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190章:隔壁村送业务【1 / 1】

喾虾一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辰溪望着这桶蜂蜜,微微皱起了眉头。由于没有现代化的摇蜜桶,他只能采用古老又繁琐的方法来提取蜂蜜。

在现代,取蜜可简单多了。人们只需把巢框稳稳地安入摇蜜机,接着快速摇动手柄,离心力就会发挥神奇作用,将蜂蜜从蜂巢里甩到桶壁上,再顺着桶壁流入桶中,最后通过细密的过滤网一倒,新鲜纯净的蜂蜜就可以享用了。

但摇蜜桶这东西,虽然制作不算复杂,却有其特定的设计用途。它是专门为蜂箱的巢框打造的,对于从野外获取的野生蜂巢来说,完全派不上用场。

面对眼前的困境,李辰溪无奈地叹了口气,只能回归传统方式。

他小心翼翼地将蜜脾放置在一个铺有干净纱布的大盆里。这蜜脾,可能很多人不太熟悉,它其实就是蜜蜂精心筑造用来酿蜜的地方。

早在唐代,李商隐在《闺情》诗中就写下了“红露花房白蜜脾,黄蜂紫蝶两参差”的美妙诗句,可见蜜脾这个词由来已久。李辰溪拿起小刀,眼神专注,动作轻柔地对蜜脾进行切割。

随着小刀的移动,琥珀色的蜂蜜如同灵动的溪流,缓缓地滴落在盆内。

切割完后,李辰溪又轻轻地对蜜脾挤压了几次,这一操作既让蜂蜜与蜜脾更好地分离,又利用纱布完成了初步的过滤。

经过一番细致且辛苦的劳作,李辰溪终于将分离、过滤好的蜂蜜装入了三个罐子。他把最大的一罐端到奶奶面前,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轻声说道:“奶奶,这罐蜂蜜您和爷爷平时慢慢吃,对身体好。”

他心里清楚,蜂蜜虽好,但并非人人都适合。像婴儿,他们的肠胃还很娇嫩,难以消化蜂蜜中的某些成分;

糖尿病患者,蜂蜜中的糖分可能会导致血糖急剧上升;肝硬化患者,肝脏代谢功能本就较弱,蜂蜜可能会加重肝脏负担。好在爷爷奶奶身体硬朗,适量食用蜂蜜能起到很好的滋养作用。

至于另外两罐蜂蜜,李辰溪早有打算,准备分别送给老丈人家和街道办的李姨家。奶奶听着李辰溪的话,脸上洋溢着慈祥的笑容,连连点头:“好,奶奶知道了,你这孩子,总是这么贴心。”

就在这时,院子里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年轻小伙匆匆跑进屋里,气喘吁吁地说道:“十六叔,上水村的王村长来找您了。”“找我?”李辰溪一脸惊讶。自从上次和上水村进行红薯和土豆的交换后,两村便没了往来。

他之前听说,上水村看到李家庄把干涸的河床改造成肥沃的良田,也有样学样,不知从哪儿弄来了种子,在自家的河床上种上了作物。

旁边有人接话道:“十六叔,我看应该是好事,我瞧见王村长和支书正聊得热乎呢。”李辰溪听后,点了点头,说道:“那我过去看看。”说完,他便快步朝着村子中央走去。

到了地方,李辰溪一眼就看到王村长和老支书正坐在那里,相谈甚欢。

两人脸上都挂着笑容,全然没有初次见面时那种忧心忡忡的神色。如今,不管是李家庄还是上水村,日子都有了明显的起色,最起码村民们不再被饥饿折磨得痛苦不堪。

老支书眼尖,看到李辰溪来了,连忙招手示意:“辰溪,来啦?快过来,坐这儿。”说着,指了指身旁的凳子。王村长也站起身来,笑容满面地打招呼,先是寒暄了几句诸如“好久不见,别来无恙”之类的客套话。

李辰溪坐下后,开口问道:“王村长,今天怎么有空来我们李家庄呀?”老支书性格直爽,抢在王村长前面说道:“他呀,无事不登三宝殿,是有事儿求你呢。

”不过,老支书心里清楚,这事儿对李辰溪来说,说不定也是个机会。李辰溪一听,看着王村长,说道:“哦?王村长,咱们也算是熟人了,有话不妨直说。”

