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82章:爷爷的建议【1 / 1】

喾虾一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李辰溪家,那新奇的太阳灶和能传出奇妙声音的收音机,就像有着魔力一般,吸引着村里的人源源不断地前来。大家怀着满心的好奇,都想亲眼瞧瞧这神奇的物件,一时间,小院里热闹非凡,人越聚越多。

从清晨到午后,这份热闹劲儿丝毫未减。老支书站在人群中,看着这场景,心里明白,到饭点了,可不能打扰人家一家子吃饭。

于是,他提高嗓门,大声催促着:“都散了吧,都散了吧,赶紧回家吃饭去!”老支书这么说,大家也都心领神会,虽说心里还惦记着那新奇玩意儿,但也不好继续赖着不走,便陆陆续续地离开了。

等众人都走后,李辰溪一头扎进厨房,开始准备午饭。他从墙上取下那一大块火腿,掂量了一下,选了两三斤的分量。先拿起刀,小心翼翼地把火腿外面那层硬邦邦的皮削掉,随着刀刃的舞动,外皮纷纷掉落。

接着,他手法娴熟地将火腿切成薄片,每一片都切得薄厚均匀。切完火腿,他又挑了些新鲜的配菜,准备一起下锅炒制。

另一边,奶奶在一旁帮忙择洗豆芽。那豆芽根根鲜嫩,泛着晶莹的光。

李辰溪特别爱吃豆芽,奶奶一直记在心里,看着孙子专注做饭的模样,暗自思忖:“明天可得再去发点豆芽,争取让辰溪每周都能吃上一顿。”

不一会儿,厨房里便传来阵阵诱人的香味。李辰溪把切好的火腿和配菜一同倒入热锅中,随着“滋滋”的声响,香味瞬间弥漫开来。他熟练地翻炒着,不一会儿,两盘色香味俱佳的火腿炒配菜就出锅了。

随后,他又把洗好的豆芽倒入锅中,锅里“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他快速地翻炒,不多时,一盘清爽可口的清炒豆芽也摆在了桌上。

就着这两道简单却美味的菜肴,再配上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大米饭,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农村时代,这样的一顿饭堪称“顶配”了。

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正吃得津津有味时,李辰溪放下碗筷,开口说道:“爷爷,跟您说个事儿。我们钢铁厂准备扩招了,要生产我设计的太阳灶。丁主任为了奖励我,给了一个后勤扩招名额。这工作大概率还是做采购,要不就是去食堂做帮工。您说,这名额怎么处理比较好呢?”

这话一出口,正在吃饭的三叔和三婶瞬间眼睛一亮,像是黑夜里看到了明灯。可很快,两人的眼神又黯淡下去,脸上浮现出一丝苦笑。他们心里清楚,村里的情况不允许他们离开。

家里有太多的重活需要壮劳力来承担,总不能都丢给李辰溪这个年轻人吧。而且,三婶还得在家照顾孩子,不仅要照看自己的三个孩子,还得照顾倩倩。

“咋啦?你们想进厂工作?”老爷子放下手中的酒杯,疑惑地看着李旭强夫妇。

李旭强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爹,我走不开啊。村里这一堆事儿,都得有人盯着,我要是走了,家里可就乱套了。”

三婶也连忙附和道:“是啊,我也走不了,这么多孩子,都得有人照顾呢。”

虽说他们心里对进厂工作充满了向往,但理智告诉他们,必须留下来。李辰溪其实也有同样的想法,他觉得三叔三婶留在村里,对家里更有利。

“三叔三婶,你们放心。等来福长大了,我一定在城里给他安排个好工作。”李辰溪看着三叔三婶,认真地说道。

这句话就像一颗定心丸,瞬间打消了李旭强夫妇心中的不甘和遗憾。是啊,机会留给儿子,那也是一样的,说不定儿子以后在城里能有更好的发展。

老爷子听了,没有立刻说话,而是端起酒杯,抿了一口小酒,陷入了沉思。这个名额可不能随便给,得找个能帮衬孙子的人。他心里琢磨着,首先得是关系亲近的,而且为人得靠谱老实,不需要多机灵,只要听话就行。

又喝了一口酒,老爷子清了清嗓子,缓缓说道:“要不,把名额给大忠吧。他家和咱们家是比较近的旁亲。大忠这孩子,我和你奶奶都很了解,他为人厚实稳重,特别听话。

再说了,他家的情况也挺困难的。他爹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了,这些年,全靠他娘一个人撑着这个家,怎么说也是烈士之家啊。”

老爷子顿了顿,接着感慨道:“可别以为烈士的后代就有多少优待。现在国家刚经历过战争,还不富裕,牺牲的人太多了,烈士的后代自然也多,哪能都照顾得过来呢?好多烈士的家属,生活反倒更艰难。

人要是还在,起码能多份收入,家里有个劳动力,也能减轻不少负担。可人一走,就只剩下一笔抚恤金,用完就没了。有些地方,听说每个月能给孩子发点钱,一直发到成年,可那也是少数地方啊。”

