喾虾一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李家庄的一处空地上,木匠师傅满脸疑惑地围着一个大家伙打转。
这东西是前几日李辰溪找到他,让他帮忙打造的。
木匠师傅干了大半辈子木匠活儿,可面对眼前这物件,愣是摸不着头脑。
它既不像平日里打造的柜子那般规整,又缺了好些部件,怎么看都不完整,实在让人猜不透到底是做什么用的。
“十六弟,你让我打造的这到底是啥玩意儿啊?我左看右看,实在弄不明白。”木匠师傅停下脚步,一脸困惑地看向李辰溪,眼中满是期待答案的急切。
“这是打麦机。”李辰溪言简意赅地回应道。
他心里清楚,这玩意儿对于村里的人来说,确实有些陌生。
毕竟,在李家庄,大家还从未见识过机械收割的场景,传统的收割方式早已深入人心。
实际上,这所谓的打麦机,就是一台小麦脱粒机。
在国外,脱粒机早已不是什么稀罕物。
那是一种依靠水力驱动的机器,由一系列连枷结构组成,别看它模样简陋,效率可高得惊人,据说其功效相当于30个劳动力同时劳作。
从19世纪40年代起,英国制造的脱粒机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且这种优势持续了整整100年。
在需求旺盛的高峰期,英国制造的脱粒机畅销许多国家,成为了抢手货。
到了现在,海外甚至已经出现了更为先进的联合收割机。
然而,在国内的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像李家庄这样的小村庄,收割小麦的方式依旧十分原始。
农民们大多还是靠着一把镰刀,弯着腰在麦田里辛苦劳作,一镰一镰地割下小麦。
割完之后,再把小麦运到碾场上,依靠牲口拉着石碌来回碾压,以此来实现小麦脱粒。
这个过程不仅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农民们往往累得腰酸背痛,苦不堪言。
老支书前段时间急着买毛驴,其实也是为了即将到来的收麦季节。
他心里盘算着,有了更多的毛驴,拉着石碌碾压小麦时,脱粒的速度兴许能快一些,能让大家少受点累。
“打麦机?”木匠师傅听到这个答案,不禁愣了一下,脸上的困惑丝毫未减。
在他的认知里,从未听说过这样的东西,也想象不出它到底是如何工作的。
“没错!就是把割下来的小麦送进这机器里,它就能自动把麦粒从麦穗上脱下来,不用再像以前那样,靠牲口拉着石磙一遍又一遍地碾了。
这玩意儿方便又快捷,能帮咱们省不少力气呢。”李辰溪耐心地解释着,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小麦进入机器和脱粒的过程,试图让木匠师傅能更好地理解。
木匠师傅盯着眼前这个庞大而又有些奇怪的家伙,眼中满是难以置信的神色。
“就这东西,真能给小麦脱粒?不用牲口拉着石磙碾来碾去了?”他还是有些不敢相信,又追问了一句。
李辰溪坚定地点了点头,说道:“现在还差点关键部件,明天我去把它们弄回来装上,这打麦机就能正常工作了。”
其实,小麦脱粒机和打谷机在原理和功能上有不少相似之处,本质上都是为了将谷物从秸秆上分离出来。
而李辰溪这次打造的脱粒机,既不用电,也不烧油,主要靠人力驱动。
虽说靠人力,但比起传统的用石碌碾压的方式,其脱粒的速度和效果都要优越得多。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脱粒机的出现,对于农业生产而言,是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变革。
它将极大地解放劳动力,让农民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同时显著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
没过多久,村里就传开了木匠师傅这些天打造的是打麦机的消息。
这个新鲜玩意儿一下子勾起了大家的好奇心,村民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活儿,赶过来围观。
就连平日里忙着村里大小事务的老支书和大队长,也被这热闹的场面吸引,匆匆赶了过来。
“这打麦机到底咋给小麦脱粒啊?我瞅了半天,咋一点都看不明白呢?”大队长站在人群中,一脸好奇地问道。
他的眼睛紧紧盯着那台尚未完工的打麦机,眼神中充满了疑惑。
老支书在一旁瞥了一眼那台机器,嘴角微微上扬,笑着说道:“你看不懂就对了,这可是新玩意儿,咱以前都没见过。”老支书的话一出口,现场顿时爆发出一阵欢快的笑声。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议论纷纷,现场气氛热烈得如同夏日里的骄阳。
村里有个被大家称为“大聪明”的人,此刻也混在人群里。
他虽然不太懂这台机器的原理,但这并不妨碍他跟着大家一起凑热闹。
木匠师傅看着众人好奇的模样,笑着向大家解释道:“这机器还没全装好呢!辰溪说了,还有些零件在钢铁厂,等明天把那些零件安装好了,大家就能亲眼见识见识这打麦机的厉害了。”
说到这儿,木匠师傅自己也忍不住露出一丝期待的笑容。
毕竟,他全程参与了这台机器的制造过程,心里也盼着它能发挥神奇的功效。
要是这打麦机真能高效地脱粒,他作为制造者之一,心里也会感到无比自豪,说不定还能跟着沾点光呢,一想到这儿,他的心里就美滋滋的。
就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时候,人群中突然有人大声问道:“支书,咱啥时候杀猪啊?大家伙都盼着吃肉呢!”按照村里的惯例,在收割之前,都会杀一头猪,让大家改善一下伙食,也算是为即将到来的繁重劳作补充点体力。
老支书笑着回答道:“后天早上吧!大家都记得早点起床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