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战争结束之后,安非命在世界各国渐渐推出了反苯胺滥用的方案,渐渐地让这类药品走向正规化,让真正的病人使用。其实对于世界各国来说,战争结束之后并没有过早的认识到这类“兴剂”的危害,直到战后第一次药物滥用狂潮。
在1945年,日本战败之后,在建立在他国的痛苦之上的虚伪的繁荣崩塌之后,日本的民众进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绝望。他们所享受的生活和繁荣在战争之中化为乌有,灾后重建使得日本人极度沮丧且无法接受。而这种心理的蔓延使得日本进入了全民吸食毒的狂潮,而绝望的气息伴随着毒,渐渐地在日本生根发芽。
在1945年到1951年间,日本一共有超过200万人吸食过毒,一般上瘾的日本人超过55万人,产生疾病的高达20万人。除了苯胺,也就是冰这类毒,另一种毒也不容忽视。这种毒就是罂的化学提取物,比鸦成瘾性更高也更工业化的吗,以及后来的海因。
吗这种强效镇痛剂最早是用来进行急救和缓解癌症病人疼痛的。这种鸦提取物能够比鸦更加有效地缓解病人的疼痛,因此在研发之后很快就投入工业生产并广泛使用。虽然吗有一定的成瘾性,但是在当时有更多的诸如苯胺以及鸦一类的致幻药物,因此吗的主要用途还是在医学上。
真正让吗走入毒的大家庭的还是来源于人类一切罪恶的集合体:战争。早在一战期间,吗就作为强效镇痛剂应用在战地急救中。而在当时消炎药以及抗菌药非常宝贵的情况下,对于普通士兵来说,吗能够短暂缓解疼痛,然后等死。而吗的另一个作用就是麻醉神经以克服心理障碍。由于一战战况过于惨烈,大量的士兵都患上了战后应激创伤(ptsd),而吗作为一种大脑和身体镇静剂,能够有效缓解ptsd,因此相当一部分ptsd士兵在使用吗之后上瘾,也成为了世界上最早一批吗成瘾者。
而在二战期间,吗被制成了更加易于使用一次性皮下注射剂,并在战争的各个国家中成为军需品。而在当时,所有医疗兵在给伤兵处理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拿出吗注射器扎上一针再说,甚至为了避免注射过量,吗注射器的保护套还特地装了个钩子用于钩在士兵的衣领上,防止被反复注射。
吗由于具有强效阵痛的能力,能够让医疗兵从容的给伤兵进行清创和包扎最终挽救生命,备受军队的喜爱(毕竟光压住这些挣扎的伤兵就能让医疗兵累个半死)。而且,对于那些受到严重创伤,比如断胳膊断腿开膛破肚的士兵来说,几针吗下去,能够让这些士兵安详的走向死亡。就像吗的名字一样,梦神morpheus,在睡梦中安详的走向尽头。
有些士兵虽然在战场上捡了一条命,但是并不是没有代价的,代价就是极强的成瘾性。因为吗具有强效的阵痛和一定的致幻作用,对吗的依赖在战争结束之后并没有因为战争的结束而结束,反而愈演愈烈。时至今日,吗及其衍生物海因都是世界管制的重点之一。前者还好能够给癌症晚期患者提供一些慰藉,后者则因为太过强力的成瘾性直接被打入深渊。
而也正是因为更加强力,阵痛和致幻效果更好,每每提到世界最大的毒制造区,一般都会提到金三角地区。
金三角地区是指的泰国缅甸老挝三国交界的一块三不管地区,而这个地区生产的鸦及衍生毒品占据全世界总量的80以上。中国共党于1950年2月20日,解放了云南全境。国党在大陆的最后一股部队约1400余人逃入缅甸境内。这支队伍招兵买马,吸收了中缅泰老边境的马帮土匪,还接纳了二战中国远征军遗留的散兵游勇,部队扩张至3000余人。
这支部队却真的在金三角开枝散叶了,通过各种手段抢占底盘,扩充人马,并把缅甸军打的丢盔弃甲。这吸引了蒋介石的注意,迅速派人派装备支援这支武装,到了1953年竟扩充至18万名士兵的规模。
缅甸最后只得将蒋介石告上了联合国,蒋介石无奈,最终撤走了6000余名在缅甸的国党军。而奉命留下的国党军则又被中国解军围剿了一阵子,最终只剩下3000多人。
此时这支部队又成了没娘的孩子,回归大陆不成,遣返台湾不要,留在缅甸挨打,投靠泰国被骗,彻底沦为没有国籍的存在。走投无路的国党残余力量在指挥官段希文的指挥下,开始了以兵贩,以毒养兵的道路,正式揭开了金三角贩黄金时代的序幕。
无所不在的“美国中央情报局”(cia)此时出现了,美国中情局和台湾国党策划让这些残军部队种植鸦片以养生计。他们首先是扩充兵力,到1953年初部队及眷属增至3万多人。其次是扩大地盘,他们先后占领和控制了缅甸掸邦的孟萨、孟杨、莱蒙、景栋和孟蒙等地,形成了一个地域面积比台湾大两倍的控制区。
他们插手鸦生产,征税设卡,称霸于金三角地区。为维持军队不断扩大的需要,他们积极鼓励控制地区的少数民族种植罂和生产鸦,由其负责收购并进行加工和销售。他们向罂种植者征收农业税,向鸦经营者征收商品税,向外来的商人征收交贸税、入境税和保护税。
国党残部从事鸦贸易,一方面是为“反攻大陆”做准备;另一方面,鸦收入不但是他们唯一的经济来源,也是高级军官及其眷属奢侈生活的保证。
他们在泰国首都购屋买地,官太太们经常出入曼谷的高级场所。虽然他们居住在金三角地区的穷乡僻壤,但生活的奢华程度依然不减当年。
不过普通士兵的收入却相当可怜,他们每个月的兵饷只有两盾(缅元),不及官太太们在曼谷餐厅里给侍者的一次小费。因此不少士兵想去台湾,认为在异国他乡流血卖命不如去台湾当苦力。
为了稳定军心,增加士兵军饷,国党残部不断扩大鸦片生产,至50年代中期,“金三角”缅甸地区的鸦产量已增至600吨,罂种植面积已扩大至60万亩以上。
鸦除运往台湾和当地少数民族吸食部分以外,其他部分则销往东南亚、欧洲和美国等地。