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237章:交公粮【1 / 1】

喾虾一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梁村长满脸感激,紧紧握着老支书的手,言辞恳切地说道:“李支书啊,这次可真是多亏了你们李家庄。要是没有你们伸出援手,我们村的村民可就真的走投无路了。

出了梁智深这档子事,我这个村长心里别提多愧疚了,这责任怎么都推脱不掉。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去面对梁智深的家人,他跟着大伙出来的时候,还活蹦乱跳的,结果在交公粮的路上,差点把命都丢了,我这心里像压了块大石头啊。”

老支书赶忙摆了摆手,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语气轻松地回应道:“梁村长,你可别这么说,咱们都是邻村的乡亲,互相帮衬是应该的,这也就是顺手的事儿,不值一提,你千万别放在心上。”

梁村长这时微微低下头,略带羞涩地从口袋里掏出自己自制的旱烟,双手递向老支书,解释道:“李支书,你看我们村条件有限,实在拿不出什么好东西来招待你。

这旱烟是我自己做的,希望你别嫌弃。”他顿了顿,又无奈地叹了口气,补充道:“我身上也就只有两盒在供销社买的纸烟,那可是留着要去打点粮站干部的,实在是不敢动啊。”

老支书笑着接过旱烟,爽朗地说道:“有烟抽就已经很不错啦,我这人对这些东西不挑,能解解馋就行。”

此时,梁智深在吃了些东西后,气色明显好了很多,苍白的脸上渐渐有了一丝血色。梁村长见状,立刻指挥村里的年轻人,说道:“大家动作快点,把散落在地上的小麦都捡起来,重新装袋,可别浪费了一粒粮食。”众人迅速行动起来,不一会儿就把粮食整理好了。

确认梁智深没什么大碍,大家便准备继续出发。双田村的村民们看着老支书和李家庄村民们热心帮忙的举动,心里满是感激。

在他们看来,梁智深是他们村的人,李家庄能帮梁智深,那要是他们村其他村民遇到困难,李家庄想必也会出手相助。这份善意,让双田村的村民们对李家庄的好感倍增。

梁村长心里却泛起了嘀咕,他想起之前自己也曾到李家庄借粮,可那时李家庄的情况和他们村半斤八两,自己空手而归。但如今再看李家庄的村民,虽说还没到富得流油的地步,可一个个精气神十足,明显是能吃饱饭的样子。

梁村长暗自思忖,看来得找个机会好好探探李家庄的底,说不定他们村有什么致富的门道。等交完公粮,无论如何都要再去一趟李家庄拜访,毕竟自己的村子现在粮食短缺,后续的日子还不知道该怎么过呢。

于是,梁村长装作不经意的样子,开始和老支书闲聊起来,时不时地抛出一些试探性的问题,打听李家庄的近况。他一会儿问问村里的庄稼收成如何,一会儿又问问有没有新的生产法子。

老支书心里跟明镜似的,自然明白梁村长的意图。他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回应着,一边暗自警惕,要么故意打个马虎眼,把话题岔开,要么含糊其辞地糊弄过去,绝不敢轻易透露李家庄的实际情况。

老支书心里清楚,人心隔肚皮,防人之心不可无啊,万一不小心说漏了嘴,给村里招来不必要的麻烦,那可就糟了。

经过几轮这样的试探,梁村长也察觉到从老支书这里很难套出什么有用的信息,便识趣地不再追问。他心里想着,问多了反而惹人厌烦,等过些日子自己亲自去李家庄走一趟,到时候亲眼看看,总能发现些端倪。

就在大家继续赶路的时候,队伍后面突然传来一阵响亮的喇叭声。

“嘀嘀——”

这声音在空旷的道路上格外刺耳。所有人都下意识地转过头去看,只见一辆高大的大卡车缓缓驶来,车斗里装满了一袋袋码放得整整齐齐的粮食,看起来沉甸甸的。

这突如其来的场景让所有人都惊得合不拢嘴。附近的村庄情况大家都清楚,日子过得都紧巴巴的,谁也没听说过哪个村能有大卡车这样的稀罕物件。

一时间,众人纷纷猜测,这大卡车是从哪儿来的?难道是村里出了个在外面开大卡车的司机,衣锦还乡了?除此之外,似乎也想不出别的合理的解释。

众人连忙纷纷往道路两旁避让,给这辆引人注目的大卡车让出通道。大家的眼睛里都闪烁着羡慕的光芒,要知道,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大卡车可是难得一见的稀罕玩意儿,平日里根本见不着,如今能亲眼看到,自然都觉得新奇不已。

李旭才看着大卡车从身边驶过,忍不住小声嘀咕道:“早知道咱也叫辰溪开着大卡车来交公粮啊,那咱村得多威风,多有面子。”村里的人都知道李辰溪会开大卡车,上次他还开着大卡车来村里收购东西,那熟练的车技和威风的模样,大家都记忆犹新。

