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34章 西坪重逢【1 / 1】

行道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安溪西坪的黄昏是被茶香泡透的。七阆山的雾霭漫过茶田时,青石板路上的艾草正把苦味揉进晚风,远处竹篱内传来“簌簌”的摇青声,像极了十年前那个教苏明月辨认茶青活性的傍晚。陆九渊的布鞋碾过路边新栽的“空明观音”茶苗,叶尖的露水沾在鞋帮上,却少了记忆中母树茶青的清冽。

“先生你看。”苏明月停在竹篱前,指尖划过筛网边缘的茶青。竹筛里的叶子虽芽头肥硕,叶边却泛着焦红,像被火燎过的绸缎,青气里混着股甜腻的闷熟味,哪还有半分野山茶的筋骨?摇青的茶农阿秀手腕上的银镯磕着筛沿,叮当声里透着不耐:“茶商说‘绿腹红边’才是观音韵,我们便狠命摇,摇得叶子都脱了魂。”

茶寮的木门“吱呀”推开,老茶农陈三伯端着茶盘出来,粗陶碗里的茶汤红得发暗,像是用胭脂兑了水。“尝尝新制的‘空明观音’吧。”他的手掌在茶盘上顿了顿,指腹的老茧蹭得瓷片沙沙响,“茶商送的增香剂,说能逼出母树的兰花香……”苏明月接过碗,热气扑在脸上,却嗅不到记忆中那种带着晨露的清幽,反倒是工业化的甜腻呛得鼻腔发紧。

晒场上,几个年轻茶农正用电风扇猛吹摊开的茶青,叶片在强风里翻飞如败絮,哪里还有手工摊晾时的舒展?苏明月蹲下身,指尖触到叶背的粉末——是茶商所谓的“观音韵增强剂”,细滑如脂粉,却让本该挺括的叶脉变得绵软。“十年前你教我,摇青要听叶子的呼吸。”她抬头望向陆九渊,目光落在寮内墙角的化肥袋上,袋角“速效观音韵”的猩红大字刺得人眼疼,“现在它们连喘息的力气都没了。”

陈三伯蹲下来,扒开茶苗根部的土:“自打改种这改良品种,根须就没扎深过。”褐色的须根短浅如豆芽,在暮色里显得格外单薄,哪像后山母树的根,能穿透岩石,吸饱山泉?他忽然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里头是去年偷偷留下的野生茶青,叶片上的虫眼清晰可见,却带着股子桀骜的清气:“夜里炒这茶时,满屋子都是七阆山的月光。”

山风忽然转了方向,送来后山野生铁观音的兰花香。苏明月闭上眼睛,想起初到西坪的那个春日:陆九渊站在百年母树下,教她用竹筛轻摇茶青,叶片边缘泛起的银白泡沫,像给观音菩萨织了件蝉翼纱衣。那时的“观音韵”,是茶青与风的私语,是阳光穿过叶隙的温柔,而不是如今筛网里那些被摇得失了神的叶子。

“把后山的野茶苗分些给大家吧。”她忽然握住陈三伯的手,触到他掌心的茧子,比十年前又厚了几分,“母树的魂,不在茶商的账本上,在每片叶子舒展的劲头里。你看这改良的茶青,摇青时连‘沙沙’声都发闷,像被掐住了喉咙。”

暮色漫进茶寮时,电灯在竹篱上投下晃动的影。陆九渊望着晒场上被电风扇吹得凌乱的茶青,想起沈从文写过的:“世间好物,多是顺着性子长出来的,急不得。”此刻的西坪茶山,漫山遍野的“空明观音”茶种整齐得像士兵,却失了草木的灵气,正如那些被增香剂腌渍的茶汤,甜得空洞,苦得牵强。

归途中经过母树坡,月光给百年茶树披了身银纱。苏明月伸手摘下片老叶,叶背的白毫在月下微微发亮,像落了层星子。叶边的锯齿划破指尖,渗出的血珠滴在叶面上,竟比那些人工催红的叶边更鲜艳——原来真正的“绿腹红边”,是茶青在摇青时与筛网的自然厮磨,是草木在时光里的自在呼吸。

就像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吊脚楼,美在木梁的天然纹路,美在青瓦的岁月包浆。此刻的西坪茶山,那些被化肥喂胖的茶苗与后山的野生母树隔水相望,而苏明月知道,要找回茶青的活性,得先让茶农们相信:最好的“观音韵”,从来不在茶商的炒作里,而在每片叶子与摇青人的掌心相贴时,那声轻轻的、带着露水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