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涩居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栋宅子果然不仅有后门,还有侧门。
按理说,西、北城这等街巷宅户多数是只有前门的,部分会有后门,至于侧门几乎没有。原因很简单,这些地方的住户比较清贫,大抵只能混个温饱,住的房子自然不会太大,根本用不了侧门。
这栋房子却是开了侧门通往隔壁宅子。
这非常不合理。
照宗沐收集的情报,这栋宅子归一对织户夫妻所有,无有老人、儿女,也无兄弟姐妹。那么,怎会打通了隔壁邻居的宅子?
一时间来不及多想,王棣跟着苏十三从侧门追出。至于为何不是后门?那里有苏三几个在。
隔壁宅子一片漆黑,静悄悄地空无一人。苏十三如同一只猎豹行走在夜色下,悄无声息,月光朦胧处只隐隐可见一道与周遭环境完美融合的影子。
王棣不由得想起达叔说过的军中斥候,大抵就是苏十三这般。苏家侍卫大多都出自于京师御拳馆,似乎也有军中退下的兵卒,这苏十三或许原先就是斥候吧。
穿过宅子,便是一道长长的临河小街。
这时,月亮从云层钻了出来,柔柔的月华如水般倾泻,矮屋,长街,垂柳,小河,尽似披上了一层柔净的白纱。
沿河向东一路追去约一里,前方传来喝叱声。
苏十三脚步一紧,几个起伏便窜了过去。
紧随其后的王棣微俯着身子,黑巾蒙面,唯露双眼炯炯有神。
一直护卫左右的苏十一心下对王棣又高看了几分——
早听说王相公家小三郎有“神童”之誉,后来陆陆续续的有诗词传唱开来。他一个武人自是听不懂好坏,但杭州城大大小小的楼舫都在唱“三郎词”,总是极好的吧。
不过,文武殊途,在他看来,百无一用是书生,读书人嘛,手无缚鸡之力,耍耍嘴皮子、动动笔竿子是厉害的,真遇上什么事还不是得靠拳头说话。可恶的是,国朝以士大夫治天下,朝堂之上文臣说了算,武将地位极低,便是“面涅将军”卫汉臣不也备受朝廷猜忌、导致最后抑郁而终么?死后却受到了礼遇和推崇,追赠中书令,谥号“武襄”,极尽殊荣又如何?真真是叫将士心寒呐。说到底,还不是朝中那些个尸位素餐的文臣不容武将大功而暗下黑手所致。文人之心,狠于武人之刀。
但苏学士不同,是文人,却有侠士之气,如唐之李青莲。所以,弟兄们才甘心情愿入苏府为侍卫。
奇怪的是,刚愎自用的王大丞相这个孙子却完全不肖乃祖,用读书人的话便是“温润如玉”,身上完全没有名门子弟的骄纵之气,待人接物谦和知礼,言行举止内敛从容,令人如沐春风。更奇特的是,王三郎并不似其他书生那般“弱不禁风”,看着瘦了些,但显然是有打磨过身子骨练过武的。
这很难得。
这些日子,王三郎往来奔走,虽有疲惫之意,精神却与平素无异。尤其是今夜,从他抽出手刀始,气质顿时不同,冷静沉着,又似锋芒微露,就好像是利刃出鞘一般,似敛似放。
这一路追来,速度不可谓不快,也未见他呼吸紊乱。别的不说,这体力便算是过了关的。
真是……意外啊。
长街尽头柳荫处是一座青石桥,芦苇微微,细柳扶风,月色慢,人声急。
桥是江南特有的石拱桥,桥面青石铺就,沟通小河南北。洪水退去,河水也恢复原本的水位,月色下粼粼微漾。
原应静谧之地却有数条身影在厮杀打斗,尽是默不出声,唯有兵刃格击的铿铿声格外刺耳。
堵在桥头的是苏三几人,凭着默契的配合勉强敌住对方三人,死战不退。
王棣吸了口气,两世为人,第一次置身凶险,怎会不紧张?但事已至此……往前一步是黄昏,退后一步是人生……呃,这句歌词用的不妥,总之,有进无退。
虽然瞧不清桥头那三人面目,但王棣却是认定了其中那个身形高大的必是方腊方十三,肩上扛着一人,在苏三的猛攻下仍是游刃有余。
纵然事先埋下许多伏手,也考虑了或许会发生的细节,但这二日忙于筹粮赈灾事宜,竟是想不到摩尼教会在这时发难,若是苏小妹与蔡云英出了意外,那……
脑子里想着达叔所教的临敌种种,他抿着嘴冲了上去,手刀透着寒光。
他这几人一加入,战局立马发生变化。
只两个照面,那高大汉子见事不可为,沉喝一声:“走……接着……”
第一声是告知同伴,而后将负在肩上的人往前一抛,身子一纵,跃入河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