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217章:看戏【1 / 1】

喾虾一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时光匆匆,转眼间就到了登台献艺的时刻。

舞台下的观众早已急不可耐,毕竟能亲眼目睹新凤霞的表演,这可是一件倍儿有面子的事儿。

在这个连温饱都成问题的年代,能腾出空来听戏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为了表达对李辰溪慷慨提供50斤猪肉的深深谢意,新凤霞特意安排了剧团最拿手的节目。毕竟,在这个物资匮乏的时代,钱她们倒是不太缺,缺的是票证。

要是能与李辰溪打好关系,以后说不定还能从他那里买到一些不用票证的肉呢。

首先上演的是《雏凤凌空》。

村民们翘首以盼,只见演员们陆续登台。

这出戏讲的是宋辽交战时期,杨门女将八姐、九妹在双龙谷被敌军围困。

杨延昭急令孟良回京求援。

余太君慧眼识珠,知道烧火丫鬟杨排风武艺高强,且心怀报国之志,于是举荐她前往三关解围。

谢廷芳不服,与之比武却败下阵来。

杨排风随丞相寇准来到三关,不料焦赞也不信任她,结果在比武中同样被排风打得口服心服。

随后,杨排风等人共同商定了火攻之计,并用风筝传信给八姐、九妹,与她们内外夹攻。

最终,韩昌败退,宋军大获全胜。

新凤霞见表演已经开始,便吩咐团里的人把提前准备好的花生瓜子拿出来售卖。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剧团里有些团员的家庭条件并不好,所以新凤霞就把这个机会让给了他们,希望能让他们赚点外快,减轻一下家庭负担。

这些花生瓜子都是剧团以前去一些地方表演时别人送的,新凤霞推辞不过只好收下。

陆安国得到了团长的允许,便开始一边走一边小声叫卖起来:“好吃的花生瓜子啊,有没有人要?五毛钱一袋。”

一袋大概有一斤左右,现在的花生瓜子三毛钱一斤,也就是说,每卖一袋,剧团也只能多赚两毛钱而已。

这个价格也是团长新凤霞定下来的,不能定价太高,要不然卖不出去不说,还会把剧团的名声给搞臭了,甚至可能会被别人举报为投机倒把,那可就麻烦了。

随着陆安国的叫卖声响起,不少人听到五毛钱一袋的价格后都摇了摇头。

毕竟现在的猪肉才八毛钱一斤呢,这花生瓜子的价格都快赶上半斤猪肉了。

再加上农村的大部分人都不舍得花钱买东西吃,所以这生意一开始并不是很好。

突然,陆安国看到了坐在前排的李辰溪。

他心想,这位可是当领导的人,应该会舍得花钱才对。于是,他便慢慢走了过去。

不一会儿,他就来到了李辰溪的身边,开始叫卖起来:“花生瓜子有需要的吗?五毛钱一袋。”

李辰溪听后,脸上露出一丝苦笑,他压根就不缺这些零食。虽然他自己能从商店里轻易买到,但此刻显然不宜张扬,于是他说:“那就给我四袋吧,两袋花生,两袋瓜子。”他心里清楚,家里爷爷、奶奶,还有堂叔一家,人数不少,这四袋恐怕都不够塞牙缝的,更何况五毛钱四袋,总共才两块钱,对他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

老爷子心疼地说:“大孙子,买一袋就够了,买那么多吃不完。”在农村,两块钱可不是个小数目,可能辛苦劳作一个月也攒不下两块钱。

李辰溪耐心解释道:“爷爷,您看我们这么多人,加起来都有七八个,而且表演一场下来,至少也得两三个小时,怎么会吃不完呢?”说着,他直接掏出两块钱,放在了陆安国的托盘上。

老爷子见状,也就不再多说什么。毕竟,在他看来,两块钱对孙子来说确实不算什么,更何况孙子最近还升了职,当上了股长。

陆安国一看这生意做成了,连忙拿了四袋给李辰溪,感激地说:“谢谢李股长。”

正当他准备离开时,李辰溪突然想到,老支书他们可能也没准备这些零食。

李辰溪心想,得送点过去,但又不确定这些够不够分,毕竟村里的老人和小孩可不少。

除了那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刚出生的婴儿,基本上能来的都来了,毕竟这样的看戏机会难得,下次不知何时才能再有。

于是,他问陆安国:“请问,你那里还有多少袋花生瓜子?”

陆安国一听这话,就知道大生意来了,连忙回答道:“花生还有五袋,瓜子的话,还有七袋。”他心里盘算着,要是能把这些都卖出去,就能赚两块多,要知道,在那个年代,每个人每月只要不低于五块钱,就不算困难家庭,可想而知,这两块多的分量有多重。

李辰溪又问:“还有更多吗?”他清楚,村里的老人众多,十几袋根本就不够分,与其分得不均匀,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还不如不送。

陆安国连忙说:“李股长,您稍等一下,我去看一下库存。”说完,他就急匆匆地跑向舞台后方。

李辰溪看着陆安国急切的样子,无奈地摇了摇头。他还没说自己的需求呢,陆安国就急着去看库存了。

老太太在一旁不解地问:“大孙子,买了四袋还不够吗?有钱也不能这样花啊。你得知道,你现在有钱得存起来,以后结婚、生孩子都需要很多钱的。”

老太太一开始见李辰溪花了两块钱没说什么,但现在看样子,孙子想把所有的花生瓜子都买下来,这得花多少钱啊?这肯定不行。

“辰溪啊,你就听你奶奶的吧。”这时,三婶也插话进来。

李辰溪笑着解释道:“爷爷奶奶,你们别担心,我不是在浪费钱。我就是想买点花生瓜子送给村里的老人家,这样也能赚个好名声,对我以后还是有好处的。”

他故意这样说,因为他深知爷爷奶奶的“软肋”,只要是对他有利的事情,两老都会全力支持。

而且,在这个时代,名声尤为重要。

如果名声不好,以后升职、结婚都可能受影响。领导看不上,升职自然就没你的份。

果然,听到李辰溪这么说,老太太连忙附和道:“大孙子,你说得对。你带的钱够不够?不够的话,找你爷爷要。”

事关孙子升职的大事,李家好不容易出了一个当干部的,她可不能拖孙子的后腿。

否则,她下去后都没脸面对老李家的列祖列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