王村长见李辰溪这么爽快,也就不再拐弯抹角,直言道:“我们上水村也种了些计划外的作物,就想着能不能卖给钢铁厂。”

他心里明白,钢铁厂的采购条件比供销社优越太多了,他们自然也想抓住这个机会,分一杯羹。反正这些作物不在计划内,怎么处理,村里有自主决定权。所以,他们一心想着能卖个好价钱,或者多换些实用的物资回来。

李辰溪一听,心中暗自欣喜,这简直就是送上门的好生意啊!他毫不犹豫地应承下来:“行,我这边统一采购,价格肯定比供销社高。”

虽说这看起来像是在和供销社抢生意,但实际上供销社对此并不在意,甚至还挺乐意看到这种情况。供销社的员工们,每天按部就班地工作,工资一分不少拿,能少点麻烦事自然求之不得。

要知道,供销社这个名字,有着明确的职责。

一方面,它要负责“供”,为农民们提供盐、糖、布等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资,同时为城市输送原材料、农产品等;

另一方面,它要负责“销”,把烟酒副食卖到农村,将淡奶、水果等销往城市,起着促进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的重要作用,是连接城乡流通与商贸交易的关键桥梁。

王村长听到李辰溪的答复,脸上乐开了花,连忙说道:“那就太好了!太感谢你了!”这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答案。他们之所以找上门来,就是冲着钢铁厂给出的高价收购条件。

相比之下,供销社不仅收购价格低,而且员工态度极其恶劣,每次去卖东西,都感觉像是在求着他们收购。

那些员工,一个个鼻孔朝天,不管是卖货还是进货,都摆出一副“爱买不买,爱卖不卖”的傲慢架势。

有时候,你要是不买不卖,他们反倒更高兴,因为这样就不用忙活了。

“对了,你们村现在能进大货车吗?要是不行的话,到时候你们得把农产品抬到村口装车。”

李辰溪关切地问道。他之前去过一次上水村,记得进村的道路狭窄崎岖,货车通行起来十分艰难。不知道现在情况有没有改善。王村长连忙回应道:“没问题的,我们村的道路也拓宽了,跟你们李家庄的一样宽敞。”

货车能直接进村装车,那可就方便太多了!他们村虽然没有像李辰溪这样有本事的能人,但好在懂得模仿。

李家庄做什么,他们就跟着学什么。像利用河床种植作物和拓宽道路这两件事,他们就是照搬李家庄的做法。当然,有些东西他们想学也学不来。比如说村里的学校,李家庄的学校在李辰溪的努力下,焕然一新,孩子们都能安心上学。

可上水村的学校,至今还大门紧闭,孩子们要想上学,只能跑到红星公社那边的学校,路途遥远不说,还特别不方便。还有搭建塑料薄膜温室大棚,他们村既没有技术,也没有资金,根本无法实现。

另外,李家庄养鸡、种蘑菇等新举措,他们还一无所知。

“嗯,那就好,到时候我们直接开车进村采购。”李辰溪说道。在他看来,物资自然是越多越好。除了钢铁厂,他甚至还考虑让方便面厂、街道和科研所也参与到物资采购中来,根本不用担心消化不了。

毕竟,钢铁厂有上万名工人,消费能力不容小觑。就算再来几个村子的物资,对钢铁厂来说,也完全能够轻松接纳。

李辰溪接着好奇地问道:“那你们村都种了些什么作物呢?”王村长回答道:“主要就是一些瓜菜,其中豆角种得最多,最快下个月就能收获了。”其实,他们村还有玉米等粮食作物,但这些粮食他们可舍不得卖,留在手里才觉得踏实。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他们对粮食产量有着敏锐的感知。根据他们的预测,下半年甚至明年,粮食短缺的问题可能依然存在,所以粮食还是攥在自己手里更靠谱。

李辰溪听后,微微点头。豆角这东西,生长周期相对较短,大概一个半月左右就可以陆续采摘了。他们李家庄也种了不少豆角,对豆角的生长习性他再熟悉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