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86章 协助办案【1 / 1】

薄荷温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八十六章 协助办案

关于这桩事由,简老太太最有发言权。

打从去岁年初简余通过了无涯书院的考核,教书授业的课程,他就一天没落下过。

府里管事婆子每天来向简老太太汇报简余近况。

北疆和南州虽是临近的两个州郡,可两地幅员辽阔,因为都是边防重地,两边主城设在靠近邻国的地盘。

但凡开打,也能方便戍守边关的将领搬救兵,而北疆的边境线更是挨着好几个国家。

两地的府衙相距不近,即便是快马加鞭,少说也要行个五六天的光景。

所以,简推官是简余的说法被推翻。

陆亭桓不停复盘,脑子转了好转,终究没能发觉出简余有何可疑之处,只能先用场面话稳住简氏的两大主心骨,“有两位长者的支持,陆某一定彻查清楚,还简氏一个公道。”

“话说陆指挥使,你为何会轻信简推官就是我?昨日在瑞满楼偶遇,你也指认过我,今日还来指认我,及至此刻你或许仍疑心我是那简推官!”

简余双目定定的紧锁着陆亭桓,脸上有被人冤枉的不满与委屈。

穆熙不偏不倚,虽然他视陆亭桓为头号情敌,但在朝廷公务上,只要陆亭桓不徇私舞弊,他不给陆亭桓使绊子,“简公子,陆指挥使也是秉公办事,难保不会有误判的时候,起先二老作证,你的嫌疑已经撇清。”

诱 拐女童贩卖在大安国可是为泯灭天良的大罪,即便是没有法律条文的约束,也是极其令人不耻的勾当。

欺凌老弱病残本就要受千万人指摘,本就有违世间道义,是以穆熙在简府小心求证,直到昨夜简余救下宋念久,他彻底打消猜疑。

这绑匪应该是简推官的人,他当时瞻前顾后没敢追出去,如今竟有点后悔错过良机,没能将绑匪制服,抓住绑匪才有可能逼问出简推官的下落。

“陆指挥使,我也能作证。”穆熙欲坦明昨夜简余的举动,让陆亭桓把精力使在该使的地方,去针对那名绑匪,引绑匪出洞。

“穆世子请说。”陆亭桓也想听听穆熙的辩词,知晓简余都做过些什么。

“昨夜我与简公子醉酒回府,半途中听到一名女童呼救,简公子救下这名女童,我从他们的谈话中得知这名女童是简公子的学生,原想去追这名绑匪,可夜色太深,怕其有同伙,落进绑匪的圈套之中,因而未敢只身追拿。”

穆熙回忆起那时的情形,唯独没有嘴大的当着简余的面不打自招的曝出他是装醉,穆熙自认已将简余糊弄过去,此事不提也罢。

沈沐芸一听北疆有女童也险些出事,心内不由自主的警铃大作,“难道简推官这罪魁祸首真逃到北疆来作恶多端了?”

“在我们简氏的地盘,老身倒要看看是什么妖魔鬼怪到咱们北疆来撒野了!”简老太太怒火交加的腾地站起身来,龙头拐杖敲得地面砰的一声响,转瞬对陆亭桓郑重承诺,“陆指挥使,如有需要简府协助办案的地方,你但说无妨,不揪出此人,我们简府枉为北疆第一世家大族。”

简老太太替自身下了军令状,誓要找出简推官,问清楚他与简氏有何过节。

再者,能对女童出手的人更是罪加一等,在南州被查到无所遁形了,便来北疆隐匿行踪,继续为非作歹,真当他们简氏一族是好欺之辈?

简老太爷跟简老太太同仇敌忾,亦觉简推官过于猖狂,不把简氏一族放在眼中,“陆指挥使,老夫和余儿他祖母年事已高,不想在闭眼前眼睁睁见简氏一族蒙受不白之冤,受万民唾弃。”

维持了几百载的声誉,断不能毁坏在他们手头,找出这名所谓的简推官势在必行。

“祖父祖母既如此看中简氏的名誉,孙儿也不落你们之后,况且此人是冒充我的名讳,大言不惭败坏我的品行。”

简余附和着简家二老,对简推官此人义愤填膺。

陆亭桓来时就派朔风打听过简家二老的性情,摸清简家二老的脾气,靠一套有有理有据的完美台词说服了简家二老。

书香门第最在乎的莫过于声望,尤其是这种数百年的氏族,歹人都蹬鼻子上脸了,他们再忍气吞声,有包庇罪犯之嫌不说,简氏的名声也将会大打折扣。

沈沐芸吃惊于简氏二老轻易就被陆亭桓说动,极为通情达理,遂联想到诗礼之家当爱惜羽毛,也便在情在理了。

“两位老人家佛心仁性,必不忍北疆女童也受南州女童所受之苦,这个简推官助纣为虐,还有两名同伙也逃往了北疆,三叔查到冯氏兄弟这对恶棍潜逃过来,便请旨赶赴北疆。”

由此,沈沐芸忆及可恶的冯氏兄弟,他们虽则也是拿人好处替人卖命,可到头来照常不知悔改,还想对受害人下毒手,斩草除根。

“陆指挥使有陛下的授意,我简氏一族焉敢有违抗皇命不从之心?”简老太爷好似生怕得罪君心如深潭的隆华帝,简氏一族遭遇无妄之灾,即刻替简氏辩驳否决。

陆亭桓取出携带的隆华帝的旨意,附会沈沐芸,不动声色的施压,“陛下也是爱民心切,不愿北疆的孩童们也遭凶徒迫害。”

“陛下极敬重你们两位,断无刁难两位之意,他让陆郎来北疆彻查,亦是为了简氏的数百年声誉着想。”

清宁郡主只愿皇室与简氏相安无事,简氏的上一次大震荡还是百多年前,简氏先祖与祥景帝的祸端,此后简氏对帝王失望,自动退出朝堂,避居于遥远的北疆。

前后两任帝王都防着简氏兴兵造反,简氏虽以文章著称,但也得其时的武臣拥戴,派了亲信过来监督,直到下一任皇帝登基才解除。

清宁郡主忌惮旧事重演,在中间做着和事佬的角色。

“陛下的苦心,老身自当领情。”简老太太微微颔首,隆华帝对简氏确也礼让三分,不似简氏刚来北疆那五六十年,先祖对简氏的处处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