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咖啡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施宗义抬手接过,看那褐色瓷瓶只比拇指略大了一点点,这么小的瓶子能装下多少油?
似乎是看出了施宗义的疑惑,铁三浪又补充了一句:“每次只需一滴。”
原来这瓶御剑油是铁三浪额外奉送的保养用油。
这把笛子剑是铁三浪的得意之作,现在虽然必须交货了,但是他希望施宗义以后能够爱惜它。
另外那两个袖箭也是铁三浪做的,每筒装箭6支,他当场给施宗义演示了一遍袖箭的操作要领。
两个都是单发袖箭,筒体是用黄铜铸成,金光灿灿做工精细,没想到铁三浪的手艺竟然这么精湛。
袖箭操作起来也非常简单,是通过机括发射,施宗义戴在小臂上就和带了两把小手枪差不多。
由于是给施宗义量身定制的,比普通袖箭小了一半,所以射出后的杀伤距离为20步左右。
把货物交接好了之后铁三浪就没有再言其他,直接告辞离开了,邓勇贵跟了出去送他到大门口。
施宗义收起笛子剑和袖箭就往东跨院而去,期盼已久的新武器刚刚入手自然要去好好尝试一番。
先是挥舞了一会儿笛子剑,然后又试射袖箭。
等到邓勇贵也来到东跨院的时候,施宗义已经把两个袖箭的12根箭镞全部都发射出去了。
两个人一边捡回箭镞一边讨论袖箭的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说着说着就谈起了那个铁三浪。
“他们铁家是世代相传的生意,打铁手艺非常过硬,不过现在有些没落了。”
邓勇贵说到铁家的事情语气里带着几分唏嘘,听在施宗义的耳朵里很有故事感。
原来半年前邓勇贵第一次去龙泉镇定制宝剑的时候,在回来的船上偶遇了一个铁匠。
那个铁匠叫做铁大浪,在华阴县开了一家铁匠铺,今天送货的那个铁三浪就是铁大浪的儿子。
铁大浪是去龙泉镇购买材料,回程和邓勇贵碰巧搭乘的是同一条船,山高水长偶然闲聊就认识了。
两人虽是萍水相逢却一见如故,经过交谈后发现都是要回华阴县,所以就此结交一路上互相照料。
之后施宗义让邓勇贵定制身份牌的时候,他就直接找上了铁大浪,也算是特意照顾一下他的生意。
两人这半年多以来也常常一起喝酒聊天,铁大浪算是邓勇贵在华阴县为数不多的朋友之一。
这次的三样东西自然也就都是在铁家定制了。
施宗义掂了掂手中的笛子剑问道:
“他们家的传承手艺确实挺厉害的,这么好的手艺为什么会没落?”
邓勇贵挠挠头无奈道:“铁老头是一个犟脾气,普通的铁器他不愿意打造,精品兵器又没什么生意。”
“他家那个铁三浪更加不靠谱,根本就不想打铁,一心琢磨些小物件,把个铁老头气的够呛。”
“哈哈……”
施宗义很少见到邓勇贵露出这种难为表情,看样子他和那个铁大浪确实交情不浅。
既然这样的话,那不妨试试看是否可以合作共赢。
“那邓大哥你回头探听一下,看看那个铁大浪愿不愿意来咱们院子里打造武器。”
就是和蔡鱼柱以及祁福溟一样雇佣性质的合作方式。
两人干脆又去找到了杜心悦,一起对邀约铁大浪来院子里打造武器的事情仔细的商议了一番。
于是第二天的下午,邓勇贵就带着一个身材魁梧的老头回来了院子里。
因为早已提前商议妥当,所以施宗义就和杜心悦一起待在正房堂屋等着他们的到来。
很快施宗义就见到了和邓勇贵一起走进堂屋的铁大浪,一位比邓勇贵还高了半个头的魁梧老汉。
经过一番简单的交谈,施宗义也知道了一些情况。
铁大浪现在已经五十二岁了,但神情依然豪迈慷慨老当益壮,一身肌肉也犹如铜浇铁铸般结实有力。
坚韧沉毅的眼神配合着古铜肤色的脸,令人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位烈火中锻炼出来的打铁匠人。
铁大浪只有一个儿子,名字叫做铁三浪。
就是之前送货的那个不怎么健壮还略显腼腆的年轻人,不爱说话,最大的爱好是独自琢磨各种精巧机关。
铁三浪这个名字让人感觉有点儿怪。
按铁大浪的话说,他是因为自己的名字起大了,总想着要大浪一把结果五十多了还没真正出去浪过。
所以他就想着要给自己的儿子把名字起的小一点,所谓事不过三,为了稳妥起见就干脆起名三浪。
虽然要去浪,但别一直浪,三次刚刚好。
可惜铁三浪是一个标准的技术宅男,一心只想捣鼓那些趣味无穷的机关,压根儿就不想出去浪。
当然这些只是表面上的玩笑话。
他的真正用意是希望铁家有人能在江湖上扬名立万,以便于把铁家的铸造技艺发扬光大。
因为他们铁家原本也是龙泉镇的铸造世家,在铁大浪的爷爷辈才搬到了华阴县这个小地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