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而后四爷又提了两个候补,平时忙自己的事,但有大事,内阁得叫他们参与。这两人是陆恒和朱运仓,这也是筹功的意思。
林雨桐点头,这般就妥当了。到了如今,才算在朝廷,把意志统一了起来了。
旨意一下,桐桐狠狠睡了一大觉,心劲都松了。
真的!太累了!大明的朝廷呀,最难做的其实就是‘上下一心’。之前吧,别说上下一心了,就单上面也无法一心。
大明的官员的认识里,好似过分的认同皇帝,这就是谄媚之臣。在他们心里,道德标杆或者说是职业操守就是:铮臣!
我把皇帝怼了,我就是敢反对皇帝,我就很有威望。
若是骨子里有这种情节,耿念秋又何至于到老来弄了这么一出呢!
就是坐在那里商量点事情,永远不能把人聚在一起商量。得是一个一个的挨个突破,然后才能把事办下去。本来几个人坐在一块,一个时辰就能说清的事,非得分开。跟这个一个时辰,跟那个一个时辰。这个时候他们不犟着了,为什么呢?因为单独召见,代表着恩宠和另眼相看。如此,他们愿意顺从一点。
这就是旧内阁的常态。
跟旧内阁比,新内阁就不同的多了。
林雨桐出席了新内阁第一次议事,觉得好生舒服。
四爷只管扔事情,第一件,这个国|号酝酿了这么长时间,/>
然后李信就拿出一堆的数据,是大致统计了一品官员的支持率是多少,二品官员的支持率又是多少,一直到七八品小官小吏的支持率。另外又总结了文官武官的支持率,京官和地方官的支持率。
这东西能说明很多问题的,不用太繁琐,有数据支撑就行。
宋康年就道:“支持率九成九,问题不大,可改国-号。”说完,将手举起来。
紧跟着是李信,耿淑明紧随其后。
季成礼和王肯堂很意外入内阁,不太懂内阁的规矩。见都举手了,都看他们。他们才明白什么意思,随后就举起了右手。
四爷和桐桐就看陆恒和朱运仓,这俩还发愣了,这还有我们的事呢?
哦哦哦!举手了!
之后桐桐和四爷才举起手,宋康年就看一边记录的御前行走,“记录,内阁全票通过。”
随后四爷又问,“承恩侯提了国号为‘新明’,诸位以为如何?”
宋康年开口就道:“臣以为需要斟酌。”
桐桐就问:“你的意思呢?”
“臣觉得,对外称呼很重要。现在西洋人把咱们叫□□,这个称呼甚好。”
李信举了一下手又放下,“臣反对!承恩侯的顾虑是对的,这是兼顾了大部分的感情,不能这么干脆的撇开‘明’这个字,这会叫官员和百姓没有归属感。因此,臣觉得承恩侯这个提法是好的!哪怕做个过度呢,但是现在这么大改,不合适。”
四爷点头,看其他人,见其他人没有要说的。就问说,“诸位以为呢?赞同宋大人的举手……”举手的除了宋康年,就是朱运仓了。
“赞同李大人的请举手。”
除了宋康年和朱运仓,其他的都举手。
四爷就看桐桐,桐桐就点,“那就少数服从多数。”
宋康年就又吩咐记录官,“五票赞同,两票反对,两票弃权,内阁通过国-号改为新明的提议。”
季成礼头上的汗都下来了,原来弃权也得记录的!原来这么大的事,皇上和皇后弃权之后,依旧可以通过内阁确定下来。
第一次会前后一刻钟,结束。都去忙吧!
人都走了,桐桐看着四爷就笑:“突然觉得喘口气都是舒畅的。”
四爷也笑:喘口气舒畅了?有不舒畅的呢!
又怎么了?
四爷把压了好几天的,来自皇太极的信递给桐桐:“瞧瞧。”
皇太极写的?那我得好好瞅瞅。这一瞧,桐桐就觉得,四爷家的不要脸,那都是祖传的!真的!特别不要脸。
这不是那么多读书人奔着大清去了吗?咱都心知肚明是咋回事。但是人家就是能脸不红心不跳的说:不知道什么原因,从大明来了许多读书人要在大清求学。是大明需要更多的会满语的人吗?所以就打发了人来学习?
皇太极在信上说:你看,大明如果需要,可以谈的呀!我们还是会敞开大门,欢迎大明的仕子前来学习的。这次这么多人,虽然不是两国之间达成的协议,但是大明的皇帝你放心,朕一定会善待这些仕子。弘文馆是我们大清培养人才的基地呀,这些仕子,朕都先安排到弘文馆去了。学习半年之后,您要召回也可召回,不想召回,那朕就可留在这些大才了。
完了又问,你看,大清接纳了这么多前来‘学习’的仕子,那我们大清的子民,是不是也可以私下里过去一批了。除了咱们谈好的,敢问若是百姓中有年轻人想去大明,能否一视同仁。
林雨桐把信来回的看了好几遍,这他娘的不仅不要脸,他还在耍无赖!
哎哟哟!你们这家学可真是太渊源了。
她其实没那么不舒畅,因为她知道,不要脸和无赖这种东西,他传着传着,就青出于蓝胜于蓝:爷,我是信你的!
比起不要脸和无赖,你完胜你的曾祖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