余温,仿佛天地在合奏一曲关于团圆的长歌。明哥儿摸着袖中分得的菊瓣酱,瓷罐的凉意透过掌心,却让他想起灶台前的热气——原来最浓的年味,不在酒菜的香气里,而在那些被小心保存的记忆里,在一辈辈人传接的手掌中,在\"心有回响\"的脉脉温情里。

《灵山雪祭·红茅灯影录》

一、酉时初刻·暮雪初霁

铅灰色的云团在鹰嘴岩顶裂开缝隙时,第一片雪花正落在老周头的鼻尖上。他坐在石磨旁编红茅草灯笼,粗糙的拇指碾过草茎,暗红的草汁渗进掌纹,像拓印着祖先的印记。十二岁的虎娃蹲在脚边,盯着祖父指间翻飞的草辫,忽然发现每根红茅草的尾端都系着 tiny 的茱萸穗,绛红小果在暮色中如坠地的星子。

\"雪祭的灯笼要编三十六道纹。\"老周头的声音混着磨盘转动的吱呀,\"你太爷爷说,当年先祖从灵山迁徙时,靠红茅草燃起的火光驱散狼群,这草生在岩缝里,根须比山藤还坚韧。\"虎娃似懂非懂地点头,指尖摩挲着未编完的灯笼骨架,忽然被草茎划破指尖,血珠滴在雪地上,晕开小小的红梅。

村落的烟囱次第升起炊烟,新麦面的香气混着腊肉的咸香,在渐浓的雪雾中飘散。穿藏青棉袍的妇人挎着竹篮走过,篮里装着刚蒸好的荞麦馍,馍面上印着菊花纹——那是用祖先传下的木模扣出来的,模子边缘的缺口,正是太婆年轻时摔出来的。

二、酉时正刻·雪影初合

当第一盏红茅灯在村口亮起,整个山谷忽然活了过来。三十六个雪人已在晒谷场排开,最高的雪人足有丈许,头戴斗笠,腰间别着木柄锄头,那是照着第一代先祖的模样堆的;最小的雪人蹲在磨盘边,手里攥着半根胡萝卜,鼻尖冻得通红,像极了在雪地里玩耍的虎娃。

\"阿姊快看,我堆的雪人会笑!\"扎着双髻的小妮子踮脚给雪人安上胡桃木眼睛,两片柿树皮做成的嘴唇往上扬起,在雪光中透着暖意。她的棉鞋踩进雪里,发出\"咯吱\"声,惊醒了蜷在草垛里的花狸,蓬松的尾巴扫落枝头积雪,正巧砸在雪人头顶,惹得小妮子咯咯直笑。

老匠人们在雪人手中插上红茅灯,灯芯浸过松脂,火苗窜起的瞬间,映红了雪人的\"脸庞\"。有个雪人握着渔叉,那是纪念第三代先祖带领族人在冰湖捕鱼;另一个雪人背着药篓,篓口露出的艾草枝,是为了缅怀悬壶济世的女医祖。每盏灯笼的光影里,都浮动着细碎的金粉——那是用灵山云母石磨成的,传说能连通人神。

三、酉时三刻·童戏初喧

虎娃的雪球砸中石磨时,晒谷场顿时炸开了锅。十几个孩童分成两队,躲在雪人后面打雪仗,团好的雪团里偷偷掺着茱萸果,砸在身上会留下绛红的印子。小妮子躲在\"渔翁雪人\"背后,忽然看见祖父在远处向她招手,手里举着个比她还高的红茅灯,灯面上画着展翅的金菊。

\"别砸伤了雪人!\"烤火的老妇人笑着呵斥,手里的铜炉冒出袅袅白烟,炉中煨着的菊花酒香气漫出来,混着雪的清凉。她望着追逐的孩童,忽然想起五十年前的雪祭,自己也是这样在雪人之间奔跑,父亲编的灯笼不小心烧着了雪人的\"胡子\",惹得全族人大笑。

晒谷场东南角,几个少年正在滚雪球。最大的雪球直径三尺,表面光滑如镜,映着渐暗的天光,像颗落在人间的月亮。他们打算给雪人做个底座,却发现雪球总是往岩缝方向滚,老猎户见状,眯眼笑道:\"这是先祖在指路呢,当年他们初到灵山,就是顺着雪球滚落的方向找到水源。\"

四、戌时初刻·灯海初燃

当北斗星的斗柄指向正北,老者的身影出现在晒谷场中央。他身着靛青长袍,腰间系着三十六道红茅编的腰带,每道腰带上都刻着先祖的名讳。手中的主灯足有半人高,灯架是百年老松的虬枝,灯罩用七十二片红茅叶编成,叶脉间嵌着细碎的冰晶,在火光中如流动的星河。

\"雪祭者,祭山之灵,祭祖之恩。\"老者的声音像松涛漫过山谷,震得檐角冰棱簌簌掉落,\"百年前的雪夜,先祖们在鹰嘴岩下点燃第一簇红茅草,火光映着雪,惊退了饥寒交迫的狼群,从此每年今日,以灯为信,以雪为祭。\"

百姓们围拢过来,手中的红茅灯依次点亮。三十六盏主灯、七十二盏客灯、一百零八盏孩童灯,在雪地上投下摇曳的光影,与雪人手中的灯笼交相辉映,整个晒谷场恍若被繁星坠落人间。虎娃看见自家的灯笼上画着祖父编的茱萸穗,忽然明白,每个灯笼都是活着的族谱。

