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弎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刘曜?前锋?”李牧惊声重复着血书上的字眼,声音中透着难以掩饰的震惊。
这个名字如同一道闪电,劈开了关内短暂的平静。刘曜,匈奴汉国的名将,战功赫赫,用兵如神,素以善攻善守、计谋多变著称。若他亲率大军压境,汜水关危矣!
“三日可达!”诸葛亮眉头紧锁,羽扇轻摇,目光如电,“主公,事不宜迟,当即刻加固关防,做好万全准备!”
李牧凝重地点点头,随即下令:“速召集各部将领,即刻商议防守之策!”
王大牛被迅速抬下去救治,然而他传回的血书,却如一声警钟,在汜水关内久久回荡,将所有人的心绪都绷紧到了极致。
片刻之后,关内大殿,众将云集。
诸葛亮站在一幅巨大的沙盘前,羽扇轻摇,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刘曜善攻,尤擅以奇制胜。我等兵力有限,若单纯依靠高墙厚壁硬抗,恐难持久。”
他手中羽扇轻点沙盘,声音沉稳有力:“亮有一策,不求壁垒万仞,但求层层设防,步步为营!”
诸葛亮摒弃了传统的单纯加高加厚城墙的守城思路,而是根据汜水关的独特地形,设计出一套环环相扣的立体纵深防御体系。他的手指在沙盘上划过,犹如神笔绘制着未来的战场:
“关前,我军当挖掘三重壕沟,深八尺,宽十尺,沟中布满尖锐木桩。沟与沟之间,设置鹿角、陷马坑,并筑羊马墙,可迟滞敌军步骑和攻城器械的推进。”
“城墙上,除修复破损处外,还需加固马面,增设箭垛和投石口,并在垛口处预备滚木檑石,以应敌军攀爬。”
诸葛亮说到这里,突然从袖中取出那几卷缴获的匈奴攻城图纸,展开于案前:“此前缴获之图纸,皆为匈奴特制攻城之具。观其构造,虽粗犷,却甚是巧妙。为应对此等攻具,亮设计了数种可以快速拆装、移动的"飞弩"和"滚木炮",可布置于城墙各处,随时调度。”
众将凝神观看,只见那图纸上绘制的“飞弩”,乃是一种小型化的床弩,由四人操作,可快速移动;而“滚木炮”则巧妙利用杠杆原理,能以少量人力投掷沉重的滚木檑石,且射程奇远。
“关内,则需规划清晰的预备队通道和集结点,确保兵力可以快速调动。”诸葛亮继续道,“更须在水源和粮仓附近加派双倍岗哨,严防敌军暗桩投毒和破坏。”
一套环环相扣、立体纵深的防御体系,在诸葛亮的娓娓道来中徐徐展开,宛如一幅完美的战争画卷。众将听得如痴如醉,深感此计精妙绝伦,不愧是诸葛亮的神来之笔!
“好一个层层设防,步步为营!”李牧拍案叫绝,眼中迸发出希望的光芒,“先生此计,可谓神工鬼斧,刘曜虽强,遇上先生,也要折戟沉沙!”
“主公谬赞了。”诸葛亮微微一笑,谦虚地摇了摇头,“此不过是顺应地形,因势利导罢了。然事不宜迟,请主公即刻下令,发动全关军民,日夜赶工,务必在刘曜大军到达前,完成防御工事!”
李牧当即拍案而起:“就依先生之策!岳将军,你即刻组织三千精锐,日夜轮班,负责挖掘城外壕沟和设置陷阱!陈将军,你调集旧部,负责城墙的修缮加固!灵韵,你组织民壮,协助运送材料,支援各处工程!”
众将领命而去,汜水关内外顿时沸腾起来。
自那日起,整个汜水关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挖掘壕沟的号子声、砌筑城墙的敲击声、搬运材料的呼喝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曲紧张而热烈的备战交响乐。
士兵们挥汗如雨,民壮们不知疲倦,就连老弱妇孺也加入其中,运送水食,传递材料。在这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汜水关上下,人人争先,个个出力,一种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热血氛围弥漫在每一个角落。
诸葛亮则亲自领着一批工匠,日夜赶制“飞弩”和“滚木炮”。他事必躬亲,亲手调试每一件器械的机关和角度,确保其在实战中能发挥最大效用。那专注的神情,精湛的技艺,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之惊叹。
然而,就在这紧张的备战氛围中,原本潜伏的内部矛盾也逐渐显露出来。
第三日清晨,一队原本属于陈瑞的士兵突然聚集起来,拒绝继续高强度的劳作。他们中的一名小头目高声叫嚷:“凭什么让我们日夜赶工?这李牧不过是个叛军头子,凭什么指挥我们?陈将军,你难道忘了朝廷的恩典吗?”
