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十六章 维稳安民【4 / 5】

静思默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霍光一听笑道,“隽大人现在事业是已经成了,应该是立家的时候了。”

“谢谢大将军关心下臣。”隽不疑拱手。

“丞相田大人给你说的事,你意下如何?”

霍光十分看重赞赏隽不疑,前几天请田千秋去帮忙说媒提亲,想把自己的第六个女儿嫁给隽不疑。出乎霍光和田千秋意料之外的是,隽不疑竟以事业未成、工作繁重为由,婉言推辞谢绝了。

霍光不解不甘,决定自己直接出面向隽不疑提出此事。

“请大将军谅解,小臣确实是不想成婚。”隽不疑不好意思说道。

“这是为什么?”

“愚臣自幼离家求学,浪游漂泊,一人散漫已惯。”

“你这是推托之词,恐怕是瞧不起老夫、看不上我女儿吧!”霍光两眼直视着隽不疑说。

“不、不、不,大将军误会了。”隽不疑起身致礼,“大将军德高望重、万众仰望,您的女儿德容兼备、金枝玉叶,是下臣实怕辜负重望。”

“老夫厚着脸皮,不料隽大人如此拒绝,实在感到难于为情。”霍光怏怏说道。

“恳请大将军谅解下臣。我体弱多病,恐不能久任京兆尹一职,待到京城治理成效巩固,完成了大将军的重托,我就要辞职回家了。”隽不疑讪讪答道。

霍光见隽不疑把话说到这步,便缓缓起身拱手说,“大人有志,不可强勉。皇上和老臣看重大人,望大人不要把此事放在心上,还望继续尽职立功。”

隽不疑不愿成为霍家女婿,是他已经看到了霍光与上官桀、桑弘羊之间的权力斗争,而且预料将会愈来愈烈,最后双方必将殊死一搏。他此后在京兆尹任上做了很有一段时间,当他眼见自己预料成为事实,朝廷经历了一场流血政变,心想自武帝始,朝中二千石以上官员少有善终,便以疾病为由辞官,最后终于老家,京城官员和百姓都一直怀念他。

“大将军,您不要担心,根据田广明、王平大人的报告,这次平叛定是胜券在握。”丙吉哪能知道霍光此时的思绪。

“哦。”丙吉的话将霍光从回思中拉回,他若无其事地说,“自李种因罪处死后,廷尉职位一直空着,不知廷尉署所那里情况如何,你随我去看看吧!”霍光想借此散散心。

西汉廷尉掌管天下刑狱,州郡的疑难案件要报请廷尉判处,廷尉也常派员为地方处理某些重要案件,每年全国断狱总数要汇总报到廷尉;廷尉根据诏令,有权逮捕、囚禁和审判有罪的诸侯王或大臣,还可驳正皇帝、三公所提出的判决意见;礼仪、律令皆藏于廷尉,并主管修订律令的有关事宜。

前渭城县令胡建因秉公执法被廷尉抓捕,很快不明不白死在廷尉直管的监狱,引起了霍光对朝廷最高司法的重视警觉;特别是杜延年建议革除武帝时期的严刑酷法后,霍光就决定要拿出时间考察研究司法情况。

霍光与丙吉巡视了廷尉署所,又在廷尉副职廷尉正的带领下,查看了京城几座大的监狱。看完之后,他心情不但没有轻松,反而格外沉重。

“丙大人,这法律条文和讼狱案卷怎么这么多啊!我看到法律条文和讼狱案卷都堆满了书案、楼房,那些掌管文书档案的廷尉属官怎么可能全部过目呢?”

丙吉任过廷尉右监,当霍光问到这时,如数家珍:“是啊,现在朝廷颁布的法令一共有三百五十九章,大辟有四百零九条,一千八百八十二件案例,死罪决事比为一万三干四百七十二例。”

“这么多啊!怎么弄到这么多了呢?”

