喾虾一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晚餐在一家人的欢声笑语中结束,温馨的氛围还在屋内弥漫。李辰溪心满意足地放下碗筷,稍作休息后,便将一叠平整的照片被他缓缓掏出。照片已经干透,纸张微微泛黄,散发着一种独属于那个时代的气息。
“爷爷、奶奶,快瞧瞧。”李辰溪满脸笑意,声音里透着几分兴奋,双手将照片递向二老。
这些照片,承载着一段段美好的时光。它们是李辰溪用姑奶奶从遥远之地寄来的照相机所拍摄的。说起这照相机,那可是村里的稀罕物件,让不少人羡慕不已。只可惜,李辰溪的老爹因外出办事,错过了这次充满意义的拍摄,实在是有些遗憾。
照片中,有李辰溪与爷爷奶奶共度的温馨时刻。
他们或坐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享受着午后的阳光,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或围坐在八仙桌前,一起准备饭菜,动作间满是生活的烟火气。每一个瞬间,都被相机精准定格,成为永恒的纪念。
除了爷孙三人,张燕、倩倩、来福、来才、来芳这些孩子的活泼身影也在照片里一一呈现。他们在田野间奔跑嬉戏,笑声仿佛要冲破画面;或是蹲在溪边,好奇地观察着水里的小鱼小虾,眼睛里闪烁着对世界的探索之光。孩子们天真无邪的模样,让人看了心生欢喜。
还有他们平日里居住的房屋,那几间质朴的瓦房,承载着一家人无数的回忆。
房屋前的小菜园,种满了各类蔬菜,生机勃勃。以及姑奶奶儿时无比熟悉的乡村景色,连绵起伏的山峦、潺潺流淌的溪流、一望无际的田野,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图。这些照片,总共有将近二十张之多,每一张都饱含着浓浓的情感。
李辰溪心里十分笃定,姑奶奶远在他乡,一定常常思念着故乡的点点滴滴。
当她看到这些熟悉的面孔、亲切的故乡风景时,内心必定会被喜悦填满。为了让照片以最完美的状态呈现在姑奶奶眼前,拍完照后,李辰溪可费了一番心思。他特意寻了镇上一位手艺精湛的师傅帮忙冲洗。
虽说冲洗照片的流程,诸如显影、放大、定影、成像,再到最后的晾干,看似步骤简单,可每一步都暗藏玄机,稍有差池,照片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李辰溪深知这一点,所以才放心地将照片交给专业人士处理,只为确保每一张照片都清晰、完美,能够将那些美好的瞬间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
老爷子接过照片,眼神中满是期待。他坐在椅子上,身子微微前倾,双手轻轻翻开照片,一张一张仔细地端详起来。他的目光在每一张照片上都停留许久,像是要把里面的每一个细节都深深地刻在脑海里。
“这些照片拍得真不错啊!”老爷子忍不住赞叹道,脸上的皱纹都因笑容舒展开来,眼中满是欣慰。在这个物资匮乏、精神生活相对单调的年代,大家对照片的要求其实很纯粹,只求拍得清晰,能够真实地记录下那一刻的场景就好。
哪像后世,各种修图软件层出不穷,又是p图又是拉长腿,追求那些不切实际的美感。
在这时,要是照片拍得失真了,那可是要被周围人笑话不会拍照的。
“辰溪啊,啥时候把这些照片给你姑奶奶寄过去呢?”老爷子放下手中的照片,抬起头,看着李辰溪问道。
奶奶也在一旁,她的眼神同样被照片吸引。
此时,她手里正拿着一张全家福,那是全家人都在的一张合照,大家笑得格外灿烂。奶奶的手指轻轻摩挲着照片,像是在抚摸着家人的脸庞,眼神里满是眷恋,舍不得放手。
李辰溪瞧出了奶奶的心思,连忙笑着安慰道:“奶奶,您别舍不得。咱们有相机呢,往后想拍随时都能拍。等下次咱们再一起拍更多好看的照片,把家里的趣事都记录下来。”
经李辰溪这么一提醒,老太太才恋恋不舍地把照片放回桌上。不过,她的嘴角依然挂着微笑,仿佛刚才照片里的美好已经深深印在了她的心里。
李辰溪接着回答爷爷的问题:“明天吧!我明天正好有事要回城里,到时候直接拿去邮局寄给姑奶奶。”
老头子一听,二话不说,转身快步走进房间。
他的脚步略显匆忙,却带着一种坚定。没一会儿,他手里拿着两张写得密密麻麻的信纸走了出来。信纸有些褶皱,看得出来是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才写就的。“顺便帮我把这两封信也寄了吧!”老爷子将信纸递给李辰溪,说道。
李辰溪点点头,他一直都坚守着自己的原则,从不窥探别人信件的内容。虽说没看,但他心里大概也能猜到,信里肯定写满了对姑奶奶的思念,还有家里这段时间发生的大小事情,字里行间都饱含着浓浓的亲情。
“嗯,好的!”李辰溪应下,心里不禁对姑奶奶充满感激。多亏了姑奶奶寄来的充足胶卷,才让这些美好的瞬间得以留存,成为家人之间情感传递的珍贵载体。
