喾虾一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时至今日,在一些远离现代文明的地方,古老的藏冰之法依旧顽强地延续着。
在那些还未被电力覆盖的区域,想要在炎炎夏日里寻得一方清凉的冰块,主要有两种途径。
最为普遍的,便是在寒冷的冬日采集冰块,储存起来,留待夏日取用。而这一过程,往往离不开一个关键的设施——藏冰洞。
每当冬季进入最为酷寒的时段,天地间仿佛被一层厚厚的冰霜所笼罩,此时便是采集冰块的最佳时机。为何要选在这个时候呢?
原因很简单,冬季严寒时形成的冰块质地最为坚硬,而且相较于其他时候的冰,更不容易融化。
人们纷纷行动起来,带着工具前往冰封的河面、湖泊或者其他适宜采冰的地方。
他们小心翼翼地切割着冰块,将其凿成大小合适的块状,随后用各种运输工具,比如马车、雪橇,甚至是人力肩扛手提,把这些冰块运送到早已准备妥当的洞穴之中。
这些洞穴可不是随意挑选的,它们一般都位于背阴且阴凉的地方,并且深入地下。这样的选址,主要是为了借助地下相对较低且稳定的温度,来减缓冰块融化的速度。
当然,把冰块直接丢进洞穴可不行。在放置冰块之前,人们会先在洞穴底部铺上一层厚厚的、新鲜的稻草或者芦席。这些看似普通的材料,却有着大大的作用,它们就像是给冰块铺上了一层柔软而温暖的“床垫”,能够起到一定的隔热作用。
紧接着,人们将采集来的冰块一块一块地放置在这层稻草或芦席之上。每放置一层冰块,都会在上面再铺上一层稻糠、树叶等类似的物品。这些东西就如同天然的“保温层”,能够进一步隔离外界的热量,防止冰块过快融化。就这样,一层冰块、一层隔热材料,有条不紊地码放着,直到将洞穴填满。
最后,人们会用特制的材料将洞口严严实实地密封起来,仿佛给洞穴戴上了一顶密不透风的“帽子”。
这之后,便静静等待来年夏日的到来。当夏日的骄阳炙烤大地,热浪滚滚袭来时,人们再次打开洞穴,取出那些历经数月储存的冰块,享受这来之不易的清凉。
这种藏冰方法,虽然无法完全阻止冰块融化,但却能显著减缓其融化的速度。
不过,考虑到在漫长的储存过程中,冰块还是会不可避免地有所损耗,为了确保来年夏日有足够的冰块可供使用,人们在存放冰块时,往往会多采集、多存放一些。
据说,这种古老的藏冰方式早在周朝时期便已出现。
不过在那时,藏冰可是皇室的专属特权,普通百姓根本无缘享受。当时,朝廷专门设立了“冰人”这一官职,这些人肩负着为皇室采集冰块、运输冰块以及储存冰块的重任。在皇宫的周边,还建造了大量的“冰井”,用于储存冰块,以满足皇室在夏日的用冰需求。
在穿越到这个时代之前,李辰溪曾在博物馆中见到过古人使用的“冰箱”。
那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器具,虽然与现代的冰箱有着天壤之别,但在当时,却也是人们为了保存食物、获取清凉而创造出来的杰作。
时光流转,到了唐朝,冬日藏冰不再仅仅是皇室的专利。一些家境殷实、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民间人士,开始自行挖掘地窖来藏冰。他们藏冰,一方面是为了满足自家在夏日的消暑需求,另一方面,还会将多余的冰块拿到市场上去售卖,由此,冰块在民间也逐渐有了流通。
而到了清代,藏冰的风气愈发盛行,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藏冰之处。
其中,山东济南的大明湖周边,更是将“藏冰”发展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产业。当地的人们凭借着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成熟的藏冰技术,不仅满足了本地的用冰需求,还将冰块远销到其他地方。
四九城,这座承载着明清两代皇城辉煌历史,又成为新中国首都的城市,自然也不例外。在这里,藏冰洞、藏冰地窖随处可见。对于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来说,想要获取冰块,倒也不是什么难事。
除了冬日藏冰这种传统方法之外,还有一种制冰方式——利用硝石制冰。这种方法,对于许多熟悉古代穿越题材作品的人来说,可谓是耳熟能详,几乎成了古代穿越者必备的“生存技能”之一。
具体的操作方法并不复杂:首先,找来大小两个盆子,先往大盆里注入满满的清水,然后将小盆轻轻地放置在大盆之中。
接着,往大盆里缓缓倒入硝石,同时,用手不断地摇晃大盆。神奇的事情就这样发生了,随着硝石的不断加入,它会迅速吸收大盆中水的热量。而热量的流失,使得小盆中的水温度逐渐降低,慢慢地,便开始凝结成冰块。
硝石还有一个非常实用的优点,那就是可以重复使用。当制作完冰块后,把含有硝石的冰块取出,通过蒸馏的方式,或者利用自然挥发的原理,硝石便能够重新被分离出来,留存下来,以备下次制作冰块时继续使用。
李辰溪得知这种制冰方法后,心中暗自琢磨:这方法倒不妨一试。他想着,要是在家里备上一些硝石,日后遇到需要冰块的时候,便可以随时制作,以备不时之需。
当然,在李辰溪的心中,最理想的状态还是能够通电。一旦通了电,就可以使用现代化的制冷设备,制冰将变得更加便捷高效。但看看李家庄目前的状况,想要在短时间内实现通电,似乎还有着不小的困难。
“奶奶,您尝尝这绿豆汤,味道咋样?”李辰溪满怀期待地看着老太太,眼中闪烁着关切的光芒。
老太太轻轻舀起一勺绿豆汤,送入口中,微微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神情:“嗯,好吃。”不过,老太太心里却在暗自嘀咕:这孩子,到底往里面放了多少糖啊,怎么这么甜?
李辰溪自己也盛了半碗绿豆汤,尝了一口。他微微皱了皱眉头,心中想着:味道确实还不错,就是可惜少了点冰沙。现在这绿豆汤的口感,倒和广东那边流行的绿豆糖水差不多了。
在两广地区,人们制作绿豆糖水时,有时还会加入海带之类的食材,增添独特的风味。甚至有些创意十足的绿豆糖水,还会放入各种新鲜水果,或者加入一些具有养生功效的中药。
不过,这种独特的搭配,对于其他省份的人来说,可能一时半会儿还不太能接受,吃不太习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