“大将军,这……”丙吉嗫嚅着。

“这里只有你我二人,你尽管直言吧!”霍光鼓励催促道。

“那属臣就放言直说了。”丙吉降低声音说,“大将军您完全清楚,先帝中后期的苛政暴政,走投无路的百姓逼而犯法,残酷无情的官吏恣意断案,造成违法作乱的人不可胜数。张汤等人分条制定法令,规定了凡知道他人犯法而不举报告的,则被认定是故意纵容犯罪,犯人所在地区的部门主管官员和上级主管官员、监察官员也要连坐;对用法过重或故意陷人于罪的官吏,认为无错给予宽免;对于开释罪犯的官吏,却定为故纵而严加惩处。这样一来,邪恶狡猾的官吏便钻法律的空子,玩弄法令,用各种案例辗转比附,法律之网就逐渐严密起来了。”

丙吉说的这些情况,霍光也知道一些,但他没想到有这么严重,当然更不能从高度深度上明白真正的原因。

尚法尊儒是武帝统治国家、驾驭臣下的根本政策,用“儒术”来缘饰律令法术,骨子里是将君王驭下权术和严惩刑罚这些法家的方法作为根本手段,因此律令就会越来越繁多。

“唉,这种情况对老百姓要带来多大伤害?”霍光忧虑问道。

丙吉先后在地方上担任过刑狱官员,对这个问题感同身受:“法律条文严繁带来州郡国引用法律条文显得十分杂乱,有时有人犯罪相同而判处相异。奸吏趁机营私舞弊,法钱交易,想要人活的就比附使他活着的案例评议,想要陷害人死的就与死罪案例相比附。天下百姓对此怨声载道,感慨世道不平、愤恨法律不公啊!”

“这种状况必须改。”霍光目光坚定、语气果断。

丙吉的这些话,与杜延年的话叠加,有力震敲着霍光,他感到法律条文越来越多,看起来是有法,实际上反而弄得“无法”!他心里一个坚定想法,要想维持社会稳定,那就要调整改革武帝时期的国家政策法规。

历时半年多的益州平叛胜利结束,共斩杀、捕获叛乱者三万余人,缴获牲畜五万余头。

消息传来,整个朝廷额手称庆、拍手称快。霍光提议、昭帝下诏,封大军统帅田广明封关内侯,由大鸿胪调任统率卫士守卫宫禁的卫尉;大军副帅、在军中任军正的王平,调任廷尉同时兼任御史中丞;在军中任校尉的杜延年,任专掌议论的谏议大夫,得以出入宫中;封配合大军平叛的钩町侯毋波为句町王,封邑句町国,享受国县并置的特殊待遇。

诏封当晚,霍光以昭帝名义在宫中设宴,款待慰问平叛将官。

“大将军,您慢点。”总管冯子都眼见霍光下车后两腿站立不住,跑步上前搀住霍光。

“放开,老夫能走!”霍光拍着冯子都说,可他双腿踉跄。

“大将军今天您高兴,下人看您应是开怀畅饮了。”冯子都搀着霍光边走边说。

“你说的对,老夫今天确实高兴。”霍光一嘴酒气喷着冯子都,“今天我发现了一个年轻将军,有点、有点像我哥哥的样子。”

“大将军真有眼光。”冯子都用力挪了挪霍光胳膊问道,“这人是谁啊?”

“叫范明友,皇上都夸奖他啦!”霍光打着酒嗝说。

范明友此时在所有封赏人员中并不很出众,但就是他日后成为了西汉昭、宣两帝时期的大将名将,成为了霍光的第六个女婿。他是陇西郡治所狄道县人,出身于数代参与处理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吏家庭。在始元元年那次益州平叛时,他应募从军立下战功,被封为羌骑校尉。这次平叛中,他以羌骑校尉身份统率羌族王侯以下羌兵参加,又一次立下战功,受到昭帝点名表扬。

霍光在眼见益州平叛已快要胜利结束之时,便决定着手调整改革武帝时期的国家政策法规。他知道,要想保证调整改革在全国顺利推行实施,必须有一大批赞成调整改革的人才来作支撑保证。他接连走了三步棋:

始元元年十月,他曾派王平等五人携带皇帝符节巡视各郡、国,要求举荐贤良文学人士,可收效不是很大。于是,霍光这次想了一个办法,由皇上下诏举荐贤良文学,规定有数量要求,三辅、太常推举贤良之士各二人,各郡各封国推举第一流文学人才各一人,年终实行量化考核。

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二月,霍光陪同昭帝在上林耕种之后,建议昭帝再次下诏,命令朝廷各主管部门与各郡、封国举荐的贤良之士、文学人才及儒家知识分子座谈,询问民间疾苦和教化百姓的要点,然后行文奏报朝廷,类似今天的专题调研报告。

“大将军,武都郡的氐族人反叛已经平定了。”杜延年边说边将平叛奏报向霍光递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