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老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现在宴会一搞,更多女孩子把心思放到了参加宴会的才子们身上。
这次科举录取的人不少,而且年轻术科的考生也不老,都是些年轻人。
要是能和他们看对了眼,没准就能成就一段佳话。
所以,曲江池这一带变得特别热闹,平时人就多,现在更是人山人海。
宴会那天,众人早早占好了位置,等着看新科进士的风采。
风月圣地怡红院当然也不甘落后。
消息一出,她们就开始排练节目了,想着在这样的热闹日子出名。
艺伎不仅排演老戏老曲,还盯上了科举里的才子们。
特别是那些有诗才的。
她们想通过新人的才华来吸引眼球。
本来是想找这次高考状元郭安的,但郭荣对诗赋这块不太擅长,被追得急了,就只能说自己不会作诗。
然后趁着别人愣神的功夫,躲到了魏征家里,死也不愿意再出去。
反而是那些排名不如郭安的,在怡红院还挺受欢迎的。
不少人主动倒贴,就为了求一首新词。
这些士子和伶人们整天在街上乱逛,把京城搞得热热闹闹。
京城这么热闹,可深居宫中的李恪却感觉不到。
虽然乔佳儿一直念叨着想出去看看,怀念在凉城的自由日子。
但李恪毕竟有很多事要忙,实在抽不出时间。
这次的宴会跟以前不一样,是朝廷主办的,意思就是告诉大家朝廷很重视科举。
这是李恪的一种态度,虽然下面的官员不太懂他到底怎么想的,但科举考试毕竟不是什么新鲜事,这次的改动也不大,所以大家的反对声也不是很强烈。
其实现在的科举,远没有后来那么重要,对朝廷的影响不大。
这是因为在大唐,想当官的路子不只科举一条。
除了科举,还能通过别的途径,让天子看中,或者是由其他大臣引荐给天子。
反正,各种途径都有。
比如说状元郭安,他就是魏征引荐给李恪的。
而且当前,还有一点特别关键,和后来真的很不一样。
科举与当官完全是两回事。
即使科举考试通过,也并不意味着这个人一定能够成为官员。
它仅意味着获得了成为官员的资格。
至于是否能当官,还必须通过吏部的选拔。
科举在众多当官途径中并不是好出路,只是大家普遍认为这一制度相对公平而已。
然而,在唐初,贵族孩子根本不会没事去参加科举,更别提作弊了。
相比之下,直接加入禁卫军更直接。
当然,这些都是过去的事情了。
李恪这次的微小改变,未来可能会让科举变得更加受欢迎。
因为李恪解释得很明白,这次科举考试考中的,还有那些正在等待分配的,都可以跳过长长的等待期,派到各个边远地区上任。
这也算是个小福利吧。
如果不想等,就可以选择早点当官,不过去的地方可能比较偏远,条件也相对艰苦。
如果你有门路,慢慢等分配。
宴会要来了,民间也有一些小热议。
大家都希望庆祝宴能跟上巳节一起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