老支书听到李旭才这话,脸色瞬间变得严肃起来,他抬手轻轻一巴掌拍在李旭才的肩膀上,语气严厉地说道:“李旭才,你给我记住了,这种话以后可不许再说。要是再让我听到,咱村的村规可不是闹着玩的。

”在老支书心里,辰溪是李家庄发展的关键人物,他身上藏着许多能让村子变好的本事,是村子最后的底牌,绝不能轻易暴露。

要是辰溪会开大卡车,还有渠道弄来大卡车这种事传出去,不知道会招来多少麻烦,甚至可能给村子带来危险。

李旭才被老支书这么一拍,立刻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吓得一哆嗦,连忙说道:“老支书,您放心,我保证以后再也不说了,真的不会有下次了。”他心里清楚村规的厉害,要是真的违反了,自己可吃不消。

老支书见李旭才态度诚恳,知道他是真的认识到错误了,也就没有再过多责备。他明白,过度的责备可能会让李旭才产生抵触情绪,适得其反。

等大卡车开过去后,大家重新整队,继续上路。经过这么一耽误,大家都想赶紧赶到粮站,走路的速度不自觉地加快了许多。李家庄这边条件还算不错,有牛车和驴车可以用来拉粮食,尤其是那三四头驴,在这次交公粮的路上可派上了大用场,帮村民们减轻了不少负担。

经过一路的奔波,终于在将近七点钟的时候,大家赶到了粮站。远远望去,只见粮站前面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都是附近村子来交公粮的村民。大家见状,急忙加快脚步赶过去,生怕去晚了人更多,排队的时间更长。

到了粮站后,老支书看到一个穿着制服、斜披着衣服的粮站干部,连忙满脸堆笑,恭恭敬敬地走上前去,微微弯着腰,小声说道:“领导,您看现在能不能开始交公粮了呀?

我们这一路赶过来也不容易。”说着,他双手递上早就准备好的两盒烟,希望能让粮站的干部通融通融,早点开始工作,这样大家就能早点交完公粮,早点回家。

粮站的干部斜眼瞥了一下递过来的烟,脸上露出一丝不情愿的神色,但犹豫了一下,还是伸手接了过去。他板着脸,语气严肃地说道:“现在还没到上班时间呢,你们都先排好队,别乱了规矩。”

按照规定,粮站不到八点钟是不会开门收粮的,毕竟做什么都得讲究个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老支书无奈地退了回去,带着村民们乖乖地排起了队。他心里想着,本以为送两包烟能有点作用,没想到还是得按规矩来,只能等着八点粮站开门。

于是,大家都按照先后顺序,井然有序地排好了队,静静地等待着粮站干部上班。等了一会儿,有些人的肚子开始咕咕叫了起来,他们便从口袋里或者包裹里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干粮,坐在地上,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要是噎着了,就拿起随身携带的水壶,喝一口水润润喉咙。

双田村的村民们看着李家庄村民吃东西的样子,只能默默地咽着口水。他们村里已经穷得叮当响,根本没有多余的粮食能做成干粮带在路上吃。饿了的时候,就只能喝几口凉水,试图缓解一下肚子里的饥饿感。

很多李家庄的人吃饱喝足后,便开始抽起了自制的旱烟。一时间,整个排队的队伍里都弥漫着旱烟那刺鼻的味道。对于一些不抽烟的人来说,这味道实在是难闻极了,熏得人直皱眉头。

可在那个年代,大家也没什么办法,只能默默地忍受着。毕竟,那时候还没有“吸二手烟有害健康”这样的说法,大家对这些危害也没什么概念。

上水村的村民们实在是受不了这旱烟的味道,再加上他们昨天晚上为了准备交公粮,只睡了两三个小时,一路又累又困,能撑到这里已经是拼尽了全力。

实在撑不住了,他们索性直接坐在地上,靠着自己村里的粮食袋子,就这么迷迷糊糊地睡了过去。

李旭才看着周围的情况,又小声嘀咕起来:“开大卡车又怎么样,还不是得跟我们一样在这里排队,也没快到哪儿去。”

“就是啊,也不知道还要等多久才能轮到我们交公粮。”李大福在一旁附和道。

几个人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聊了起来,不过大家都很有默契地没有再提起李辰溪,毕竟老支书刚刚的警告还在耳边回响,谁也不敢再犯。

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太阳渐渐升高,排队的人也越来越多。终于,八点钟到了。王村长眼尖,看到队伍开始缓缓向前移动,连忙大声喊道:“大伙都醒醒,起来了,开始交公粮了。”

上水村的村民们这才睡眼惺忪地睁开眼睛,听到村长的叫喊,急忙站起身来。他们先看了看自己村里的粮食,确认没有少,这才放下心来,跟着队伍准备进入粮站。

八点整,粮站工作人员按时推开大门,示意排在首位的村子,开始交公粮。

毕竟交公粮的村子多,得一个个村依次来,不然大家一窝蜂地涌进去,到时候乱成一团,根本分不清哪些粮食是哪个村的。

要是被别的村趁机浑水摸鱼,那可就麻烦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