这时,三婶手里拿着一张他们一家几口的合照,站在一旁。她的眼睛弯成了月牙,嘴角上扬,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这张照片对三婶来说,意义非凡。因为这可是她人生中的第一张照片啊。
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尤其是在农村,很多人即便结婚这么大的喜事,都不一定能拍上一张照片。
那时候的结婚证,和现在的模样大不相同,与其说是个本子,倒更像是一张奖状,上面既没有照片,甚至连文字都可能是手写的,简单又朴素。所以,能拥有一张自己的照片,在农村可是一件特别值得骄傲的事儿。
三婶已经在心里盘算好了,要去集市上挑一个漂亮的相框,把这张照片装起来,摆在屋里最显眼的位置,好好珍藏起来。
这张照片,不仅仅是一张图像,更是她家庭幸福的见证,是她心中最珍贵的宝贝。
三婶满心欢喜地走在回家的路上,眼睛一刻都没离开手中的照片。她看得太入神了,连脚下的路都顾不上看。路上,有邻居瞧见她这副模样,好奇地问道:“他三婶,你看啥呢,这么入神?走路可得小心点儿。”
三婶一听,立马挺直了腰板,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她得意地举起手中的照片,说道:“没啥,就是辰溪给我们家拍的照片。你们瞅瞅,拍得还不错吧!”
周围的妇女们一听,顿时来了兴致,一下子都围了过来。在李家庄,照片可是个稀罕玩意儿,大家平日里难得一见。如今听说三婶手里有照片,都想凑上前瞧个新鲜。
她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夸赞着照片拍得好,眼神里满是羡慕。她们心里都清楚,黄兰一家真是好福气,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不说,还能接触到拍照这种时髦事儿,实在让人眼红。
其实,整个李家庄都在沾李辰溪的光,才有了现在的好日子。其他村子还在为温饱发愁,村民们每日为了填饱肚子四处奔波的时候,李家庄已经能够吃得饱了。村里的生活渐渐有了起色,大家的脸上也多了几分笑容。
看过照片的人,都露出了羡慕的表情。三婶又趁机说:“其实去照相馆拍照也不贵,辰溪说几毛钱就够了,你们也可以去拍两张嘛!留个纪念也好。”
然而,其他人听了却沉默了。在她们看来,一张1寸大小的黑白照片都要六七毛钱,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要知道,在那个年代,五分钱就能买上一大堆萝卜,而上好的黄花鱼一斤也不过才两毛五。
可去照相馆拍一张1寸的黑白照片,却要花费六七毛钱,若是想要上色的彩照,那价格更是要贵上好几倍,并且还得等上一个多月才能拿到。这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实在是有些难以承受。
拍照在那个年代,确实是一项高消费。拍照片的费用不仅仅包括摄影师的劳务费,还有照片冲洗和打印等直接成本。而且,摄影师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布置拍摄场景、挑选服装等细节。
由于当时摄影技术尚未普及,相机也相对稀缺,能够拍到一张全家福,那真的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所以,在60年代,拍照片无疑是一种奢侈的消费行为。
村里人都知道李辰溪有一台照相机,那可是个宝贝疙瘩。想必也有人心里痒痒,想让李辰溪帮忙拍一张,可又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开口。要知道,那时候的照相机可不便宜,价格几乎和一辆自行车相当。
一架海鸥牌照相机的价格高达160元,这个数目相当于当时部队一名13级干部一个月的工资。
能够买得起照相机的人家,那都是有相当经济实力的。而对于普通贫困人家来说,别说买照相机了,就是去照相馆拍一张照片,那都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没过多久,村里就传开了,说辰溪正在村里给人拍照呢。一听这消息,村民们立刻就坐不住了,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神里都透露出一丝兴奋。原本还在田间劳作的人们,纷纷放下手中的农具;
正在家里忙活家务的妇女们,也顾不上手中未完成的活儿。
大家纷纷朝着李辰溪所在的地方赶去,脚步匆忙,生怕去晚了就没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