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吃牛油火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车身老旧、布满灰尘的公交车吭叽吭叽远走。
蝉鸣撕扯着燥热的空气,柏油路在正午阳光下蒸腾起袅袅热浪。
许琛一身白体恤、宽松的盗版安踏黑色运动裤,脚踩一双盗版贵人鸟的灰色运动鞋,迎着日头,抹了把汗,拐上那条记忆里的黄土路。
他出生、长大的村子叫许家屯,村子不大,只有四百多户。
东、中、西分为了1、2、3,三个村民小组。
村里唯一一条大路由东向西,贯穿整个村子,把村子分了南北。
村子的东西两头,各有一条南北向的土路,两条土路向南连着去往县城的柏油路,向北延展,系着一处处村落。
他走的这条,是村子东边的土路,路面被车轮碾出了三道深深的车辙,只要下雨,里面存的雨水能没过脚腕。
他上小学时候走这条路,每逢下雨,都喜欢穿着雨靴在里面淌着走,水会压的雨靴紧紧的贴着脚面,凉凉的、紧紧的,很舒服。
此时,骄阳似火,路面干的邦邦硬,尘土飞扬。
他本就不干净的贵人鸟运动鞋上面不多时便覆了一层黄色的土灰。
鞋底碾碎几颗干瘪的野蓟果,赭红色的汁液在灰扑扑的鞋面上洇开,像他此刻翻涌的心绪。
路两边是庄稼地,比人还要高的玉米杆密密麻麻,遮挡住视线,有的玉米地已经收割,大片大片的玉米杆伏在庄稼地里,人们戴着草帽、穿着长袖,往时风牌的三轮车车斗子里扔玉米棒。
眼前的一切,熟悉而陌生,记忆里一幕幕,如走马灯一般在脑海浮光掠影而过。
国内,京沪一直是盆景,发展快的让人目不暇接。
一线城市,沿海口岸,南方经济发达地区,也是日新月异。
而像内陆城市,春风吹过的力度不大,虽有变化,但在06年,还不太显眼。
至于谷阳这样的小县城,更是基本感受不到繁华。
而县城下面的农村,差异更是明显,完全没有外面日新月异的烈火烹油,一切都慢吞吞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依然是农耕时代的安稳与闭塞。
即使到了10年之后,经济形势越来越好,整个村子的格局依然没什么变化。
无非是老人逐渐老去,新生儿逐渐降生。
那个时候,他经常工作在外,只有过年才会回老家一趟。
每每望着一群群陌生面孔的少年和新嫁娶的女人,他都得需要别人提醒,才知道是谁,让他有一种外来人的陌生感。
而现在,一切都还没变,都还是记忆里的样子。
边走边回忆,蒙尘的记忆逐渐清晰,不多时,他到了村东头的破石桥边。
村东头的老槐树依然擎着伞盖,树皮皲裂处凝结着琥珀色的松脂。
树下石桥斑驳的护栏上,就见一个十五岁大的少年骑坐在桥墩上。
少年头发乱糟糟,肤色略黑,陈旧的圆领蓝短袖,军绿色的裤子露出脚脖子,脚上是自家纳的千层底的布鞋。
少年手里拎着一条槐树枝,一下一下的舞着,每一下,必有一株草的草尖利落被斩断。
此时他面前那一大片草,相比周边的草丛,生生矮了一截,都遭受了斩首示众的酷刑。
“大廷子,你搁这干啥呢?”许琛过去拍了下少年肩头,很是惊喜的笑问。
“许琛,你放假了!”
许廷骑在桥墩上,回头,见是许琛,顿时咧嘴笑了起来,露出一口的黄牙。
他抬手,斩了无数草头的槐树枝一指,河边草丛里,一大一小两头羊,不时咩咩叫几声,正悠哉的吃草,“我妈让我看着点羊。”
许琛从裤兜里掏出在学校买的阿尔卑斯棒棒糖,晃了晃。
许廷目光一下子亮了,盯着他手中的冰棒,情不自禁的咽了口口水。
许琛跟引诱小白兔的大灰狼一样,笑眯眯道,“大廷子,叫声大哥听听,这根棒棒糖给你。”
“不叫。”许廷想也不想的拒绝。
“为啥?你不想吃棒棒糖?”
“喜欢。”
“那你叫声哥,糖给你。”
“不叫。”
“嘿!我这小脾气挠一下上来了,为啥不叫?”
“我叫你哥差辈了。你是我滴孙,我是你滴爷!”
他们村里辈分最高的是玄字辈,然后是洪、乃、烈、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