消息很快传到诸葛亮耳中。他没有急着处置,而是让人将陈瑞请来,把处理权交给了他:“陈将军,此事涉及你的旧部,由你处置为妥。”
陈瑞面色凝重,目光复杂地看了诸葛亮一眼,随即大步走向那群哗变的士兵。众人屏息静气,都在观望这位老将军会如何处置这一危机。
“跪下!”陈瑞一声厉喝,声如洪钟,震得那些闹事的士兵一愣,下意识地跪倒在地。
“你们口口声声说朝廷恩典,可知如今的朝廷已被匈奴所控?你们口口声声忠义二字,可知眼下国难当头,内外交困?”陈瑞声音中透着无尽的悲愤,“我陈瑞戎马一生,何曾做过一件对不起朝廷、对不起百姓的事?今日我认李牧为主,并非为保全性命,实为苍生大义!”
他拔出腰间佩剑,猛地将那名带头闹事的小头目斩于刀下:“这便是拒不听令、扰乱军心者的下场!”
血溅三尺,闹事士兵顿时噤若寒蝉。
陈瑞环视众人,语气森然:“尔等若不愿跟随,现在就可自行了断!若愿追随,便立刻回到工地,加倍努力!”
没有一个人敢再吭声,所有士兵都低着头,默默回到了各自的岗位上。陈瑞转身向诸葛亮深深一揖:“军师,老朽无能,管教不严,险些误了大事。请军师责罚!”
诸葛亮注视着陈瑞的眼睛,仿佛要看透他的内心一般,良久,才微微一笑:“将军忠义,亮素知之。此事已妥善处理,将军不必自责。”
陈瑞悄然离去,留下诸葛亮站在原地,若有所思。这位老将军的果断处置,给了他更多关于陈瑞内心的线索。
几乎是同一时刻,在关内一处偏僻的角落,两名鬼鬼祟祟的士兵正试图放飞一只携带信件的信鸽。他们不知道,早有岳飞派出的墨卫盯上了他们。就在信鸽即将放飞的瞬间,一支箭矢破空而至,将那鸽子钉在了墙上。
两名士兵大惊失色,还未来得及反应,便被墨卫们团团围住。信件被缴获,送到了诸葛亮手中。信上详细记录了汜水关的防御布置和兵力分布,显然是欲传给关外的匈奴大军。
诸葛亮看完信件,眉头紧锁。他将这些密探交给了岳飞处置,同时下令加强关内巡查,严防死守,杜绝一切情报外泄的可能。
一连数日,类似的事件接连发生,但都被诸葛亮未雨绸缪的布置一一化解。他或杀鸡儆猴,或交由陈瑞处理以观其心,巧妙地控制了局面,稳住了军心。
转眼间,三日时间匆匆而过。汜水关的防御工事已基本完成。三重壕沟横亘于关前,沟中尖桩林立
;羊马墙、鹿角、陷马坑布满了壕沟之间的空地;城墙得到加固,马面增设,箭垛林立;“飞弩”“滚木炮”已经在城墙各处就位,只待敌军来犯;关内的通道和集结点规划清晰,预备队训练有素,随时可以支援任何一处…
全关上下,如临大敌,却又斗志昂扬。诸葛亮的神工妙算,让每一个人都对守住关隘多了一分信心。
就在这天傍晚,忽然一阵急促的钟声响彻全关!
众人闻声色变,纷纷奔向城头。只见瞭望塔上的士兵正用力摇着警钟,同时大声呼喊:
“敌军来了!敌军来了!”
李牧、诸葛亮、岳飞等人迅速登上城头,目光投向远方。
只见远处地平线上,烟尘滚滚,一面巨大的“刘”字将旗,在无数匈奴骑兵的簇拥下,正缓缓逼近汜水关!
刘曜的前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