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121章 战后余波稳朝局,宏图再展启新程【1 / 1】

小树和小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海战大捷的余韵还在中原大地回荡,可萧宇和诸葛逸已投身到战后的繁杂事务中。庆功宴的热闹喧嚣还未完全消散,他们就再次齐聚于皇宫那间熟悉的议政厅,神色凝重,气氛压抑。

诸葛逸率先打破沉默,手中轻敲着一叠厚厚的奏章,眉头紧蹙:“此次海战虽胜,却也暴露诸多问题。沿海防御工事损毁严重,重建耗费巨大;百姓因战事流离失所,急需安抚;朝堂之上,对后续发展方向也存分歧。”

萧宇微微颔首,目光坚定:“当务之急是安抚沿海百姓,恢复民生。我建议即刻调派粮草、物资运往沿海,帮助百姓重建家园,同时组织医者救治伤员。”

两人迅速拟定方案,呈递给新皇。新皇审阅后,当即批复,拨出大量国库储备用于战后重建。萧宇亲自带领军队奔赴沿海,指挥士兵协助百姓清理废墟、修复房屋。他穿梭在断壁残垣间,鼓励百姓重拾信心:“乡亲们,灾难总会过去,有朝廷和大家一起,定能重建美好家园!”

与此同时,诸葛逸留在京城,全力协调各方资源。他一方面与各地官员通信,催促物资尽快运往沿海;另一方面,着手整顿朝堂秩序。那些在战时趁机贪污物资、扰乱民心的官员,被他一一揪出,依法严惩。这一举措让朝堂风气为之一振,官员们纷纷收敛行径,各司其职。

然而,重建之路困难重重。沿海地区土地因战火贫瘠,农作物难以生长;百姓对未来忧心忡忡,生产积极性不高。萧宇和诸葛逸再次碰头商议对策。小树和小草主动请缨,带着自己培育的耐旱耐盐作物种子来到沿海。他们手把手教百姓种植,改良土壤,还传授灌溉技巧。在他们的努力下,荒芜的土地渐渐泛起绿意,百姓脸上也重新浮现希望。

经济复苏也是难题。沿海商业因战事停滞,许多商铺倒闭,贸易路线中断。钱麒挺身而出,凭借自己庞大的商业网络,联系各地商人,恢复贸易往来。他还在沿海设立新的商业集市,减免税收,吸引各地商贩。一时间,沿海码头再次热闹起来,商船进进出出,货物堆积如山。

朝堂之上,关于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的争论仍在继续。一些保守派官员主张维持旧制,削减军事开支,将重心放在农业上;而萧宇和诸葛逸则认为,应顺应时代潮流,加强军事建设,同时大力发展商业和科技。

在一次朝会上,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保守派官员代表李大人痛心疾首地说:“此次海战耗费巨大,如今应休养生息,削减军备,不然百姓负担过重,恐生民变!”

萧宇站起身,目光扫过众人:“李大人所言虽有道理,但如今局势复杂,若不加强军事,下次外敌来袭,如何抵御?况且,发展商业和科技,不仅能充实国库,还能提升国家实力,惠及百姓。”

诸葛逸接着补充:“不错,我们可在沿海设立通商口岸,吸引海外贸易;鼓励工匠发明创造,提高生产效率。如此,国家方能长治久安。”

新皇认真倾听双方观点,陷入沉思。最终,他拍板支持萧宇和诸葛逸的主张:“国家要发展,不能固步自封。朕准你们推行改革,望能让国家更加强盛。”

得到新皇支持后,萧宇和诸葛逸加快改革步伐。沿海通商口岸迅速建立,吸引了各国商船前来贸易,中原的丝绸、瓷器、茶叶远销海外,同时也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云树灯和盒子木的工坊里,不断有新发明诞生,新型纺织机提高了丝绸产量,改良的农耕器具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

在文化教育方面,新式学堂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除传统经史子集,还增设天文、地理、算术、机械等课程,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各地学子踊跃报名,学堂里书声琅琅,充满希望与活力。

随着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进,中原王朝逐渐走出战争阴影,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军事强大。萧宇和诸葛逸站在京城的城楼上,俯瞰着繁华的城市和安居乐业的百姓,心中满是欣慰。萧宇感慨道:“诸葛兄,一路走来,千难万险,如今终见曙光。”

诸葛逸微笑回应:“这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只要我们不忘初心,携手共进,定能让中原王朝屹立于世界之巅。”

夕阳余晖洒在两人身上,勾勒出坚毅的轮廓。他们深知,国家发展永不止步,新的挑战或许就在前方,但他们无所畏惧,因为他们肩负着国家的命运和百姓的期望,必将继续为中原王朝的辉煌而拼搏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