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13章 第十三章宋朝黄裳的苏州天文图【2 / 2】

bbbbbboooot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问,天文图石刻在哪里?”侯云裳询问工作人员。

“左手进门就是。”大叔回答到。

二人按照指示,左手边进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全系投影设备,这个设备是倒金字塔式的亚克力材质还是玻璃材质,有四面。底部是一个蓝色星空宇宙行星图。在全系投影的生成下,一个单一的画面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3d宇宙。

侯云裳拿出了她的拍摄设备拍下了这一幕,当她抬头看屋顶的时候,屋顶也是整面的蓝色星空,全息投影的星空十分梦幻和浪漫。拍摄完这个房间的全景。她又把设备换成前置镜头,她手持云台,在讲解着这个房间的具体投影和屋顶,还有她此刻的感受。

苏图南算是第一次正式出来跟着侯云裳拍摄视频,她还不知道如何在侯云裳实际的工作中去做一些事情。她提出,你可以不用前置摄像头的。我可以来拍你,后置摄像头的人物能够拍摄的清晰一些,画面感会好一些。侯云裳听了很有道理,把云台交由苏图南,但她还是有点担心苏图南的手,还好云台不重。

穿过第一个房间,两人来到第二个房间,这个房间里面出现了大大小小的石碑,侯云裳一看就看到了天文图石碑,这个图她在来之前,网上看过很多次。

这块石碑非常高大,是一块黑色的石碑,石碑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标题:天文图。三个大字。第二部分:一个圆形的天文图,最外圈还有字。第三部分:石碑的说明。在展厅的中间,还有一个智能玻璃设备,能够看到天文图的平面的样子。

这个天文图的信息量非常大,特别是下面的说明是繁体字。对侯云裳来说,看简体字没问题,看繁体字就反应慢很多拍。相传《天文图》是黄裳所著,黄裳就是金庸老爷子笔下那个黄裳的原型,顿悟道家经典,写成《九阴真经》,引得武林人士景象争夺。而这个石刻是相传1247年苏州著名石刻家王致远所刻。

“我不是很看得懂繁体字。”侯云裳跟苏图南求助。

“这个没问题,我可以读给你听。”苏图南开心的回答,她喜欢侯云裳求助她的样子。

苏图南给候云裳念碑文上面的字,一字一句差不多念了半个小时。

“太極未判,天地人三才函於其中,謂之“混沌”云者,言天地人渾然而未分也。太極既判,輕清者為天,重濁者為地,清濁混者為人。清者為氣也,重濁者形也,形氣合者人也。故凡氣之發見於天者,皆太極中自然之理。運而為日月,分而為五星,列而為二十八舍,會而為斗極,莫不皆有常理,與人道相應,可以理而知也。今略舉其梗概,列之于下。

天體圓,地體方。圓者動,方者靜。天包地,地依天。「天體」周圍皆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徑一百二十一度四分度之三。凡一度為百分,四分度之一即百分中二十五分也,四分度之三即百分中七十五分也。天左旋,東出地上,西入地下,動而不息。一晝一夜,行三百六十六度四分度之一緣日東行一度故。天左旋三百六十六度然後日復出於東方。「地體」徑二十四度,其厚半之,勢傾東南,其西北之高不過一度。邵雍謂“水火土石合而為地”,今所謂“徑二十四度”者,乃土石之體爾。土石之外,水接於天,皆為地體。地之徑亦得一百二十一度四分度之三也。兩極:南北上下樞是也。北高而南下,自地上觀之,「北極」出地上三十五度有餘,「南極」入地下亦三十五度有餘。兩極之中,皆去九十一度三分度之一,謂之「赤道」,橫絡天腹,以紀二十八宿相距之度。大抵兩極正居南北之中,是為天心,中氣存焉。其動有常,不疾不徐晝夜循環,幹旋天運,自東而西,分為四時,寒暑所以立,陰陽所以和,此後天之太極也。先天之太極,造天地於無形;後天之太極,運天地於有形。三才妙用盡在是矣。

「日」:太陽之精,主生養恩德,人君之象也。人君有道则日五色,失道則日露其慝,譴告人主而儆戒之。如史志所載“日有食之”,“日中烏見”,“日中黑子”,“日色赤”,“日無光”,或“變為孛星,夜見中天,光芒四溢”之類是也。日體徑一度半,自西而東,一日行一度,一歲一周天,所行之路謂之「黃道」,與赤道相交,半出赤道外,半入赤道內。冬至之日,黃道出赤道外二十四度,去北極最遠,日出辰,日入申,故時寒,晝短而夜長。夏至之日,黃道入赤道內二十四度,去北極最近,日出寅,日入戌,故時暑,晝長而夜短。春分、秋分,黃道與赤道相交當兩極之中,日出卯,日入酉,故時和晝夜均焉。