李辰溪听了,点了点头,说道:“好,那就给大忠吧。”其实,他对这个大忠并没有太多印象,只是觉得爷爷既然这么说,肯定有他的道理。

奶奶在一旁接过话茬:“让你爷爷去说这事儿。这样一来,以后要是有人来求情、说闲话,也只会找老头子。那些麻烦事儿,就让他去应付。反正他辈分高,就算把人骂一顿,也没人敢顶嘴。”

老爷子点了点头,应道:“嗯,等我吃饱了,就去一趟大忠家。”

李辰溪一听,心里暗自庆幸,他最怕的就是面对别人感恩戴德的场面,那种跪地磕头的场景,总会让他觉得浑身不自在。这下好了,有爷爷出面,他也能省不少心。

吃饱饭后,三婶主动站起身来,开始收拾碗筷。她一向勤快,即便没在这边吃饭,平日里也经常过来帮忙做家务,很少让李辰溪的奶奶动手。

来福则又跑去看妹妹倩倩了。他轻轻地坐在倩倩床边,拿起一把蒲扇,慢慢地给倩倩扇着风,眼睛紧紧盯着周围,生怕有飞虫骚扰妹妹睡觉。

老爷子休息了一会儿,便起身出门,朝着大忠家的方向走去。此时的大忠一家,刚从村里的食堂领了红薯回来。

老爷子来到大忠家门前,站在那儿喊道:“志刚媳妇,大忠在家不?”李志刚就是大忠的父亲,曾经当过兵,几年前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却再也没能回来,把尸骨留在了异国他乡。

听到喊声,屋内走出一位两鬓斑白的妇女。她一边用手在衣服上擦着水迹,一边热情地招呼道:“哟,叔公,快进来坐!找大忠有啥事儿呀?他这会儿应该在牛棚那边忙着呢。”说着,她转过头,朝着屋里喊道:“小雪,快去把你哥叫回来,叔公有事儿找他。”

老爷子心里清楚,附近几家的人都在偷偷地探头探脑看热闹呢。于是,他干脆站在门口,大声说道:“志刚家的,我跟你说个事儿。志刚的抚恤金还剩多少?我让辰溪在钢铁厂给他找了个活干。”老爷子心里有自己的打算,这工作岗位可不是白给的,得让大忠他娘把剩下的抚恤金拿出来。

大忠的娘一听这话,先是愣了一下,脸上露出惊讶的神情。随即,那惊讶便被狂喜所取代,她激动地说道:“还剩450元,叔公,我这就给您拿出来。”这些年来,她一直把丈夫的抚恤金看得很重,轻易都不敢动。

只有在最艰难的时候,才拿出一小部分应急。她心里明白,四百多元看似不少,但在城里想买个工作岗位,那是远远不够的。这肯定是搭上了辰溪的人情和关系啊。

附近几家的人听到这话,都羡慕得不行,可也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就算李辰溪的爷爷去找他们,他们也拿不出这么多钱呀。

李辰溪的爷爷点了点头,说道:“行,你让大忠一会儿带着钱过来找我。”

“好嘞,谢谢叔公,太谢谢您了……”大忠的娘不停地道谢,声音里满是感激。直到老爷子走远了,她还站在门口,嘴里喃喃地说着感谢的话。

在她看来,儿子能进钢铁厂工作,那些抚恤金没了就没了。抚恤金和工作岗位,只要头脑清醒的人,都知道该选后者。儿子在城里有了工作,命运就会彻底改变,以后找媳妇也容易多了。

而且,有了那份收入,还能帮衬家里,让一家人都过上好日子。她了解自己的儿子,知道他不会去了城里就忘了家里人。

附近几家的人见老爷子走了,纷纷围到大忠的娘身边,说着恭喜的话,那羡慕之情溢于言表。

“秀芬啊,你家大忠以后在钢铁厂工作,你可就享福咯。”

“就是,以后吃商品粮,和我们这些种地的可就不一样了。”

“大忠也到了该找媳妇的年纪了,我娘家有个侄女,长得可俊了,改天给大忠介绍介绍。”

……

很快,李辰溪给李大忠安排工作的事儿就在村里传开了。

大家听了,都羡慕不已,可也没什么可说的。毕竟人家是拿出了450元呢,在当时,全村又有几家人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

在大队长家里,大队长的婆娘听到这个消息,心动不已,对大队长说道:“当家的,咱们也拿450元给辰溪,让他帮咱家解放安排进钢铁厂呗。”

大队长一听,翻了个白眼,说道:“你想得倒美!450元就能安排进钢铁厂?

你当辰溪是钢铁厂厂长啊?”大队长可不像他婆娘那么天真,村里其他人不了解城里工作岗位的行情,他可清楚得很。

在城里,一个岗位哪有这么便宜,更何况还是钢铁厂的岗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