五、戌时正刻·灵辉初现

老者走向最大的雪人——那尊象征第一代先祖的雪像。他从袖中取出银壶,壶中装着晨露融化的雪水,混着灵山野菊的汁液,轻轻洒在雪人的基座上。\"先祖啊,\"他低声呢喃,\"今岁雪厚,麦盖三层,来年定是丰年。\"

当主灯挂上雪人手臂的瞬间,奇迹发生了。灯笼里的火光突然化作金蛇,顺着雪人的\"手臂\"游走,所过之处,雪粒竟泛出晶莹的光泽,仿佛被注入了生命。虎娃看见雪人眼中的胡桃木忽然转动,嘴角的柿树皮微微扬起,像在对他微笑。

\"快看,灯升空了!\"不知谁惊呼一声。老者手中的主灯突然脱离掌心,带着长长的光尾缓缓升起,红茅灯在夜空中越变越小,却化作一颗璀璨的星,与北斗星遥相呼应。百姓们纷纷抬头,看见那星光划过鹰嘴岩,落在当年先祖定居的山坳,仿佛在给大地盖上一床温暖的雪被。

六、戌时三刻·心香初透

老猎户趁机说起了古早的传说:\"光绪年间,灵山爆发雪崩,是守山的先祖们用红茅灯排成北斗阵,引开了雪流。后来人们发现,每盏灯熄灭的地方,都长出了能止血的红茅草。\"他说话时,指尖划过灯笼上的刀痕——那是十年前救山民时留下的,如今与灯上的菊纹浑然一体。

妇人抱着襁褓中的婴儿靠近雪人,将灯笼的暖光映在孩子脸上。婴儿本在啼哭,此刻却盯着雪人手中的灯,咯咯笑出声来。老人说,这是先祖在赐福,雪祭的灯火能照亮孩子的前程。虎娃看见婴儿的襁褓上绣着红茅与茱萸的图案,忽然想起自己小时候的肚兜,也是这样的纹样。

雪不知何时停了,月光从云隙间漏下,给每个雪人都镀上了银边。老者开始分发\"雪祭糕\",用雪水和的荞麦面,掺着红茅汁,蒸成菊花形状。虎娃咬下一口,麦香混着淡淡的草腥,却觉得比任何糕点都香甜——因为祖父说过,这味道里有祖先的汗水。

七、亥时初刻·灯影初寂

当最后一盏灯笼的火光开始摇曳,百姓们知道该送先祖归位了。老者带领众人绕雪人三圈,每圈都念着不同的祈愿:第一圈祈五谷丰登,第二圈祈六畜兴旺,第三圈祈子孙永昌。虎娃跟着祖父的脚步,发现每走一步,雪地上就会浮现出淡淡的菊纹,像是祖先在云端留下的脚印。

\"该让灯笼回家了。\"老者一声令下,百姓们将灯笼轻轻放在雪地上。神奇的是,所有灯笼都自动朝向鹰嘴岩的方向,火光映着雪地,连成一条蜿蜒的光河,仿佛在指引先祖的灵魂回归山林。虎娃看见自家的灯笼缓缓滚动,最终停在磨盘边的小雪人脚边,那是他堆的\"自己\"。

雪祭的高潮是\"灯融雪\"。老者用银剪剪下每盏灯笼的灯芯,让余火融化雪人身上的积雪。当最大的雪人开始崩塌,雪水顺着刻着先祖名讳的石槽流淌,最终汇入村口的古井——那是祖先用三代人的时间挖成的,井水至今甘冽如泉。

八、亥时正刻·雪韵初长

夜深了,晒谷场渐渐恢复宁静。虎娃跟着祖父往家走,手中的灯笼只剩半根灯芯,却仍固执地亮着。路过村口的老槐树,看见树洞里塞着几枝红茅草,那是白天孩童们偷偷放的,说是给山灵的礼物。

\"祖父,雪祭的灯真的能到天上吗?\"虎娃仰头问。老周头笑了,皱纹里盛着月光:\"灯到不了天上,但人心能。你看那些火光,其实都落在了咱们心里,就像红茅草的根,永远扎在灵山的土里。\"

回到家,虎娃把灯笼挂在窗台上。灯影摇曳中,他看见雪人的轮廓在院墙上晃动,仿佛那些象征先祖的雪人正守护着村落。远处的灵山在月光下静默,却有无数光点在山间闪烁——那是散落在各处的雪祭灯,像星星坠入人间,又像祖先的眼睛,温柔地注视着这片土地。

十丶雪静灯长

当午夜的钟声响过,虎娃在暖炕上翻了个身,梦见自己变成了一盏红茅灯,飘在灵山的雪夜里。他看见先祖们从雪雾中走来,衣袂上沾着红茅草的碎屑,腰间别着茱萸香囊,他们的笑容像灯笼的火光般温暖,轻轻抚摸着他的额头,说:\"孩子,记住,山有灵,人有心,便是最好的祭典。\"

雪又开始下了,却不再寒冷。窗台上的灯笼不知何时熄灭,却有颗小小的火星落在虎娃的掌心,久久未凉。那是红茅草的魂,是雪祭的魄,是世代相传的温暖,在每个寒冬的夜晚,默默照亮着灵山脚下的村落,让关于先祖的记忆,永远在雪光与灯火中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