「月」:太陰之精,主刑罰、威權,大臣之象。大臣有德,能盡輔相之道,則月行□度。或大臣擅權,貴戚宦官用事,則月露其慝而變異生焉。如史志所載“月有食之”,“月掩五星”,“五星入月”,“月光晝見”,或“變為彗星陵犯紫宮、侵掃列舍”之類是也。月體徑一度半,一日行十三度百分度之三十七,二十七日有餘一周天,所行之路謂之「白道」,與黃道相交,半出黃道,外半入黃道內,出入不過六度,如黃道出入赤道二十四度也。陽精猶火,陰精猶水,火則有光,水則會影。故月光生於日之所照,魄生於日之所不照,當日則光明,就日則光盡。與日同度謂之「朔」月行潜於日下與日會也邇一遐三謂之「弦」分天體為四分,謂初八日及二十三日,月行近日一分謂之邇一,遠日三分謂之遐三。邇日一分受光之半,故半明半魄如弓張弦,上弦昏見,故光在西;下弦旦見,故光在東也衡分天中謂之望謂十五日之昏,日入西,月出東,東西相望,光滿而魄死也光盡體伏謂之晦谓三十日月行近於日光體皆不见也月行於白道,與黃道正交之處在朔,則日食,在望则月食。日食者,月體掩日光也,月食者,月入暗虛不受日光也暗虛者,日正對照處

「經星」:三垣、二十八舍中外官星是也。計二百八十三官,一千五百六十五星,其星不動。三垣:紫微、太微、天市垣也。二十八舍: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為蒼龍之體;北方七宿,斗牛女虛危壁,為靈龜之體;西方七宿,奎婁胃昴畢觜參,為白虎之體;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為朱雀之體。中外官星:在朝象官,如三台,諸侯,九卿,騎官,羽林之類是也。在野象物,如雞狗狼魚龜鱉之類是也。在人象事,如離宮、閣道、華蓋、五車之類是也。其餘因義制名,觀其名,則可知其義也。經星皆守常位,隨天運轉,譬如百官萬民各守其職業,而聽命於七政。七政之行,至其所居之次,或有進退不常、變異失序,則災祥之應,如影響然,可占而知也。

「緯星」:五行之精,木曰歲星,火曰熒惑,土曰填星,金曰太白,水曰辰星,併日月而言謂之七政,皆麗于天。天行速,七政行遲,遲为速所帶,故與天俱東出西入也。五星輔佐日月斡旋,五氣如六官分職而治,號令天下,利害安危由斯而出。至治之世,人事有常,則各守其常度而行。其或君侵臣職,臣專君權,政令錯繆,風教陵遲,乖氣所感,則變化多端,非復常理。如史志所載“熒惑入於匏瓜,一夕不見”,匏瓜在黃道北三十餘度,或勾已而行,光芒震曜如五斗器。“太白忽犯狼星”,狼星在黃道南四十餘度,或晝見,經天與日爭明,甚者變為妖星。“歲星之精變為攙搶”,“熒惑之精變為蚩尤之旗”,“填星之精變為天賊”,“太白之精變為天狗”,“辰星之精變為柱矢”之類。如日之精變為孛,月之精變為彗,政教失於此,變異見於彼,故為政者尤謹候焉。

「天漢」:四瀆之精也。起於鶉火,經西方之宿而過北方,至於箕尾而入地下。二十四氣:本一氣也。以一歲言之,則一氣耳;以四時言之,則一氣分為四氣;以十二月言之,則一氣分為六氣。故六陰、六陽為十二氣。又於六陰、六陽之中,每一氣分為初、終,則又裂為二十四氣。二十四氣之中,每一氣有三應,故又分而為三候,是為七十二候。原其本始,實一氣耳。自一而為四,自四而為十二,自十二為二十四,自二十四為七十二,皆一氣之節也

「十二辰」:乃十二月斗綱所指之地。斗綱所指之辰,即一月元氣所在。正月指寅,二月指卯,三月指辰,四月指已,五月指午,六月指未,七月指申,八月指酉,九月指戌,十月指亥,十一月指子,十二月指丑,謂之月建。天之元氣無形可見,觀斗綱所建之辰即可知矣。斗有七星,第一星曰魁,第五星曰衡,第七星曰杓,此三星謂之“斗綱”。假如建寅之月,昏則杓指寅,夜半衡指寅,平旦魁指寅,他月傚此。

「十二次」:乃日月所會之處。凡日月一歲十二會,故有十二次。建子之月,次名元枵;建丑之月,次名星紀;建寅之月,次名析木;建卯之月,次名大火;建辰之月,次名壽星;建巳之月,次名鶉尾;建午之月,次名鶉火;建未之月;次名鶉首;建申之月,次名實沈;建酉之月,次名大梁;建戌之月,次名降婁;建亥之月,次名陬訾。

「十二分野」:即辰次所臨之地也。在天為十二辰、十二次,在地為十二國、十二州。凡日月之交食,星辰之變異,所臨分野,占之或吉或凶,各有當之者矣。“

苏图南花了半个小时给侯云裳读这个碑文,侯云裳听得云里雾里,苏图南也有很多东西不明白。她们拍下了这个天文图,还录制了视频,打算回去再继续研究。在纬星部分,介绍了三垣,紫微也是三垣之一。

旁边来了两个游客,一个男游客说到,“在古代的北宋,能观察到的恒星只有300多颗,而这上面三个同心圆总共有1440颗恒星,不知道古代的这些人是怎么画出来的?”

“不会是穿越者回去画的吧?“另外一个同行的女游客回答到。

“你别说还真有可能,这个图上的星星比300年后欧洲著录于星图和星表的星数还多400多颗。这幅图还描述了太阳系运行的规律。“男子回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