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121章 心计【1 / 1】

七月锦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五皇子选王妃,闹嚷了这么久,好容易有了结果。

可这位五皇子亲选的王妃,却是让各方都不满意。

参选宁国府,护国公府,大长公主府还有临江侯府,都觉得太过荒唐。

沈阁老这位庶女,平日从没出过门,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儿。

怎就突然间冒了头儿,将五皇子迷得神魂颠倒起来?

不知晓内情的人看来,沈家就是故意将貌不惊人嫡女放在明面,沉鱼落雁的庶女藏在后头。看准了五皇子年少无知,要用美色诱他上钩儿。

使用这等下流的心计谋算,哪里是书香门第的礼数?

沈家推崇女子贤良淑德,沈家女张口《女则》《女诫》,闭口三从四德。

今日这出戏闹得,别说是沈家姐妹,就连沈阁老的名声,都砸了个稀碎。

玄清观打醮上香,原本要在神前拈戏,款待众女眷听几出太平戏。

奈何何昭仪心中愠怒,半出戏都没听完,就带五皇子起驾回宫。

撂下的五家女眷都没意思,各自唤车轿来,陆续都回府去了。

旁人还算罢了,唯有沈夫人母女脸上挂不住,沈三姐儿当场就哭了。

沈四姐儿还捧着金镶玉如意,走到嫡母嫡姐跟前,展衣振袖衣袂飘飘,插烛儿似得跪下,四双八拜磕了几个头。

沈夫人一怒冲头,气得险些背过去,当着人劈面就是两耳光。

沈四姐儿跪在地上,白绫汗巾儿搭着头脸儿,就一声儿没言语。

最后还是司礼监小太监与宫中女官劝住了。

说沈四姐儿已是何昭仪与五皇子议定的皇子妃。

娘家父母要教训,也得给昭仪娘娘与皇子两份薄面。

沈夫人终是无奈,只得唤了家里车轿来,待回府与沈阁老计较。

她来时自坐着八抬轿子,女儿沈三姐儿坐着粉油壁车。

回去时让三姐儿同着自己坐轿,撇了车与沈四姐儿独个坐。

这消息传的便是快,片刻宁国府上下都知晓了。

沈氏听报信儿的一说,心头气得要不得,手里茶盏儿摔个粉碎。

千想万想不曾想到,沈四姐儿有这么大胆量,独自敢闯玄清观。

从小到大只出过一次家门,京师街巷都不认得,她就敢雇车寻出去。

沈氏这一气急败坏,午膳也不曾好生吃。

待到午初功夫,宁老太君、宁夫人、三房太太带小姐们回府。

沈氏才慌忙收拾打扮了,依礼数去二门内迎接。

一路跟到鹤寿堂,娘母们说了两句话,宁老太君便命众人散了。

老人家从下轿就没有好脸色,众人也都好不开口。

沈氏还要跟去锦鑫堂,听听婆母究竟如何说。

宁夫人只推说劳累暑热,便扶着丫鬟走了,只让沈氏回房歇着去。

三房太太拉着四小姐,冷着张脸儿不言语,一径走回自家院了。

众人全都是板着脸咕嘟着嘴儿,通没有个正经模样儿,

沈氏晾在在鹤寿堂院门口,尴尬的站不得走不得。

忽见远出道路上,二房钱姨娘带着人赶来,慌手扯住女儿三小姐。

她一连几天烧香拜佛保佑皇亲,此刻听说亲女儿落选,只气得咬碎银牙。

宁三小姐也委屈了这些日子,见着亲娘来问,自是不肯遮掩隐瞒,如此这般将玄清观里事儿说了。

“在玄清观焚过香,女官引着去大殿觐见。先是一群人朝上磕头行礼,而后一个个到殿门请安。何昭仪与五皇子坐在里头,我们都在院里,隔着好几丈远,谁也看不见谁。行完礼还不曾坐下,小太监单独引沈四姐儿过来,偏她一个人站在殿门里磕头。”

说到此处,宁三小姐睨一眼沈氏,嗔得两腮通红,冷着脸儿又说。

“沈四姐儿磨磨唧唧磕着头,谁料五皇子突然起身,三两步跑到她跟前儿,就把一柄金镶玉如意递在她手里。何昭仪在背后连唤几声,他都不曾听见。昭仪说五皇子不熟规程,让侍女收回如意,他纽股糖似得不乐意。还说再选一百次,也只选沈四姐儿做王妃。”

十二岁年纪别的虽不懂,可沈四姐儿一番做作,宁三小姐却心里明白。

抿着小嘴起狠狠道:“我们这八九个人,都穿大红艳紫的颜色衣裳,不是遍地锦就是嵌金绣,梳发髻金翠插戴。那沈四姐儿却是各色,偏她穿身月白素色裙袄,散着一窝头发在肩上,挑线儿汗巾儿半蒙头,只要显出她来!”

此时鹤寿堂门口,丫鬟婆子们聚着一窝人,听了这话都看向沈氏。

毕竟沈四姐儿是她的庶妹,前一阵子还来过府里。

沈氏就有些挂不住脸,唤着丫鬟就要走。

谁知钱姨娘听了这话,顿时心火上升,搂着女儿在怀,便指桑骂槐。

“我还道咱宁家的女儿,出身样貌才学,哪一点比不上人家。这般说起来,竟是她们私下里使了力气。什么好读书人家儿,暗地挑唆着女儿,装扮得妖妖调调,跑到道观里勾引皇子,不知她家娘母安的什么心思!京师里清平世界,倒让妖精们横行起来!”

宁三小姐靠在生母怀里,扁着嘴就骂沈四姐儿:“小家子气东西!赏春宴来咱家,从头到脚没件新衣裳,连句整话都不会说,只配站着服侍我们!”

钱姨娘生怕女儿委屈着,忙顺着话哄着,就气狠狠道:“好三丫头,别为这事儿生气。咱正经公侯小姐,行得正坐得直,不稀罕这等虚富贵!”

母女两个边走边说,虽是声音不大,却句句扎着沈氏的心。

沈氏顺着廊子走,耳中听得真切,气得两腮火辣辣难捱。

有心回头对骂两句,偏这里人多嘴杂,钱姨娘又不是好口舌。

万一叫嚷起来惊动宁老太君,又怕闹大了惹她老人家见怪。

左想右想无可奈何,沈氏站在原地恨了半晌,这才咬着牙回了凤澜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